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玉女士诗词赏析特辑||徽风皖韵诗词第114期
周瑾玉,笔名清池,中共党员,六安市叶集区公务员。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六安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六安市作家学会会员。她擅长新诗、散文写作;对于格律诗词的写作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她的许多作品多发表在省内外报刊上。现择取她的部分格律诗词加以评点,希望读者能由一斑而窥全豹,由一鳞一爪而知全龙;从而对她的诗词艺术整体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和认知。
(1)雨
繁花怎及雨花真,大厦池塘一样亲。
拋骨抽丝浑不怕,清清白白洗凡尘。
解林先生赏析赏析:《雨》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好诗。诗人用拟人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雨花”的一系列形象描绘,揭示了“雨花”的本质特征;以此来象征和赞颂那种待人公正、处事公允、富于牺牲和奉献精神,情操高洁而本质清白的社会贤达和英才。首句“繁花怎及雨花真”,“繁花”,就是春天的百花。这句诗是用“繁花”的易于嬗变来对比和反衬“雨花”的纯正无邪。因为“繁花”的花青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发生变化,而“繁花”的颜色的浓淡、色彩的变化又是由花青素决定的,所以“繁花”的色彩确实是随着它体内的花青素水平的不断改变而改变的。可是“雨花”则不同。它是由氢和氧这两种元素合成的。它们一经合成,在一定的常温下一般是不再变化的。所以“繁花”是易变的,是有某种虚幻性的;而“雨花”则是有长性的,是不变的。这是用“繁花”之“虚幻”来对比反衬“雨花”之“纯真”。毫无疑问,诗人写的是雨的纯真,但又不限于写雨,也是在写人的纯真。第二句“大厦池塘一样亲”,这是写“雨花”的公平和公正。在一个特定的某个地域,下起雨来,其“雨花”或落在大厦或落在池塘或落在陆地,但它都是均衡的、毫无偏袒的、具有普适性的。这是写雨,但毫无疑问的是,又不仅仅是在写雨,也是在借写雨来写那样一种人的“公平”和“公正”的品质,这是写雨花的“无私”,也是在写那样一种人的“无私”。第三四句转接一气呵成,因此而形成一种硬笔磐空的气势:“拋骨抽丝浑不怕,清清白白洗凡尘”。上句是说雨点就是被摔成八瓣,摔得粉身碎骨,它变的也只是形态,而它的本质是丝毫也不会改变的!这是在写雨也是在喻人,是写这样的人的坚贞和牺牲精神、奉献精神。下句是以雨的“清白”来写那样一种人的“清白”,这是写它的“无畏”,当然毫无疑问也是在写那样一种人的“无畏”。
《随园诗话》说,“写此诗必此诗,非诗也!”“写此诗非此诗,更非诗也!”这第一句是说咏物诗如果无所寄寓,就事写事,这样写出来的诗,就一定不是诗!换句话说,就是咏物诗必须有所寄寓。第二句话是说写咏物诗,如果没抓住题旨,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就更不是诗!那就是说写咏物诗要扣题去写。综上两句话,就是说咏物诗,既要处处是写物,又要处处是写人,写物是为了喻人,即是要借物寓意。这样写出的咏物诗才会是好诗。以随园主人袁枚的标准来衡量《雨》,就知道《雨》是一首咏物诗的佳作。
(2)春日所见
东邻姐姐侍春花,小妹提篮采菜芽。
家母一旁频点首,春光先到向阳家。
解林先生赏析赏析:《春日所见》是一首叙事性小品一类的诗。其中有人物有故事情节,有铺陈描写的赋笔也有议论和抒情。首句“东邻姐姐侍春花”,这是写少女的爱美、爱劳动、爱生活。少女在自家的庭院里侍弄“”春花”,岂不是把春光以自己的劳动迎进了家了吗?第二句“小妹提篮采菜芽”,这句是承首句而来,是写“小妹”在“东邻姐姐”的影响和熏陶下,也自觉不自觉的参加到了劳动的行列中去了。区别是“东邻姐姐”是侍弄花卉,而这一家的“小妹”是“采菜芽”,这是异曲而同工,都是可爱的少女,都有健康的情趣,美好的心灵,都在从事着有意义的劳动。而且,这劳动还都与“春”相关,这就为下文的议论点睛既做好了铺垫,也蓄好了势。第三句“家母一旁频点首”,这一句似是在写劳动的旁观者,似是闲笔,无甚要紧;其实不然,它是这幅“采春图”中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家母”是一位贯穿全篇的綫索人物,没有它,这幅图就不完整;没有她,这上下文就无法贯穿成一个整体;更为重要的是就不能为末句的点睛蓄好势,做好铺垫。末句“春光先到向阳家”,这句诗是一首之金句,乃全诗之诗眼。《随园诗话》说,诗无佳句,只是写得格律严整,那也就不过像是三馆楷书,虽然规整,但要求一字之活,至死不可。《春》这首诗读起来让读者觉得有味道有性情,乃是因为它是有佳句的;这末句就是佳句。这首诗因有此一句,全诗皆活,成为了一首非常出色的生活小品诗。“春光先到向阳家”,谁的家“向阳”呢?当然是为春天而辛勤劳动的“家”。是“邻家姐姐”的家,也是这一厢的“小妹”的家,也是“家母”的家,也是全体劳动者的家。
这首诗是一个生活小品,是春之歌,也是劳动的赞歌,劳动者的赞歌。画面感强,艺术性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只是有一点,“家母”是书面语,“阿母”是口语,而全诗的语言是高度口语化了的寇云。诗中的“家母”,为什么不换写成“阿母”呢?这样就全篇的语言特色而言就会显得更加协调,语气也更显得亲切了。
