古人纯朴 2024-08-06 20:17:16 晚明之时,退休官员钱镇去世之后,很多人为他写下了不少回忆性的文章。这其中,以许敬庵写的最为详尽:如果要说学派,那么,钱镇应该说是孔门嫡传;如果要说他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那么,他的学力则有欠缺;所以说,他有时候过分刚强显得偏激,有的时候过于宏大而失于粗疏,有的时候又因为置身家庭、农村,有些东西存在偏颇不太合适的地方。(朱国祯《涌幢小品卷十七》“钱澹庵先生”)作为朋友,许敬庵在钱镇去世之后这样评价他,难能可贵。为什么?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对于逝者是及其尊崇与宽容的,一般而言,评价后者通常的做法都是尽量往好处说;即便是要说到他们的缺点与不足,也往往十分含蓄,多以“三七开”、“四六开”一语带过而不加具体说明。但在这里,许敬庵不仅说得够细,而且似乎还相当具体。当然,我们不能不说的是,事实上,像许敬庵指出的这些钱镇在做学问方面的不足,不仅是客观存在,而且恐怕同时代很多做学问的人都知道。不过,如果不是像他这样秉笔直书予以点破,那么,很多小圈子外面的人——不是做学问的、其许多信息的来源仅仅是道听途说的,是很可能被蒙蔽的;被蒙蔽,那么,获得的有关钱镇这个人的相关信息,就有可能是不太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可以想象的是,不论是古代还是今天,能够多一些像许敬庵这样的淳朴之人,那么,我们对于某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不是可能更趋客观和准确? 赞 (0) 相关推荐 读书是本分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除了有升学压力的学生外,埋头读书现在已是无能的标志.大学生照理说应该读书,但是现在并不.校园里的风头人物在恋爱.炒股.编书,忙得很,哪有时间读书:读书是高分低能者才干的事.参加工作 ... 觉得真正有学问的人,还是不要轻易参与政 ... 觉得真正有学问的人,还是不要轻易参与政 治.做学问的人太刚,又太单纯,政 治却比较诡秘多端.章太炎如果把做学问精力和做政 治精力反过来,可能效果更好. 不过,每个人的选择,都有他的个人考量.毕竟,每个 ... 舞笛丨希望 有件事过去20多年了,却经久难忘. 那是25年前的大年三十. 那天,下了三天的小雪虽然已停了将近一天,但天上的黑云仍象被冻凝固了似的,稳稳且久久地罩在天空,毫无散去迹象.天寒地冻,处处冰天雪地,路上街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读: 学的是什么呢?学就是做学问.做学问不只是学习知识,还包括做人的道理,时 ... 辽代一古墓中,一桌酒菜保存了千年,佩服古人的智慧 古人对丧葬之事非常看重,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王侯将相,在他们去世以后,或多或少都会在墓中放一些陪葬品,只是不同身份的人陪葬品也不一样,有时候,这些物品也会随着墓主人的爱好而发生改变. 比如说,东晋的晋 ... 古人为何将13岁的少女,称为“豆蔻年华”,豆蔻到底代表着什么?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这是南朝梁武帝萧衍在<河中之水歌>中描写女主人公"莫愁"的诗句.诗中的莫愁,是一位美丽精致的女孩.在那个年代,女 ... 古人是怎样藏锋的? 对于书法的初学者,想必在书店市场上应该看到许多关于书法笔法的论述,很多教材都在强调藏锋的重要性,起笔要逆锋藏锋,收笔也要回锋一下,特别是初学颜真卿楷书的人,老师一般会让学生逆锋起笔,如下图所示: 这种 ... 谈一谈古人对于癫痫的认识 中医传统上把癫痫称作痫证或痫病,癫痫是后来的叫法.在民间,人们习惯把癫痫病叫"羊角风"."羊癫风"."猪婆风"等等早期医书上,医家多把癫.狂 ... 古人诗词中的重庆,一起来感受巴渝古韵之美! 重庆府(节选) (淸)何明礼 城郭生成造化镌,如麻舟楫两崖边. 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 一首清代诗人何明礼的<重庆府>,生动描述了渝中半岛的繁华盛景.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 ... 古人是这样藏锋的,大多数人理解错了! 对于书法的初学者,想必在书店市场上应该看到许多关于书法笔法的论述,很多教材都在强调藏锋的重要性,起笔要逆锋藏锋,收笔也要回锋一下,特别是初学颜真卿楷书的人,老师一般会让学生逆锋起笔,如下图所示: 这种 ... 看古人是如何吐槽草书的 关于古人草书地位与排名,米芾在<论草书帖>中也阐述了一段看法:"-张旭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 ... 听说00后也谢顶了!别慌,来看看古人是如何解决脱发问题的 文丨木木 新时代的年轻人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脱发. 根据<中国脱发人群调查>提供的数据,中国14亿人口中,脱发人群超过2亿人,其中男性约占1.3亿,相比男性来说,女性脱发率要稍低 ... 古人为什么规定16两为1斤,筷子的长度为7寸6分? 一.古人规定一斤为十六两,是华夏天道文明在度量衡上的映射. 古代度量衡体系的建立,是古人从观天象-侯地气-吹管侯气-黄钟管这个体系完成的. 黄钟,是中国度量衡之母. 地中之气是从黄钟管出来的,古人以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