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漳记忆:潮汕嵌瓷风如何流行起来?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这些绿色黄色红色的装饰材料,是瓷片。
这种嵌瓷风来自广东潮汕地区,在闽南曾流行一时,但相对于潮汕地区,闽南地区的建筑嵌瓷相对简朴。
它们曾深度影响厦漳地区的建筑装饰风格,后人对它传播的路径、数量以及工艺师训练过程缺乏了解。
许丽娟研究认为,民居形态在一定时间范畴内存在和发展有其因缘关系,它们在文化、历史、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出现又有其必然性。闽南、潮汕两地因地理位置的相近,其文化在各个层面上有着千丝万缕的交融。闽南地区和潮汕地区的族群来源基本上都是中原汉族的迁徙进入与本地居民长期融合而成。中原文化对两地原住居民产生影响及相互吸收而逐渐整合,形成闽南文化和潮汕文化既有自身特色又有着相同和相通之处,这是其历史渊源所在。闽南和潮汕两地的地理特征和气候、人文等关系十分相近。因此不管是饮茶习惯还是方言上的互通,亦或是宗教信仰,侨乡文化,海洋文化两地都甚为相似,同时也有着长期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人文,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着建筑构造,反过来建筑也是人们生活、思想的写照。由于潮汕与闽南所处于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条件的影响而逐渐形成潮汕与闽南自己的独特的地方风格可算是在我国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
古代潮州的陶瓷产品“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远销海外,令世人瞩目,宋代笔架山“百窑村”便可考证其昔日风采。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潮汕地区一些精明的民间建筑艺人,面对陶瓷生产过程中废弃的许多碎瓷片,特别是那些有釉彩与花卉图案的彩瓷片,慧眼独具,变废为宝,开始创造性地利用它们在屋脊上嵌贴成简单的花卉、龙凤之类图案来装饰美化建筑。
到清代中后期,瓷器作坊专门为嵌瓷艺人烧制各色低温瓷具,这些瓷具被彩以各种色釉,色彩浓艳,经风历雨而不褪色。嵌瓷艺人将瓷具进行剪裁之后,把陶瓷片镶嵌、粘接、堆砌而成人物、花鸟、虫鱼、博古等各种造型,皆寓吉祥如意、长寿富贵之意。这种艺术就叫做建筑“嵌瓷”,“嵌瓷”主要用来装饰祠堂庙宇、亭台楼阁和富贵人家的屋脊、垂带、屋檐、门额、照壁等。在当时的嵌瓷技艺已经日臻成熟,形成了平贴、浮雕和立体圆雕(俗称“圆身”)等多种不同的艺术手法。其中,平面或浮雕工艺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趁灰泥未干时直接组拼粘贴即可;但如果是立体嵌瓷,就要用铁线扎好骨架,然后先用筋灰塑成雏形,再在其表面嵌贴瓷片,人物的面部则仍保留灰塑粉彩的工艺。如装饰庙宇或祠堂屋脊的正面,一般采用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等题材;装饰脊头、屋角头,多以人物为主,如《封神演义》人物或郑成功等民族英雄;装饰于檐下墙壁的,多是花卉、鸟兽、鱼虾、昆虫等;照壁上常见的有麒麟、狮、象、仙鹤、鹿、梅花等。在构图造型上,比较看重布局的对称,色彩运用则以对比色达到鲜艳明快的艺术效果。(摘录自网上)
嵌瓷制作工艺主要有平嵌、浮嵌、立体嵌三种技法。1.平嵌。用色瓷片根据构思内容嵌贴成所需要的人物、花鸟平面图形,其他地方配以色彩。由于嵌贴瓷片与无嵌贴瓷片地方一样平,故称平嵌;2.浮嵌。用灰浆塑好花鸟、人物等浮雕,然后再嵌贴上彩色瓷片,底地则染上相应色彩;3.立体嵌。先用铁丝扎好骨架,然后用贝灰浆塑好雏形,再在上面嵌贴瓷片。
在厦门地区一些民居与宗祠里,嵌瓷多为浮嵌与立体嵌,以表现丰富的寓意。
屋脊的嵌瓷主题一般是"双凤朝牡丹”和"百鸟朝凤”。"百鸟朝凤”要根据建筑规模的大小,即屋脊的宽窄来确定百鸟的数量,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也会创作出百鸟热闹欢腾的场面。在正屋脊的两个向上弯起的地方,被当地艺人称为"杏花”或"亭脚”,多用色彩鲜艳的瓷片镶嵌做出弯弯上翘开散延伸的形状来配合屋脊中心的花鸟。
屋内的嵌瓷装饰在墙体上,多为人物造型,采用浮嵌的形式,配以细腻的壁画来衬托场景,整体精美绝伦。这些人物造型多出自小说、戏剧、历史典故和神话等,且选材主题都喻有富贵吉祥之意。还会有一些独具匠心的动物造型。
如今在厦门海沧东屿村里的李氏宗祠、保留下来的民居,留有类似的嵌瓷作品。
嵌瓷传播的路线、时间,由于资料收集的不足,难以梳理出比较清晰的脉络。但它自清中叶以来便从潮汕地区向外辐射,形成嵌瓷文化传播圈。
在福建东山等地称嵌瓷为“剪贴瓷”,在台湾则称为“剪黏”。嵌瓷也为移居港澳东南亚的潮人所喜爱,当地不少庙宇豪宅也以嵌瓷装饰,还聘请潮汕嵌瓷师傅前往制作和传艺,上世纪30年代香港胡文虎别墅许多建筑装饰嵌瓷,就是聘请潮汕嵌瓷艺人前往制作的。至今香港的一些庙宇古建筑仍然装饰由潮汕师傅制作的嵌瓷。
自古以来,闽南与潮汕地理相近,地域文化相近,闽南文化与潮汕文化的界限并不明确。汕头博物馆里的克拉克瓷就是漳州生产自汕头出口海外的日用瓷器。潮汕的戏剧与喝茶习俗均与闽南相差不大。近代汕头的沿街建筑,与厦门的民族路一带房子,几乎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这也许就是嵌瓷也在清末民初厦漳泉流行的原因吧。
潮州嵌瓷博物馆馆长指出,清中后期至民国时期是嵌瓷盛行的时期,这是与人们对这门艺术的审美习惯相关的。清代建筑追求精美、奢华的风格,更偏重于装饰性,有雕、有刻,又有画,这就从审美心理上为嵌瓷艺术的兴盛制造了契机。那时的名门望族,为了显示家族势力的显赫,不惜耗费巨资投入建筑装饰的制作中。(潮州嵌瓷博物馆馆长卢芝高谈嵌瓷,https://blog.artron.net2013年9月2日)
潮汕的嵌瓷
海沧东屿村民居
东屿李氏家庙
海沧霞阳民居
海沧霞阳杨宅
下面为海沧许厝许氏家庙屋脊上遗留的嵌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