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客家围---马市镇篇---黄塘村
逐渐靠近,才发觉这座围楼不简单,竟然高达六层!除了之前介绍过的隘子镇与司前镇围屋之外,这可是始兴最高的一座围楼了。
按资料,此围名叫耸映龙洲围,位于马市镇高水村下关组。这个下关组到底在哪,地图上不得而知。但是依我当日的路径,可以肯定的是,这里在地图上就是高水村黄塘自然村附近。
耸映龙洲围,民国年间赖氏族人合资兴建(也有资料称其建于清代,按外形、结构特点以及保存状况来看,个人倾向于民国)。该围坐东朝西,纯砖砌筑,四面坡屋顶,四面砖叠涩出挑;平面呈长方形,尺寸大约为12米*10米,高约16米;四角设角楼,红石梁出挑。
角楼宽面开十字花形孔。
窄面开十字花形、拱形孔各一。
底部为2米厚的巨大红石基础,比较少见。
墙面由下而上,开有圆形、十字花形红石孔,红石方窗,砖石砌长方小孔、长方窗孔。
红石大门的另一端,居然被泥砖房遮住,真是大煞风景。
大门上方红石匾刻双沟“耸映龙洲”。如果不是这该死的僭建,该围楼的建造日期应该得以昭告天下了。
真是无语,连木材都已经长满了蕨类。
侧面房屋构造。
顶层悬挑的隔墙。
病木前头万树春。腐朽的木梁上,不知名的植物展开嫩绿的新芽...尘世的轮回,谁,能挡得住?谁,又曾被轻饶?...
这一边,红石基础外面居然还有抹灰。看来也是为了防水和风化。
终于有一面,可以让我比较完整地体验耸映龙洲围的高耸雄壮。
菜地里的作物,此刻看起来也格外的亲切...有多久,我们已习惯于只看到它们长成之后的模样,全然忘记了它们曾经这样生活在大地上...鲜活,具体
离开下关组,接着就是上关组了。按资料,这里有两栋围楼,应该还是黄塘村的地界。
很快看到第一座。与耸映龙洲围相同,底层有2米厚的红石基底,上方则为纯砖砌筑。残墙有四层,高约9米;此围平面接近正方形,尺寸大约为11米*10米。
残留墙体上还有石质水槽,转角处还有角楼的红石梁,证明该围楼原来高达五层。
边上也有附属建筑,巷子的过门十分考究。
原来,紧接着还有一座围楼。而且,这座围楼外墙保存完整,色彩明丽,显得十分年轻。
来到残围正面,破口处就是原来大门所在位置了,已经完全消失。
门边这道残墙就像一幅立体剖视图,解构了围楼的墙体构造--由外而内依次是红石、卵石和青砖,总厚度达一米。
这就是上关另一座围楼了,权且称之为上关新围。(也有资料说是上官厅和下官厅)
第一次看到围屋与前面的院子连接得如此浑然一体、美轮美奂的。看来这是原先设计的一部分。围墙高约4米,上满开了许多形状各异、造型优美的漏窗。围楼四层,平面呈方形,尺寸大约在10米*10米,院子10米*2米,楼高约12米。院子原开砖拱券门一个,位于院墙左前方。现原门已经堵上,改在右侧前方做了一个门楼。红石基底高约60cm,上部几乎纯青砖砌筑。四角设角楼,红石梁加青砖狗牙叠涩出挑。
门楼护墙上的灰塑双狮戏球
角楼砖叠涩细部。三层砖的方形还各不相同,犬牙交错,足以想见当时匠人们的心情有多么放松。创意,往往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之下萌生...
雕刻精美的石板,不知以前是何用途,已经被人遗忘到沦为垫脚之石了...
来到院子的门楼,应该是后来修的,两层更楼。
紧闭的大门,让人心有不甘。
只能再次回味那些令人难忘的细节...
护墙上还有彩绘图案。这家主人真是走心啊...
粗壮的树干生满了形状奇怪的树瘤。
这就是传说中的老赖围...似曾相识的感觉吧。没错,就是以前来过的上下关组围楼,没曾想到这栋保存较好的围楼就是老赖村围楼。
黄塘村以往经济非常发达,交通便利自然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了。据说以前村子在浈江之畔共建有码头六座,现在还存有二座。
昂小胖所停之处就是码头边,还有古榕遮阳。
榕树边有祠堂一座。本来内心是忐忑的,毕竟上一次,老赖围并没开门,我也做好失望离开的准备了。谁知道在祠堂门口纳凉的村民告诉我,围楼门没锁...纳尼?老天真是眷顾我啊...
雕刻有精美卷草纹的石鼓柱础。
梁头、雀替上为数不多的木雕,竟然也是图案精美、雕刻细致的佳作。
牡丹麒麟凤凰
雀替的鳌鱼吐水图案更是别出心裁,十分罕见。
外面看见的有通花窗围墙部分内部,居然是有屋盖的房间。
围楼下部是二米高的红石所砌筑的基础,开有红石拱券大门,上方有红石字匾一方,字已惨遭破坏。有资料说字匾所刻为“承荷隆祥”四字。
可惜无论我怎么看,都没有看出“承荷隆祥”的影子。个人感觉更像是“飞阁凝祥”。
入门为客厅,其余三面开拱券门,明显可看出还有人居住。按资料,老赖围是赖香流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四层,高达13.5米。
此围也是设了一个内天井,形状是比较少见的八角形。
从八角天井下面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