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宝被疑财务造假,中弘股份就是来揭盖子的吗?

中弘股份碰瓷加多宝

8月28日,中弘股份发布了一份由中弘控股、中弘卓业、加多宝以及深圳前海银谊资本于8月27 日共同签署的《债务重组及经营托管协议》。协议中约定由加多宝及银谊资本对公司及集团进行债务重组,解决流动性困难和经营发展遇到的困境。

同时该公告也披露了加多宝2015年至2017年精确的财务数据,数据显示加多宝近年来债台高筑的情况,令人大吃一惊。

随即,8月28日,加多宝立即否认了这次合作,并表示中弘股份在公告中所述有关加多宝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8月30日,中弘股份在关于深交所关注函回复公告中坦言“该协议实质上已经终止”。

这一系列的“罗生门”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自2017年来就频频以不好的形象出现在商业圈的中弘股份。曾经的“徐翔概念股”中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弘股份”)如今居然面临退市风险,成了一个“烂摊子”。加多宝想来接盘吗?它自己干净吗?

中弘牌烫手山芋

出生于江西宜丰的王永红与王继红兄弟俩,没身份没背景,手下成立的中弘卓业开发的地盘也没啥拿得出手的作品。不过,为人称道的是这哥俩在2000年以极低廉的价格购入北京朝阳区五环外常营乡附近的600亩土地,一手打造了2008年让行业侧目的“北京像素”。不仅一举赚到净利润超过50亿,中弘卓业也在业内站稳脚跟。

不过,看看自借壳上市以来中弘的营收,从2010年的36.61亿,到2012年的38.12亿,再到2013年的11.19亿,作为一个有正常运营的上市公司,营收数据波动如此之大,实在令人费解。一直到2016年,真相才浮出水面。

2016年4月,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徐翔与王巍以及徐翔多年合作人竺勇等人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犯罪事件曝光。涉案13家上市公司的23名高管让行业震惊,而中弘股份王永红及董秘金洁赫然在列。

事实上,自中弘股份上市以来,官方发布的并购事项高达40余次,都是红极一时的热门行业。股市敏感,一般并购消息一出,公司股价就会大涨,两三天之后再理性回调。徐翔等只需要在利好消息之前屯好,坐等涨停就行了,低买高卖的事件,这钱赚得不要太容易。从2012年的矿业发展到2013年的杭州手游投资,从2014年联合上影集团投资170亿打造浙江安吉影视产业园到开始囤积旅游地产储备地。王永红花样不少,成效不大。

对于外界认为“不务正业”的事情,一向以大胆敢做的王永红曾在采访回应道,只是觉得“做住宅没什么挑战性,更看重商业运营的内容。”

2009年,中弘股份就已经将公司未来的转型计划提上日程。在接下来的日子,王永红更是将此事落实为一个看起来完整的计划:以旅游地产为标的,“A+3”和北京地产项目为资金保障来盘活这些年来的旅游地产项目。本来是求转型的利器,没想到成了“催命符”。

在王永红的构想中,如果需要盘活旅游地产就需要三个机构来运作:第一是资金供给端。于是王永红通过中弘股份的旗下子公司帝耀贸易收购香港上市的开易控股有限公司(KEE)来为“仟金所”互联网金融平台背书。

紧接着,王永红又拿下了新加坡上市公司“Asiatravel(亚洲旅游)”,依靠其盘活手里的旅游地产成为中弘的标的项目,放在集资平台吸引投资。这就是一个小闭环了,此外,王永红还需要将成型的项目卖出去啊,于是依靠旗下子公司著融环球,强势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中玺国际来充当其旅游地产的营销代理公司66.10%股权。自此,中弘的“A+3计划”完全成型。