(3 )雾凇
马鬃岭上绿葱茏,万树枝头挂雾凇。
寻点聚焦留美景,白云深处玉玲珑。
解林先生赏析赏析:《雾凇》是一首出色的咏物诗。这首诗的脉络层次是:首句是写马鬃岭寻常时节的平时风景,次句是写严冬季节雨雪加临后的特有的景色,第三四句是转结一气的写法,是写诗人对景摄像后变成影像后的马鬃岭的瑰丽景象。首句是起笔,是描绘寻常时节的马鬃岭上的树木茂密,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良好生态。这马鬃岭,原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的一个三A级旅游风景区,也是一个自然保护区。它以天马国家级森林公园为核心依托,拥有原始森林73000亩,国家级保护动物600余种,珍稀保护植物1200余种,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和植物宝库,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一片原始森林。据说,当年李闯王率部途经此地,因高山阻隔,李闯王便约住战马,先向后退几许,然后再猛然加鞭,使处于应激状态下的战马便从这山顶上一纵而过,因此得名“马纵岭”,后来取其谐音为“马鬃岭”。雾凇,俗称冰花、树挂等,它是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景观。第二句“万树枝头挂雾凇”,这是写冬季高湿低温状态下出现在原始森林中的特有景象。雾凇形成的条件有二:一是温度要足够低,气温要在零度以下;二是空气中水汽要足够大,并且不能降雨和降雪。“万树枝头挂雾凇”,其形象是无可比拟的宏大,其景象是无可比拟的壮观!它是严冬高湿的森林中所特有,而他处所无的难得一见的雄奇瑰丽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诗人慧眼独具,裁入诗中,便成为永恒不变的艺术佳作,殊堪赞赏!第三四句“寻点聚焦留美景,白云深处玉玲珑。”这是诗人所描写的摄入镜头里的马鬃岭雾凇奇观,诗人将其比喻为“白云深处玉玲珑”,既美丽动人又新奇贴切。实在是一个精彩绝伦的妙喻!咏物诗“不能写此诗必此诗”“更不能写此诗非此诗”否则,即非诗也!再者诗贵在得佳句,若无佳句,极似三馆楷书,纵然写得十分规整,但要得一字之活,至死不能。诗人以““寻点聚焦留美景,白云深处玉玲珑。”这样的佳句句结尾,斯二者俱得焉!好诗!
(4)采桑子 . 马鬃岭雾凇
盘旋山道轻车慢,次第高攀。玉树花妍,剔透冰凌半空悬。 寒岩峭壁琼林立,情寄山川。曲入云端,朵朵凇花撩客欢。
解林先生赏析赏析: 这阕《采桑子》很像一篇山水游记,它记叙了诗人作为驱车旅游者在金寨马鬃岭风景区所亲历的所见所闻所感。上阕全从视觉落笔,紧扣旅游的题旨而热情观照,尽情描绘。首句“盘旋山道轻车慢,次第高攀”,这句描述了诗人驱车马鬃岭风景区时的见闻感受,突出了山的巍峨高峻和道的屈曲难行。这马鬃岭因为巍峨高峻,所以这山间公路不可能是直上直下的,甚至也不会是蜿蜒伸展的,它必然会是逐圈盘旋而上的。所以诗人用了“盘旋山道”来描述,这是对马鬃岭山道的十分如实而逼真的写照。正因为山高岭峻,所以虽然山道是“盘旋而上”,已经极大的降低了山道的陡峭度,但诗人也还只能是“轻车慢”行,以免翻车落涧。可见此山是何等危乎高哉!“次第高攀”就是车行其间只能是逐圈爬高。这是以诗人的驱车前行的艰难,再次突出山高路陡。第二句“玉树花妍,剔透冰凌半空悬”,这里的“玉树”实际上写的是山间的树干被薄冰所包裹的状态,这里的“花妍”,也不是写自然界的花的美艳,因为由诗的题目“雾凇”可知,诗人写的是冬季的马鬃岭,此时山间除了极为罕见的梅花外,早已是万木摇落后的树干林立的状态,是基本上见不到其他众多的花卉了,所以,这里的“花妍”实际是写漫山“雾凇”所形成的如花的世界!“剔透冰凌半山悬”,这就是说,冬季的寒冷而潮湿的马鬃岭的下半部分是肃杀的是没有雾凇的,因为高山之山麓的气温会比山的上半部分要高一些,所以是不会生成雾凇景观的;可“半空”之上的高山山腰至山顶端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了,那里的气温会低于山麓,所以,那里全是雾凇所形成的瑰丽奇观。山麓无雾凇,半山腰至顶部全是雾凇,这是一幅多么奇特的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美丽风景啊!词的下阕首句“寒岩峭壁琼林立,情寄山川”,这是对景抒情,描绘的是“寒岩峭壁林立”的奇特地貌,抒发的是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壮志豪情。下阕的第二句“曲入云端,朵朵凇花撩客欢”,写的是山间放歌,响遏行云;歌声由听觉出,这是写“悦耳”;朵朵凇花,逗客流连;景色自视觉出,这是写“悦目”。词的末尾仍以写“雾凇”收结,这就首尾圆合,使诗的结构显得非常严谨。
诗人这阕采桑子,把马鬃岭的冬季山上山下的不同景观作了全方位的描写,对比鲜明,特色突出;把记叙描写和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完美的突出了主旨意涵;写景以视觉出之,写声以听觉出之,全方位的调动了读者的感官,给人以满满的审美愉悦。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