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一) 备丧

第六章   丧葬

自古及今,中华民族对丧葬特别重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丧葬形式在不断发展变化,坡刘村的丧葬形式也不例外。

第一节  备丧

. 攒枋

人生自古谁无死,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平民百姓,谁也绕不过这个坎。过去实行土葬,叫“入土为安”,所以老人到了六、七十岁,家人都会为其准备棺材,因老人在世,棺材不叫棺材,称之为寿材。匠人做寿材俗称“攒(cuan)枋”。枋材选料最好的是柏木,它有千年不腐的特点,但是价格昂贵,一般贫民老百姓是负担不起的,所以坡刘村人的棺木多用松木,只有两头的大小枋档必用柏木不可,取“松柏长青”之意,所以有“松木棺材柏木档”才算得上一副好寿材的说法。但松木的价钱也不菲,家境稍差的人家也有用桐木等其他木材做棺材的。一般家庭是先购置做棺材的原木,再请专业解木的工匠根据棺材需要将原木锯解成所需厚度的板材,待板材干透后挑选良辰吉日请专门“攒枋”的工匠加工制作成棺材。

棺材的款式主要有“四叶瓦”、“十大块”、“十二杬”和“十六绺(liu)”。“四叶瓦”,顾名思义就是:除了棺材的大小两头的档外,其余的上、下、左、右(称“天、地、左厢、右厢”)各为一整块木板构成,厚度一般在四寸以上。普通人家是绝对做不起这种棺材的,一是价格昂贵,二是材料难买。跟“四叶瓦”所不同的“十大块”、 “十二杬”、“十六绺”,是指上下左右一共用十块、十二块或十六块板材构成。无论那种款式,都要经过特殊的刨打拼接工序,除棺底(地)外,棺盖(天)、左厢、右厢都要做成外凸内凹的形状,这样做出来的棺材才有款型,气派。有条件的人家还要请雕工在前后大小档上雕刻“福”或“寿”字,或者历史典故浮雕造像。攒枋上棺底如同盖房上大梁,寓意老人的后事有了着落,是一件比较隆重的事情,女婿、外甥、儿女等都得来家送红包祝福并鸣炮、宴请匠人。这时,工匠还要特意请老人到做好的棺材里躺下试一试长短宽窄,问问老人合适不合适?舒服不舒服?以表示对主人家的负责任,也显示自己的手艺好。

做好的棺材前大后小,前高后低,横截面呈梯形。两厢顶部由前至后刻有一方形凹槽,棺盖左右两侧相应制作有方形凸楔,盖棺的方法是由后向前推,让凸楔插于凹槽之中,严丝合缝。据说,好匠人做好的棺材,棺盖匣上之后里外不透气,逝者遗体犹如放在真空中一样。电视剧中演的抬着棺盖盖上,然后用大钉子订上的情况在坡刘村从来都是不存在的。

棺材做好后,有条件的人家还要请人用桐油、松香等天然防腐物质混合熬制成液体状倒进棺材和棺盖里,倾斜摇晃棺材和棺盖,让胶状防腐剂充分均匀浸润粘贴在棺材内表面上,叫做“涮(shuān棺材”。有的家族还要把棺材的外表面用天然清漆或生漆涂刷。有些家族还讲究老人健在一年,棺材外表刷漆一次,有些高寿的老人的棺材因多次刷漆,原有的棱角都看不到了。

二.寿衣:

传统的规矩,老人过世时必须内外都穿新衣新鞋,男性还戴新帽,俗称“寿衣”。无论家庭贫富,寿衣是绝对不能缺少的,用以表示对老人的孝心。寿衣一般都是提前做好,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寿衣的布料,内衣大多用柔软白色棉布,外衣一般是用上好的黑色布绸做面料,红绸布做里,款式多是唐装,上边的花样纹饰视老人的喜爱而定。男性的寿帽一般为顶上有一疙瘩的半个西瓜型帽子,女性的鞋上绣有金丝印花。此外,还要准备被褥,寿枕。寿枕为惟妙惟肖的雄鸡形状。

三.孝服孝布:

在为老人准备好寿材、寿衣之后,还要准备孝服和孝布。过去的孝服和孝布都用纱布制作,后来变成白布。准备多少要根据老人后辈多少决定,原则是宁剩莫缺。因为老人过世后要给前来参加葬礼的所有孝子,亲朋分发。孝服分两种,一种是重孝子(亲儿子与亲侄子)穿的孝袍,与电视剧中民国时期人们穿的袍子式样相同,另一种为上衣与裤子,一般给较远的侄儿和孙子辈,形式为唐装,但都不做纽扣,而是用布带,穿时就拴上。至于头上戴的孝布,到时候在根据亲疏远近临时裁割。