但是,事与愿违,中弘股份开始走“下坡路”。

首当其冲的便是仟金所交易的合法性,作为一个P2P平台,今年上半年已经出现连环爆雷现象。

祸不单行,地产作为基础运营工作都连连翻船:2016年7月,中弘北京平谷御马坊项目掀起退房潮,减少当年利润8.38亿元;“由山由谷”项目遭遇大规模退房潮;中弘大厦停建。中弘的资金难题,迫在眉睫。

而在另一端口的盘活旅游地产计划更令人唏嘘:海南如意岛“双暂停状态”;半山半岛项目中弘二次收购失败;小洲岛度假酒店项目被责令拆除。

截至2017年底,公司借款余额283.36亿元,累计新增借款金额为103.68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为97.33亿元,较2016年度的54.63亿元大幅攀升。2017年公司负债总额367.13亿元,较2016年的230.49亿元增加136.64亿元,增幅为59.28%。目前,公司累计逾期债务本息合计金额50.33亿元。

“根据证监会出台的《退市意见》规定: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不含停牌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1元)的,证券交易所应当终止其上市交易。”

自6月20日,中弘股份首次盘中跌破0.99元,成为“仙股”之后,中弘股份股价一直就在1元/股左右徘徊,随时面对停牌。

为了解决难题,中弘股份全力自救:

2016年,中弘股份通过定增以及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66.7亿元;

2017年上半年,中弘股份通过股权质押、委托贷款、向关联方借款、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共募集资金约112亿元;

2017年中弘股份筹资活动获得的现金流净额为55.64亿元;

2月13日公告称,中弘卓业与深圳港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重组框架协议》;

6月29日,中弘股份公告称,王永红控制的中弘卓业向新疆佳龙出售全部持有的中弘股份26.55%持股;

7月11日,中弘股份发布公告称。即将向“海南罗胜特投资公司”转让如意岛项目100%权益,对价为14亿元;

一翻动作可谓是求生欲满满,但是世事哪能尽如人意。

募集的钱杯水车薪。中弘股份在与深圳港桥股权投资的重组协议由于债权人不配合,重组失败。这使得中弘股份的偿债能力进一步恶化。

银行等金融机构从六七月份开始停止向中弘股份提供贷款,截至2018年4月18日,已被冻结银行账户51个,金额合计2205.71万元,公司开发的房地产项目2018年大多处于停工状态,公司经营陷入困境。

海南如意岛旅游度假投资公司100%的股权也已全部质押,且被法院多轮司法冻结,靠变卖资产还债的路也走不通。

6月20日,中弘股份筹划两年之久的36亿元定增因为超过有效期而彻底失败。

8月28日,中弘股份发布《<股份转让框架协议>终止协议》,宣布之前与新疆佳龙签署的《股权转让框架协议》终止执行,协议费用各自承担,互相不再承担任何权利义务。

到8月28日这个时候,中弘股份的市场价格已经在一元以下徘徊十天了。按照2012年的沪深两市首次引入的“一元退市法则”的规定,中弘股份距离停牌的最后期限一天天临近了,如果再没有什么大力措施进行挽救的话,中弘股份就将变成该原则出台之后第一家被强制退市的“仙股”。

在这之前,闽灿坤B与*ST海润都曾陷入退市的危险中,但是都在倒数交易日内公告,以公司拟筹划重大事项,开始停牌等待时机,最后保壳成功。

但中弘股份面临的保壳比ST海润更难。可以有的相关债权人协商妥善的解决办法、寻求重组、加快资产出售、催收应收账款等措施都被大力限制,这更加让中弘股份的退市变得风雨飘摇。

加多宝自己“干净”吗?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永红已经是穷途末路,只要有机会就想将中弘股份这个烫手山芋仍出去,在新疆佳龙等一系列本想“接盘”又反悔的状况看来,这个“山芋”可不是一般人能吃下的,还有谁会要呢?

