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影响我最深的不是物理学,而是这本书,为人处世全靠它
说起杨振宁,真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他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957年他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从此闻名世界。
作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影响他最深的却不是物理学,而是《孟子》这本书,是2000年前孟子的思想。
杨振宁说:30岁后,我为人处世全靠《孟子》。
杨振宁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这要从他小时候他父亲对他的教育说起。
众所周知,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群论专家。他原本是在厦门大学任教,1929年开始搬入北京,到清华大学担任教授。
根据杨振宁的回忆,在他九、十岁的时候,杨武之就已经知道,杨振宁学数学的能力非常强,接受能力比普通孩子要强很多。到了11岁读初中的时候,杨振宁数学的天赋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杨武之却并没有让杨振宁在数学方面下功夫。杨振宁说,如果当年父亲教他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的话,那么他一定会学得非常快,也会让杨武之感到十分高兴,然而杨武之并没有这么做。
在杨振宁初一到初二年级之间的暑假,父亲特意请清华大学雷海忠教授,介绍了一位历史系的学生叫丁则良,教杨振宁学《孟子》。
这位丁则良不仅学识丰富,除了教杨振宁《孟子》之外,还给杨振宁讲了很多历史知识,这是杨振宁在学校里以及在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到过的。到第二年暑假的时候,他又教了杨振宁剩余的另一半《孟子》。所以在杨振宁中学年代,他就可以背诵《孟子》的全文。
杨振宁后来回忆道:在他中学读书的时候,当父亲要求他背诵《孟子》的时候,其实他的内心是抗拒的。然而当时还年幼的他,并没有选择说不的权利和勇气,只能勉为其难把整本《孟子》完全背诵了下来,装进了自己记忆中。
杨振宁说,让他自己感觉都非常奇怪的是,他幼年时所背诵的《孟子》,却在他成年以后,居然成为了他为人处世最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孟子》的很多思想在他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特别是当他每次面临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都会用《孟子》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因此,影响杨振宁最深的并不是他所专长的物理学,而是2000多年前孟子的思想。
其实我们也知道,杨振宁先生最擅长的是物理学,他在其他学科方面同样非常博学。譬如说数学,虽然他没有从事数学研究,但从小受到父亲杨武之的影响,数学天赋异常,这也为他后来从事物理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甚至在后来有一次他谈到他跟李政道之间的最大区别,可能就是在数学上。
杨振宁从事自然科学,一路走过来非常顺利,特别是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他的人生开始像开了挂一样,他提出的杨-巴斯特方程,杨-米尔斯方程,影响了当代物理整整一两百年。
杨振宁的例子告诉我们,从事自然科学,学习《孟子》等这些人文社科知识并不冲突,相反有可能会相辅相成,对人的一生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杨振宁的例子也给我们现在中小学生教育很多启发,在他们小的时候,我们给他们的心灵喂的是什么精神粮食,有时候真的很关键。
孟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精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现在很多专家都倡导中小学生从小要培养学习国学、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因为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精神精髓。我们不但不要抛弃它,反而应该将它发扬光大。
对于杨振宁学习《孟子》,以及他的传奇人生,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欢迎交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