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 | 矮身材诊疗之实验室检查知多少?
我国6-16岁青少年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7岁以下身高偏矮儿童检出率为5.2%,生长迟缓检出率为1.9%。当前还存在大量未被及时诊断和治疗的患者群体。
矮小症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甚至基因检测综合评估,其中实验室检查是各类矮小症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般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骨龄等;对身高明显低于-2SD、骨龄低于实际年龄2岁以上、年身高增长速度不正常者(即<2岁儿童为<7 cm/年;4.5岁至青春期儿童<5cm/年;青春期儿童<6 cm/年)需要进一步做特殊检查,如生长激素的激发试验、垂体其他激素的分泌功能检查、头部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
骨龄(BA)检测
BA是评估儿童体格发育的良好指标。骨龄即是各年龄时的骨成熟度,是对左手腕、掌、指骨正位X线片观察其各个骨化中心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测定的。矮身材患儿普遍存在BA落后,BA落后值与GH峰值之间呈负相关。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1岁之间,落后或超前过多即为异常。G-P法和TW3法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方法。我国临床上多数采用G-P法,在科研方面多采用TW3法。
生长激素(GH)激发试验
GH激发试验的临床意义:
GH激发试验在评价下丘脑—GH—IGF-1轴功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诊断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的重要依据。因任何一种激发试验都有约15%的假阳性率,必须在两项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的2种药物)激发试验结果都不正常时,方能诊断GHD。
GH激发试验方法:
生理性激发试验(睡眠、运动):生理性激发对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不理想。因此,生理性激发对GH水平判定在儿童中意义不大。
药物激发试验:目前多主张选择作用方式不同的两种药物试验:一种抑制生长抑素释放的药物(胰岛素、精氨酸、吡啶斯的明)与一种兴奋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释放的药物组合(可乐定、左旋多巴)。
表1 GH激发试验适应证与禁忌证
表2 GH激发试验试验方法
结果判断:只要有一项试验 GH 峰值≥10μg/L,即排除GHD;当两项试验GH峰值均﹤5μg/L时为GH完全缺乏;GH峰值介于5~10μg/L之间时为GH部分缺乏。
但GH激发试验不能作为GHD诊断的金标准。目前对下丘脑—垂体—IGF-1轴功能异常导致的矮身材的诊断仍应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GH 激发试验、血清IGF-1 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测定等综合分析,与此同时,应注意评价其他垂体-内分泌轴的功能。
IGF-1和IGFBP-3测定
两者的血清浓度随年龄增长和发育进程而增高,且与营养等因素相关。两者均是依赖生长激素而变化的,但其无明显脉冲式分泌及昼夜节律变化,因此可更好的反映机体内源性的GH分泌情况。IGF-1和IGFBP-3降低提示生长激素缺乏症。
IGF-1生成试验
对疑为GH抵抗(Laron综合征)的患儿,可用本试验检测GH受体功能。①方法一:按0.075-0.15 U/(kg·d)每晚皮下注射rhGH 1周,于注射前、注射后第5和8天各采血样一次,测定IGF-1;②方法二:按0.3 U/(kg·d)每晚皮下注射rhGH,共4d,于注射前和末次注射后各采血样1次,测定IGF-1。正常者的血清IGF-1在注射后会较其基值增高3倍以上,或达到与其年龄相当的正常值。
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检测
包括垂体激素分泌功能检测,怀疑Cushing综合征导致的矮小:应检测皮质醇、ACTH,性腺轴激素检测包括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等。
下丘脑、垂体的影像学检查
矮身材儿童应按需进行头颅的MRI检查(重点是垂体、蝶鞍区)。了解有无先天发育异常或占位性病变。原发性GHD常可见垂体前叶发育不全,垂体柄断裂,垂体后叶信号异常和蝶鞍空洞等。
此外,对伴有外观异常或合并有多发先天性畸形者应进行染色体检查,所有矮小女孩应常规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经过常规检查后仍原因未明的严重迟缓和生长障碍者可进行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诊断(基因检测)。
注:NGS新一代测序技术;CNV 拷贝数变异;Panel 组合;WES 全外显子组测序;CMA 染色体芯片分析
图1 矮小症的遗传学评估
参考文献:
罗小平.身材矮小症儿童诊疗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刘思思,班博,等.济宁地区6~16岁儿童青少年矮小症患病现况研究[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7,5(03):188-191.
张亚钦,李辉,等.中国九市七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状况调查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20(03):194-200.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中华儿科杂志,2013,51(6):426-432.
李辉.身材矮小与生长激素规范使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9,34(10):815-818.
声明 | 公益学术科普,供医学药学相关专业人士参考,不构成实际诊疗建议,文字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