加多宝集团的名字出现在中弘股份的公告里。

8月27日晚,中弘股份发布公告称与加多宝、银谊资本签署《债务重组及经营托管协议》。该协议约定,一致同意由加多宝集团及前海银谊资本对中弘股份、控股股东中弘卓业集团进行债务重组,以完善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方向,解决流动性困难和经营发展遇到的困境。

中弘股份挂出加多宝的名字果然有用,一开市直接涨停。

紧接着就是戏剧性的一幕。8月28日上午,在中弘挂出涨停板后不久,加多宝发布一份声明,称加多宝集团从未与中弘股份、中弘卓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前海银谊资本有限公司签署过《经营托管及债务重组协议》,对协议所述内容完全不知情。

最有意思的是:加多宝此前营收数据在业内一直成谜,而根据此次的中弘公告,加多宝在2015年~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约为-1.89亿元、14.89亿元以及-5.83亿元,数据看起来十分“惨烈”,令人吃惊。

而根据加多宝以前主动公布的财报,2015年到2017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50亿元、240亿元和150亿元。此外,加多宝集团品牌管理部总监向云曾在媒体上声称,2016年加多宝的销量增速不低于两位数。

两者公布的数据差距如此巨大,实在让人惊讶。

各说各话的“罗生门”已然在中弘股份和加多宝之间展开,真相究竟如何?加多宝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我们开看看加多宝方面怎么说。一方面,加多宝授权代表黄伟清亦口头回复称,是因为中弘股份公司披露的加多宝财务信息不实,由此引发双方分歧,导致《债务重组及经营托管协议》约定的相关合作全面终止。也就是说,“加多宝本来是有意向与中弘合作的,但是因为中弘公告有误,损害了加多宝的形象,所以不合作了。”

这话是真的吗?业内人士表示可能只有“损害了加多宝形象”这一句话是真的。

事实上,众所周知,如今经历了重重挫折打击的中弘股份已是黔驴技穷,在某种程度上,加多宝可以说是中弘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从客观上来看,中弘股份没有任何理由“坑”加多宝,它的本意是“通过重组来彻底摆脱目前面临的困境,不存在利用信息披露影响证券市场抬拉股价的动机及情形。”伤害自己的潜在唯一救命恩人,这合理吗?

在另一方面,外界之所以会对加多宝有如此大的质疑,根本原因还是在加多宝自己身上。在外界看来,受与广药集团旷日持久的纠纷和官司影响,加多宝的市场优势地位已不那么明显,份额也出现下降。无论中弘股份披露的数据属实与否,但加多宝近年来的市场影响力在明显下降则是不争的事实。

这件事的另一个佐证是:2018年6月份,在加多宝凉茶经典红罐包装“重装上阵”不过一个多月之后,就收到了广东高院的一审《民事判决书》:广药集团就“王老吉”商标起诉加多宝侵权案件一审胜诉。根据判决结果,加多宝需向广药集团赔偿超过14亿元。加多宝财务雪上加霜。

另一个方面来讲,在公众看来,加多宝的信誉问题本就值得商榷。在2017年3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2016年度饮料行业整体运行报告》的报告会上,时任加多宝党委书记的庞振国曾指出,在2016年凉茶行业增速放缓的形势之下,加多宝在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240亿元,增幅为10%左右。他表示:“加多宝以52.6%的销售额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凉茶行业市场首位”。这样的数据从何而来?

首先,加多宝本身一直将自己的营收数据捂得严严实实,外界至今仍然难以得知未上市的加多宝的具体业绩数据。不过,没有结果可能就是一种结果。试想,如果数据不实,加多宝又在筹备上市,公开部分营收数据既可以打响知名度、提高影响力,还可以平息外界猜疑,何乐而不为?

