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桌游的鼻祖——埃及与近东地区的古老图版游戏
大家耳熟能详的“桌游”,其实概念相当宽泛,大体上,可分为图版游戏(例如各种棋类)、卡片游戏(例如扑克牌)、骰子游戏和纸笔游戏(例如如今流行的推理游戏)等。长期以来,“桌游”在人类的休闲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自身也蕴含了许多古人智慧以及文化特色,甚至还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例如,下面这张中世纪插画,便描绘了基督徒和穆斯林“以棋会友”的温馨场面。
在各式桌游中,资格最老的,恐怕当属图版游戏(Board Games)了。迄今已知最早的图版游戏,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的近东地区,这种最原始的“棋盘”只有两到三排孔洞(不过,专家对它是否真的为某种棋类游戏还存有争议)。人类早期的图版游戏本质上是一种“竞速比赛”——双方在固定的棋盘上运筹帷幄,率先让所有棋子走出棋盘即宣告获胜。延续至今的古老双陆棋(Backgammon)便属于此类。
双陆棋
和我们今天熟悉的象棋、围棋等不同,早期的图版游戏通常需要借助各种骰子,骰子可以为两面、4面或最经典的6面。这一时期的棋类游戏,往往需要兼具运气和技巧。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双面骰子,以河马牙制成。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古埃及6面骰子,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用绵羊骨或山羊骨打造的特殊四面骰子,公元前 1550–前1458年,古埃及第18王朝。
近东(尤其是新月沃土地带)和古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也诞生了最古老的一批桌游。通过大量壁画、纸莎草插图、陪葬品,历史学家获得了丰富的早期棋类资料。这些图版游戏不仅可供人娱乐消遣,甚至在宗教仪式中也常常扮演某些角色。通过战争和贸易,近东各古国与北非的埃及在图版游戏也互相交流,常常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邻近国家的棋类游戏即便规则存在微妙差异,但很多时候棋盘却是通用的。目前在古埃及和近东地区发现的古代图版游戏大致可分为四类:“盘蛇图”(Mehen)、“塞尼特(Senet)”、乌尔王族局戏(Royal Game of Ur,因出土于公元前2600年的乌尔王族墓地而得名,又名廿格戏)以及“猎狗与胡狼”(Hounds and Jackals)。
乌尔遗址,苏美尔人建立,位于今伊拉克境内
“盘蛇图”,本意为“环绕”,流行与古埃及前王朝时期至古王国时期( 公元前2649–前2130年)。它的棋盘呈螺旋状,并被辐射的直线分割为若干方格,看上去有些像蛛网,甚至令人联想到我国的“八卦”。其实,它源于古埃及神话中的最高主宰——太阳神拉(RA)。根据古埃及传说,太阳在夜间行进时,便依赖于缠绕着它的蛇的保护(很可能因为自然界中蛇有盘踞在自己卵上面的习性,这给了埃及人启发)。根据对古埃及墓穴壁画的考证,人们大体得知了“盘蛇图”的玩法:两名棋手各三枚棋子(三枚雄狮,三枚雌狮),6套36克石弹作为骰子,最先令本方棋子全部到达棋盘中央核心区的为胜利方。“盘蛇图”对古埃及人而言不仅仅是娱乐,它还是对死后灵魂超度的一种模拟。率先到达棋盘中央象征着投入了太阳神拉的怀抱,预示着死后不会沉入冥界受苦。
古埃及太阳神拉
公元前3100–前2649年间,古埃及人用龟壳改造的“盘蛇图”棋盘。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盘蛇图”所用的石弹
“盘蛇图”棋子
“盘蛇图”资格虽老,但古埃及桌游中,最流行、最为人熟知的恐怕还是“塞尼特'。它从前王朝时期诞生,一直延续到公元前4世纪,足有3000年之久。和“盘蛇图”相比,它的棋盘似乎更加简洁——共三排,每排十个棋格。棋子的运行较为特别,并非直来直往,而是仿照古老的“牛耕式转行书写法”(第一行是由左到右书写,第二行则由右至左书写,下一行又是由左至右,大体呈S型)。“塞尼特'也具有某种宗教色彩,和“盘蛇图”殊途同归。“塞尼特'原意为“通行”,因此,下棋同样被与“灵魂超度”联系在一起。它是如此受古埃及人喜爱,以至于《亡灵书》中亦有一章介绍它的玩法。
公元前1550–前1295年间埃及18王朝时期的一套彩陶塞尼特。
公元前1635–前1458年间埃及17-18王朝时期的象牙、木质塞尼特。
公元前1550–前1295的古埃及18王朝木质塞尼特。
公元前1390-1353的塞尼特
这幅公元前1279–前1213年间的壁画描绘了拉美西斯二世最宠爱的王后尼斐尔泰丽(Nefertari)正在下塞尼特棋。
“塞尼特'并非埃及人从零开始创造,它其实源自美索不达米亚古老城邦乌尔的一种图版游戏,并且有着一个霸气十足的称号——乌尔王族局戏。乌尔(Ur)原本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注入波斯湾的入海口,始建于公元前5500年左右,公元前27世纪因苏美尔人的月神崇拜而兴盛(乌尔建有重要的月神神庙),乌尔第三王朝时期一度称霸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如今位于伊拉克境内的乌尔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就包括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乌尔王族局戏的”,它的形制与“塞尼特'较为相似(一般认为“塞尼特'是埃及人在学习乌尔王族局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一共只有20个棋格,故而又名“廿格戏”。
乌尔古城遗址
乌尔出土的金项链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乌尔王族局戏
乌尔王族局戏现代复制品,标注了棋子运行的方向
在我提到的四种游戏里,“猎狗与胡狼”最为神秘。1910年,英国著名考古学家、埃及学家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1874年5月9日-1939年3月2日,他也是未来图坦卡蒙陵墓的发掘者)在底比斯成功挖掘了埃及中王国第十二王朝法老阿蒙涅姆赫特四世(Amenemhat IV,统治时期公元前1814–前1805年)在底比斯的陵墓。其中令人侧目的收获是一套前所未见、制作精良并且相对完好的棋具。该棋具以象牙和乌木制成,两种棋子分别以猎狗和胡狼为头像,棋盘上共有58个孔洞用于插入“棋子”。由于出土文物里并无这种游戏的“说明书”,学者们也不知道它原本的埃及名字,于是便根据棋子的形状叫它“猎狗与胡狼”(也有“58洞”的称呼)。由于这种图版游戏相当罕见,并且至流行于埃及中王国时代,专家学者们至今未能研究出“猎狗与胡狼”的确切玩法。只能大致推测,两名棋手运用五枚棋子,比赛谁最先到达中央的第30个棋格(象征着来世)。虽然罕见,但“猎狗与胡狼”造型典雅有趣,是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颇受喜爱。1956年的经典美国电影《十诫》中,法老和王后对弈的游戏,正是艺术还原的“猎狗与胡狼”。
1956年的经典美国电影《十诫》中的猎狗与胡狼
“盘蛇图”、“塞尼特”、乌尔王族局戏以及“猎狗与胡狼”,这四种“桌游”都已经超过3000岁,与我们现代常见的桌游似乎大相径庭。然而,埃及和近东地区大量的出土文物说明,在三四千年前,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热衷于这些既简单又充满智慧、哲理的游戏。通过以上仿佛还留存着古人体温的棋具,我们能够跨越时光桥梁,去感受先祖的喜怒哀乐。这些桌游的鼻祖,绝不仅仅是玩物而已,它们的背后,蕴含着古人毕生的梦想和追求。
更多外国历史文化内容,欢迎移步我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