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乡村忧思录 |绿海清风
前几天回了老家一趟,去也匆匆,来也匆匆,就像这入伏天气的雨。
村里集体有一块荒芜的地,要进行竞价拍卖使用权。我知道消息后,和朋友一起过去看看有没有参与一下收入囊中的价值。现在外面生意也不好做,我们想多一些投资的渠道,有一个长期的相对稳定的收益。
我们生意人,投资行为是为了利益,不是慈善者。我们有收益,才能让土地换发新的生机,村民参与劳动有报酬,给国家纳税等等。盲目跳水,自己都淹的半死不活,谈什么发展经济,振兴乡村。我们的优势,是资金,信息,眼界,格局,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新的领域,未必有大的优势。所以也要谨慎行事,认真的权衡多方面的利弊,才能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今天的农村,留守的都是些老弱妇孺,土地撂荒非常的严重。村民缺少参与集体事物的热情,更看重的是自己眼前的那点利益。村集体领导班子,都是农村里的人尖子。受文化程度、个人素质、生活经历等等因素影响,要他们有大的志向和能力,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也有些难为他们。
村集体没有收入的渠道,大的支出只能依靠上级部门的拨付。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支出,只能干部们想别的办法。变卖集体的财产,集体土地使用权等等,也是他们常规使用的手段。村集体的支出是一笔糊涂账,说也说不清楚,严重的影响着干群的关系,引起相互之间的不信任。村集体对村民有管理、服务的责任和义务,但对村民没有约束力、号召力,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尤其近些年来的扶贫开发,力度都是很大的。村容村貌的改造,危房的改造,水利,电力的改造,学校的改造,农业,林业的投入等等。但很多的村民并不领情,他们没有切身的收益,很多的款项都落入工程承包商,以及一些农村能人口袋里。拨付款项不透明,支出不透明,村民不知道钱去哪了。村里的道路整洁了,水电供应改善了,其他普通人享受不到了。
农资相关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越来越低。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国家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都在一步一步的加剧农村的凋零。农村空学校,空村落,比比皆是,很少有人养鸡,养猪,养牛,养羊了。种一些粮食,蔬菜,也只是满足自家人需要。没有了人这个消费市场的带动,农村的经济活力,越来越差了,也变的越来越没有人气了。
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多农村孩子,小小年纪就不读书了,成了新的进城务工者。出去了,接受了新的生活环境,新的生活理念,很多都不愿意再回到家乡了。没有种地的体验,也没有实际农业劳动的操作实践,对农业生产失去了兴趣。更不愿意像他们老一辈人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城里再多的辛苦,劳累,也不愿意回到家乡,一个经济落后贫穷的地方。
农村的山清水秀,田园牧歌,对年轻一代没有吸引力。他们更喜欢具有经济活力,有更多娱乐消遣地方的城市。农村的振兴,靠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的种植,养殖,小打小闹的的工业作坊,不可能有大的改变。需要国家的产业转移,比如学校,技术研发机构,对交通依赖性不太强的产业等等。有人气的地方,才会有第三产业的支撑。没有人气的带动,农村发展就是一场空谈。
社会的改变,首先是人素质的改变,离不开文化教育。要改变人的眼界,格局,更需要社会实践的磨砺。要农民抛弃小农意识,自己眼前利益的小得失,有全局发展的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振兴乡村,首先要改变人的意识形态,跳出一些小我的框框。局限于眼前个人的一点小利益,只能错失发展的大好机遇,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依旧的烂摊子,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回村里听到了这样一件事,要建一个大的学校操场,需要征收一块地,里面有几户的坟地。村干部去做工作,承诺会给一些迁移坟地的费用。农户就一句话,你咋不把你家祖坟扒了。村干部无话可说,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农户可能觉得学生有没有活动场地,和他们没有一点关系吧,不是他们的事情。乡村的振兴之路,任重而道远,不是靠精准扶贫可以实现的。
这也许是我庸人自扰吧,从家乡出来的我,总是希望家乡一天比一天好,但总也无能为力。
作者简介:王全民,微信名:绿海清风,豫西洛宁人,自由职业,喜欢用文字叙述日子,倾诉生活里酸甜苦辣。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起分享,一起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