现在,很多人家为了方便不再做孝服,而是去服装厂做很多白大褂,甚至直接去商店购买大量医生护士常穿的白大褂。即使丧事过后,平时也可穿用,这已经不是专用的孝服了。

孝服孝布之外,过去的人家还要提前织好十余丈白土布,这是为安葬时拴在棺罩前扯纤用的布。后来社会发展,农村的织布机淘汰,儿女们就会去布店购回窄口面的白布。

除了上述主要物件外,一般还要提前购置一个大点的瓦盆、折扇、麻钱(外圆中方的古铜钱)。如果老人信佛,还有准备串珠的。

(0)

相关推荐

  • 老西安关中人的丧葬习俗(一)

    老西安关中人的丧葬有它约定俗成的习俗.今天大概说说. 当父母年迈的时候,儿子们就开始为父母置办丧葬所需要的寿材.寿衣(俗称老衣)以及要发给孝子的孝服等.一般情况下,为父母制作寿材被认为是大事,凡寿材制 ...

  • 【天下爹娘】一世心意,永世情深,在迎接爷爷“到家”的那一刻,奶奶一定是笑着的

    3月中旬,我回老家参加了爷爷的葬礼回到单位.31日,读到"天下爹娘"那天推送的文章,文中两位老人的爱情故事,让我想起我的爷爷奶奶-- 奶奶生前就备好了爷爷的身后事 文 | 王志平 ...

  • 饶阳郭村的丧葬礼仪

    俗话说三里不同乡,十里不同俗,就拿刚死喽人这件事说吧,原先是先放二踢脚,噔咔几声,人们就会打听谁死了,现在政府不让放炮仗了,郭村村就用在村广播喇叭放哀乐的形式告诉村民们又村里又死了人. 人死了,就有一 ...

  • 【行走在乾县】婚丧嫁娶习俗之丧葬习俗

    乾县丧葬习俗 丧葬是人生的最后一场盛事,它属古代"五礼"中的"凶礼".自古以来,人们遵循着儒家对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六) 守孝

    第六节   守孝 一.安灵: 宴席结束后就是安灵时间了.由礼仪先生指导,在乐人的伴奏下,孝子们把预留下来的纸扎灵堂(龛)搬到一个房间里,放上逝者遗像,摆上贡品,点上香烛,向遗像行大礼祭拜,名为(安灵)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五) 安葬

    第五节.安葬 一.棺罩: 与成服同时,主人家的大门之外,租赁来的"棺罩"也搭设起来了.棺罩是把逝者连同棺材运往坟地的载具.棺罩里边和四周灯火辉煌."棺罩"的模样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四)奠仪

    第四节.奠仪 1.入殓: 将逝者的遗体放入早已准备好的棺材内,俗称"入殓".时间一般是在逝者安葬的前一天下午举行.入殓前,棺材底部铺上厚厚的一层自家炕洞中的炕灰(烧炕后留在炕洞中的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三) 丧事料理

    第三节.丧事料理 一.执客头与礼房先生: 家中有了丧事,主人家一般会托人去请一位信得过且有威望的乡党来主办丧事,俗称"执客头".丧事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全权委托给"执客头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二) 寿终

    寿终 一.  倒头纸与停床: 老人到了病危时,子女以及至亲都要前来探望,趁着老人清醒问问老人还有什么后事要交代.而后由女儿媳妇为老人沐浴(搽干净身体),剪指甲,请剃头匠理发剃头.最后给老人换上已准备好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三) 其他杂粮

    第三节    其他杂粮 一.玉米. 在坡刘村,过去除了小麦,玉米就是最主要的粮食了. 玉米的食用方法主要是熬玉米珍.传统的玉米珍的做法是将玉米粒放在碾子上碾,碾碎后用簸箕簸.筛子筛除去玉米皮即可.根据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二) 蒸馍与烙馍

    第二节   蒸馍与烙馍 1.合面.发面与揉面. 馍按粮食品种的不同分为细粮馍.杂粮馍和菜馍,细粮馍在坡刘村是特指的小麦粉做的馍,其他玉米粉.豆粉.大麦粉等等做的馍都一律称之为杂粮馍,也称粗粮馍,粮食参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一) 面食

    饮食            第一节   面食 一.    磨面. 坡刘村属于黄土高坡的渭北塬区,自古以来主要种植较为耐旱的小麦,由于小麦是人们的主食,在长期的生活中,人们发明了很多小麦的美食方法,其中 ...

  • 坡刘村史 民俗 穿衣(二) 解放后的衣着

    第二节    解放后的衣着 解放以后的五六十年代,人们的衣着基本与民国时期无异,只是男人不再穿长袍马挂,中山装渐次流行. 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