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专访(第44期)/马平川:找准自己的定位,量力而行
重庆大学
科幻协会:
重庆大学科幻协会,
成立于2015年4月2日(没错,这个日期就是这么科幻!)
成立以来发展迅速,
短短数年先后涌出白贲、张琛等科幻作者,
并获得第29届银河奖最佳科幻团体奖。
马平川
重庆大学14级本科生
重大幻协创始成员
16-17年间担任社团社长
✨
高校科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社团的?为什么加入社团?在社团里您收获了什么?
高校科幻:您参过哪些科幻活动?这些经历对您的创作或者其他方面有什么影响吗?
高校科幻:作为社团负责人和资深成员,在社团这几年最难忘的事是什么?
高校科幻:在科幻之外,社团是否也在进行着奇幻,推理,武侠等类型文学的创作与研究等相关活动?
高校科幻:当社长是一直都有的想法吗?当社长的这一年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高校科幻:我了解到贵社团非常年轻,但发展迅速,这离不开社团负责人的先进办社理念,您在管理社团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马平川:我觉得,一个社团要发展,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且谋求进步时量力而行。首先从科幻社团的角度来看,学校里无非就三类人:第一类是本身对科幻很感兴趣,同时有比较强烈的寻找组织的欲望的人,这样的同学基本上都是会很主动地想要加入科幻协会的人,同时也会是社团内最活跃的一部分人,这类人将决定社团内部的整体氛围;第二类就是对科幻感兴趣,但是没有太强烈的和其他人交流科幻的欲望,或者是没接触过科幻,但是通过一定的了解会喜欢上科幻的人,这样的同学就需要社团的管理者们向前者展示出社团的氛围,向后者安利科幻的魅力,方能让他们成为社团比较活跃的一部分,这类人将决定社团的规模和活动效果,毕竟第一类人永远是极少数,不足以支撑起较大的社团;第三类人就是彻彻底底的路人,要么不喜欢群体活动,要么对科幻完全无感,这类人和科幻社团基本上不会产生太多交集,但是社团在校内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取决于第三类人对社团的评价。
那么量力而行就很好理解了,如果社团管理层的力量十分微弱,甚至于某些只有社长在做事的社团,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先要团结好第一类人,如果唯一的社长把重心放在发展第二类人或者向第三类人宣传社团身上,可能会造成第一类人的归属感慢慢丢失,毕竟社长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的话大概率第二年也只剩下极个别对科幻有足够热情的人接过社长的位置继续勉强地维系社团的生存。
如果说社团已经初具规模,或者虽然没有太好的发展体系or规划,但是有较多的充满热情的骨干成员,那么社团的重心就可以转移一部分到发展第二类的人了,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社团永远不要脱离最核心的科幻迷群体,毕竟办社团最重要的目的还是让科幻迷们有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当然国内少部分科幻协会并不是兴趣类社团,我的经验就可能不太适用),一旦最核心的成员都逐渐游离于社团,那么发展“科幻协会迷”或者“潜在科幻迷”的任务也就很难执行下去了。
那么哪一类人更加适合当社长呢?其实这两类人都OK,无论是因为本身对科幻的喜爱而热衷于科幻协会,还是圈外人被协会的氛围所吸引而对社团产生感情,只要对协会有感情,再加上责任心和一定的能力,都可以很出色地完成社团社长的使命。在我看来,热情、责任心、能力三者权重依次递减。
当社团可以很好地团结最具有热情的科幻迷,同时能够有效发展许多人也成为稳定的社团成员甚至是核心成员时,那么社团就可以考虑如何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了,要成为校内的“知名社团”或者评先评优什么的,就需要让本来对科幻不感兴趣的第三类人也认可这个社团,不过这一步要怎么做,说实话我们社团也才刚刚进入这个进程中,并不能提供什么经验,基于现实条件,能够完全实现这一步的社团据我所知只有川大科幻协会,不过对其他社团而言,梦想总还是要有的,这应该也是每个高校的科幻社团的终极目标吧——在科幻圈内有一定影响力,在校内也是被大家都认可的重要社团。
梦想很丰满,现实也许很骨感,毕竟社团的发展运气成分也在里面而且还不小,我自己一直觉得十分幸运,社团成立以来一直都不缺对科幻和协会充满热情和归属感的成员,这几年也发掘出了十分有天赋在圈内小有名气的科幻作者,对于很多科幻协会而言,路还是只能一步一步走的,无论现在发展状况如何,找准自己现在的位置,量力而行,不断努力,社团肯定是在不断进步的,在这里也祝愿各高校的科幻社团越办越好!
高校科幻:其实之前我有关注贵社团一段时间,还看了你协的创意招新视频,拍这样的视频有哪些心得体会呢?
马平川:这个嘛,也没考虑太多,也就是几个人坐下来一起讨论想一想,大家想看什么东西,我们就拍什么呗,另外当时拍那个视频本身也不完全是为了招新,也是对社团当时状态的一个记录和对外宣传吧。这里想顺带提一点,社团的很多资料包括社史记录、活动策划、各种资源,对社团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这些文件资料一年一年地传递下去,既是给后面人的工作提供一些范例(或者反例),减轻他们因经验不足而四处摸索的负担,也能让后面接棒的同学感受到社团一年一年的传承,让他们一想到自己接手的不仅仅社团本身,还有前人未完的事业,也更加容易燃起新社长心中对社团对科幻的热情吧。(突然中二)
重庆大学科幻协会创意招新视频
高校科幻:在任期间社团与周边其它高校科幻社团的关系如何,平常会进行一些交流活动吗?
高校科幻:据我所知,青年科幻作家白贲就是从贵社走出来的,而也正是他推荐了您来接受采访。您对他社团期间的创作和活动应该有了解吧?除了《十七年》这些已发表的作品,请再推荐一些他的作品吧。
马平川:说到白贲,就不得不谈社团的征文比赛,本来白贲在社团纳新时是没有加入我们社团的,他自己之前对科幻也谈不上特别大的爱好,但是他大二时被我们主办的校内征文比赛所吸引投了一下稿,然后就被我们连蒙带骗拐进了社团,慢慢地成为了社团的核心成员,进入社团后他对科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通过社团有了更多的生活阅历,自然也创作出了比起当初一时兴起的投稿更加高质量的小说,也在全国的科幻圈内崭露头角。在这里讲白贲的故事也是想要表达我前面提到的自己对社团的一个认知——科幻社团的一个重要作用,即是让一些潜在的科幻迷能够有机会接触科幻,发掘出自己对科幻的爱好,或者展现科幻创作方面的才能,当然这个的前提是社团有能力首先完成自我建设,社团随时都在注销边缘的话可能很难有时间去发展相对边缘一些的社员。但一旦社团到了这个阶段,只要能够发现有天赋的作者,他们和科幻协会肯定是互相成就的,白贲老师通过重大幻协掉进了科幻的坑,那么他本身也就成为了社团未来纳新最好的宣传,同时从社团中走出的成熟作者,也能很好地带动社团内的创作氛围,形成良性循环(找自己社团的老社员来给社员们讲讲课或者当个征文的评委啥的他一定是不好意思拒绝的!)。
高校科幻:很多科幻征文比赛都提倡所谓的“硬科幻”写作,在您看来写“硬科幻”这样的理念适合在社团去推广吗?
高校科幻:对高校科幻平台和社长专访栏目有什么建议吗?
高校科幻:最后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
马平川:白老师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