事实上,早在加多宝打出“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是加多宝”的广告标语时,外界对于加多宝的销售数据来源就一直质疑不断。加多宝之前对外宣称其销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旗下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的《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饮料行业运行状况分析报告》,但实际上,该报告中根本没有关于“凉茶”项目的相关统计数据。

并且,在央视财经频道的栏目《经济半小时》的曝光下,这个加多宝所依仗的、所谓的国家统计局下属的“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实际上是一家“有奶便是娘”的造假机构。只要企业支付费用,该机构就能为企业编造虚假的市场销售数据,甚至可以给企业颁发证书和奖牌。

在这样的操作之下,加多宝的企业文化可见一斑。

虽然加多宝对于自家的营收数据捂得密不透风,但也不是无迹可寻。2017年10月,中粮包装正式入股清远加多宝。根据中粮包装公告,清远加多宝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别为6.22亿元、6.48亿元和4.80亿元。而清远加多宝作为加多宝集团中“加多宝”和“JDB”品牌饮料独家提供浓缩液的唯一平台,其收入增速与加多宝集团整体的收入增速有较大的关联性。 并且,中粮包装公告中体现的2017清远加多宝营收同比减少25.93%,这与中弘股份公告中加多宝2017年收入呈下滑趋势和幅度基本一致。

加多宝被质疑财务造假并非一朝一夕,而如今加多宝寻求上市机会,既然看上了中弘股份这个“烂壳子”,从中弘王永红一系列的“脱手未遂”的事件中就可看出这个摊子不好接,可加多宝还是上了,原本注资中弘股份也是借壳的第一步准备工作,只不过是一不小心发生了一点“事故”,买卖黄了。如此“急不可待”的寻找借壳上市的机会,不是因为手头紧、急于募集资金周转,还能是因为什么呢?

但是,从这件事的头尾来看,一家爱好粉饰账面的企业,即使上市,投资者也会在操作的时候更加谨慎,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我们反做空研究中心也会一起和大家关注中弘股份与加多宝的后续发展,看看中弘会不会成为一元退市第一股,或者是谁会来接手这个“烫手山芋”,加多宝能顺利上市吗?

作者|白衣獠贴
编辑|小鬼当家
封面|创客贴贴

反做空研究中心声明:

本文引用数据,均为公司官方数据,或为公开报道,未使用任何内幕消息

近期原创文章

挑起摩擦背后,美国已成失败国家

许家印和贾跃亭:谁为谁做了嫁衣?

魏则西事件的亏,李彦宏并没有记住

逐梦非洲:盘点这些在非洲淘金的中国企业

子不教父之过:这些上市公司被子公司坑惨了!

在成为“性侵案”主角前,刘强东一直在摆脱华尔街

百年不倒的TA“涉黄”,却被共享单车的飓风撂在沙滩上

浑水“金蝉脱壳”退出香港,但“狙杀”中国公司从未停歇

手术做到一半,才开始介绍治疗方案,百度还是它“美好”的样子

马云变成“马老师”,刘强东变成“性侵犯”,电商换帅时刻到了!

更多历史原创文章

双面黄晓明

中国经济 断臂求生

滴滴,你自己找个死法好吗?

天津:一蹶不振还是浴火重生

老干妈要上市是谣言?不见得吧!

孙杨拒绝安踏:有人曾对受伤的他爱理不理

震撼!美国听证会开成了中国制造表彰大会

宗庆后改口前后:哇哈哈三年营收下降200亿

“巨无霸”中国铁塔隐患多,或面临做空风险

从贸易战反思改革四十年:中国发展需要这样定型

云南白药混改内幕:控股权为何一定要卖给陈发树?

首次利润下滑,市值缩水25%,腾讯利好到头了吗?

评级也造假?上市公司给钱升级好比淘宝“好评返现”

特斯拉私有化前夕:SEC发出传票,马斯克迎来至暗时刻

在长租利益集团面前,为租客直言的胡景辉只是堂吉柯德

财务造假一家更比一家“强”,是处罚太轻还是钱赚够了?

董事长玩文字游戏,赴美IPO的蔚来汽车“未来”或是骗局

背叛“没有广告”誓言,躲过做空的“弹幕视频”第一股回涨

反做空信息中心

世界那么大

扫我带你去看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