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田:我集邮缘自寄第一封信!!
1965年秋,我15岁,从鄂西北山区到江苏徐州读中专。给父母亲写信时,在彭城路邮局买到的第一枚邮票竟然是毛主席像(后来才知道是纪109《遵义会议三十周年》),出于尊敬和好奇,我又买了一枚毛主席像邮票带回学校,恭恭敬敬地贴在日记本的扉页上。这便是我收集的第一枚邮票。从此,对邮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个星期天我都要到彭城路邮局转一转,看看有没有新邮票。由于个头小,看不见柜台上摆出的邮票,便手撑柜台往上一蹦,撑起身子看,凡是我没有的就各买一枚。去的次数多了,或许是要蹦起来的缘故,引起了营业员大姐姐的关注,每当我撑起身子问她有没有新到邮票时,她总能微笑着作介绍,有时来了新票她还特意给我留下一枚放起来,令我十分感动。
集邮之初,什么也不懂,只是毫无目标的收集。每天到同学宿舍串门聊天,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有好看的邮票,就厚着脸皮要,他们个个睁大着疑惑不解的眼睛望着我,看我把他们的信封撕下一大块来。那时还不知道如何处理信销票,把收集到的新、旧邮票按邮票下边的“纪”“特”标志,分页夹在日记本中,很高兴地看着日记本一天天逐渐丰满地鼓涨起来。
有一位家住汉口的同班聂同学,他虽然不集邮,却有着满肚子的集邮知识。原来,在离他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家卖邮票的商店,放学后没事就跑进去玩,日积月累地学到不少集邮知识。他曾经讥讽我:“真是乡下来的,都不知道用水洗邮票,还集邮呢。”我第一次听说收集、购买邮票的行为叫集邮,于是,他便成为我的集邮启蒙老师。在他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清洗信销票、弄懂了纪特邮票编号的含义、还知道有专门出版的《集邮》杂志卖。他还告诉我,那家卖邮票的商店里有盖过邮戳的邮票卖,而且很便宜,一套邮票只要一二角钱。说的我心里直痒痒,放寒假回家路过武汉时,便去了汉口那家邮票店,在那里买到了《金丝猴》《丹顶鹤》等喜欢的几套盖销票。
聂同学还说他见过有一种专门存放邮票的小本子,是用玻璃纸(透明纸)裁成长条形粘贴在本子上,再把邮票插在中间,既平整好看又不会掉下来。我突发奇想地要自己做一个集邮本,从商店买回来玻璃纸,几经试验、摸索,竟然成功了。后来,我还将制作方法撰文发表在《工人日报》《少年集邮》(总第7期)上。
我收集最多的就是“文”字邮票,大约有200余枚。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逃离了学校。三个月后再次返回学校时,课桌里的书本、邮票已经不翼而飞,只在桌子四周的地上捡到零星的几枚邮票。这对我来说真是灭顶之灾,那种后悔、沮丧的心情难以语言来表达。
学生时代的集邮就这样结束了。然而,集邮的种子已经在心中播下,它会在合适的时候生根发芽。
原载/《中国集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