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萍:暖房
暖 房
浙江 周爱萍
2020年是国难年,也是世界灾年,人们恨不得与病毒隔绝,在净土中保平安,我自不例外。宅家的日子,且称暖房。
2000年,我外出打工,每年,来来去去,匆匆复匆匆。
十多年前,家里建好新房。而今,新房慢慢变成旧房;我和爱人分别从青年慢慢步入中年;女儿从少年慢慢迈向我年轻时的模样;公公婆婆则由中年慢慢变成了老年。
期间,一家三口,居家日子总共没超过一百天,人与房之间,缺少温度。时光的年轮,不会在谁的脸上少刻一道痕,也不会多刻一道痕;而时间带给人们的冷、暖、苦、乐,各人自知。
2020年正月初五,要是没有病毒,此刻,我早已在公司宿舍楼待命上班。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十多年来在杭一公司,每年我都拿到公司开业红包,年底总能拿到最后一批放假赶发货的红包。
我并不贪恋钱财,我只想趁年轻,多吃些苦,多些积余,多些保障,多些担当。每次回家,面对亲友,我可以大大方方,踏踏实实,坦坦荡荡,广撤人情,无愧于任何亲友。
人与人之间,一味的索求,只能是众叛亲离,与人为善,收获与回馈的是亲密团结,是甘甜美好。
女儿这代,亲友见少,我要巩固亲情,我要加强团结,我要以身示范。可是,说来就来的病毒,打乱我的计划,打乱了我的生活。大年初一,硬生生的拒绝了多家拜年客和亲友的聚会。
亲友彼此心照不宣,病毒是不长眼的,也可以说是长眼的,病毒专往人多的地方钻,聚会像是病毒的马蜂窝,任何人聚不得,捅不得。
2020年的春节,没有聚会,也不必外出各处拜年,时间显得宽裕。二楼客厅,三年前买的沙发,还没有安安稳稳的坐过。那刻,我们特意离开书房,特意窝在沙发,手中拥书,享受书和沙发带来的那份悠闲,那份舒适,那份温暖,那份安然,那份满足。
平时,我除了喜欢看书,还喜欢运动。宅在家,跳舞、做甩手操是不错的选择。客厅外,山高林密,我一边清心运动,一边仿佛还听到远处林中清脆的鸟鸣、看到野兔在奔跑;还回想起曾经在山上砍柴的往昔;更令我怀念公司桂树下运动的身影。心头无事,一切过往都显得十分美好。
家在山区,房前屋后连绵的树林,是天然的氧吧,也是心灵的疗养所。山区大自然深处,没有人类的聚会,也没有家长里短,有的是鸟雀的歌舞、松涛的音乐,和大自在心。
不必呼朋唤友,也不必计划,与爱人相伴,随时都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林中散步。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或是细雨霏霏,都别有一番韵味。
偶尔外出镇上买菜,回来必洗手、洗脸、洗头,换洗衣物。偶尔,有几声咳嗽,偶尔感觉身体不适,莫明的担忧病毒是否找上门?国家要求防范的,我都防范了,得不得冠状病毒,只能听天由命,于是,心情放松。
宅家的日子,最令我放心的是女儿。每天,女儿除了睡懒觉,也做瘦腰、瘦肚、瘦腿等运动,每晚给她爷爷敲背、按摩。不管是我的甩手操,还是爱人的养生桩,及女儿的瘦身运动,还有公公被按摩,婆婆烧的可口饭菜,所有这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强身健体,对抗病毒。
宅家的日子,宽敞而美好,厨房是厨房,大厅是大厅,卧室是卧室,卫生间是卫生间。住公司宿舍,推门而进,没有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一步到位隔一道门的距离。
宅家的日子,似乎重复,也似乎全新。
宅家的日子,似乎没暖和房子,也似乎没暖和公婆的心。
一个多月后,复工离家,不知是逃离,还是不舍?
心中期待,全世界人民早日战胜病毒,回归往日生活。心中还期待,不久的将来,告老还乡,后半辈子,宅家暖房,暖家人的心,暖家乡的那片天地。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周爱萍,绍兴市作协会员,衢州市作协会员,江山市作协会员,《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者。2014年开始写作,作品散见刊于《中国青年》《做人与处世》《郑州日报》《精神文明报》等报刊三百多篇,在市、省级报刊获奖二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