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毗邻小城两个上市企业而居,常看见不同风格的上班员工,一侧是正装革履,精神抖擞,走路匆忙;一侧是肥大的工装,憔悴的脸庞,慢悠悠闲散而行。这里自然有行业的特点,有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的不同。作为局外人,我们都希望能看到洁净的衣着,蓬勃的活力,有力的脚步和闪亮的眼神。

  每个人都愿意看到美好和希望,都喜欢洁净的工作环境,喜欢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可是,审视自己和周边,却又不是自己渴望的样子。每次和来自大些城市的人们交流,总为他们不竭的工作活力感到振奋,似乎年龄早已经被忘却,你始终就是一个活力四射被忽略年龄的社会人。可是,和小城身边人接触,又总是为大家共同的消极言论而困惑难言。大概总有消极对待新事物、新言论的思维习惯,所以,当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出现时,羡慕和称赞是人人都有的,当需要学习时,却又有点抵触情绪。作为旁观者,我可以大加赞赏;作为当事人,我们又习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是思维的惯性和惰性,应该是人的通病。将一种激进思想铺展开来,的确很有难度,阻力重重。

  处于相对消极的环境,话一出口就常常朝着抱怨的一边滑过去,似乎消极思维被浸染到乌黑无法洗白。抱怨,若是为解决问题,还能得到些提升;若只是为了倾诉,听得一方便会被灌满负能量,实在是于身心无益。但是,和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一起,却常常被他们点燃起来,无需“聊发少年狂”,心底深处,其实一直是年轻的,狂野的。由此可见,很多时候,思维习惯是由环境决定的。那么,改良好环境则是改变思维习惯的良方。大环境的改变,还必须有更多人共性的积极起作用,也就是说,这两方面其实是相互作用的,人们都渴望得到一个好环境,岂不知,自己恰恰是在环境中起作用的主要因素,如果有改变环境的想法,还是先从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入手,因为每个人都是一部分大环境的一部分。

  我很尊崇那些良好的软环境,比如,在某些大城市,就没有随份子的习惯和烦恼。同事有结婚生子者,一律是当事人带糖果来单位分享喜悦和幸福,大家口头祝福作为无价的贺礼。看上去似乎是人情冷漠,可在大多数人都是移民的情况下,共同工作建立起的友谊,若参与了份子钱的多寡,立马江湖就显得深不可测,一些同事关系也许会因此生出芥蒂。倒不如减少了人际关系的掣肘,全力投入到单纯的个人生活中去。在小县城,每年花费的大头儿都是随份子钱,这种被戏称为“零存整取”的随礼习俗,一度带给人不少烦恼,多了,少了,忘了,故意不给情面了,薄情了,厚意了,仿佛那一叠人民币的厚度,就是试探感情的试金石。以前“人到礼不差”,现在的叫法应该是“礼到礼不差,礼重情义重,礼轻情义轻”。

  始终记得一次在异地和两老乡相聚,对方坐地铁而来,想也是可以陪喝点儿酒,在问及客人第一遍“喝点儿白酒吧?”客人第一次谦让说“不喝了”之后,老乡说,那,咱们就喝白水。当时却有一种被圹倒的感觉,一般都是礼让三遍,婉拒两遍,几招过后,一方表达必须,一方表达无奈后,才渐渐入巷,开始推杯换盏,不醉不休。今首次谦让就抵达结局的情形确实不多。我倒是极度相信这真诚的,不驾车来赴会,就有陪酒打算,但对方说了不喝后是对对方意见的尊重,没有一丝虚情假意。倒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总担心喝多的想法,成了多余,真诚、尊重,这便是同学相处之道。

  也有单位处理结婚等事,一律200元聚餐,无关关系远近,这喜事聚餐跟年终聚餐少有差别,大家举杯欢饮,一起祝愿。想想这简单的处理方式,该节省多少脑细胞呀?不必翻看账本,当年多少,如今我要多少才能表达这种敬意,无需努力回忆,我是否将他和其他同事一样情谊相待?都是大一统的数字,省去了人情随往的斟酌比较,就会多了些精力用在工作上。单纯的人际关系,几乎是所有在外打拼的人都期望的。逃离北上广的孩子回到老家后,非常不适应密如蛛网的人情,重又返回,为的是获得那种只需打拼、无需过多经营其他的这种单纯的环境。

  正是不会处理各种关系,才渴望关系简单的吧?人情练达者自然什么都不惧。有个当年读书很好的同学,毕业后到银行系统工作,却被爆料并不被同事看好,那个会写“十七岁,梦一样美丽的十七岁,青春属于你,世界属于你的”文艺青年,怎么就干不好工作呢?后来听说,也是不谙人际关系问题。如果他做医生、做老师,这类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一定非常出色。

  积极上进的环境,真诚单纯的人际关系,正是我们这些头脑简单的人所期望的。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我们多希望周边的环境都是芝兰这类散发着香气的草木,多么希望人人都有成为芝兰的想法,让大小环境都是一片馨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