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篇  牛河梁不了情(郭大顺访谈录)


朝阳人为拥有史前圣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而骄傲,如今牛河梁遗址成为朝阳的文化瑰宝和名扬世界的文化品牌,正因此我们尤其不能忘记、永远须牢记一个与牛河梁息息相关的名字 ---考古学家郭大顺。
此次中国朝阳牛河梁玉文化国际论谈,郭大顺是以学术召集人和论坛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朝阳的,实乃众望所归,非他莫属。他是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早年曾任所长、省文化厅副厅长。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朝阳搞文物普查,在建平一户村民家中发现一种马蹄形玉箍,于是骑自行车寻觅到文物地点,发现一处红山文化积石冢,发掘出彩陶和玉器,后来经正式大规模发掘,定名为第二号地点,震惊世界的牛河梁遗址从此被发现。他把才华和热情倾注于牛河梁考古发掘研究,提出中华5000年文明起源新说,写出《龙出辽河源》、《追寻五帝》、《探索古辽西》等论著,引起海内外关注。
他对记者们说,此次国际论坛的宗旨是通过牛河梁出土玉器的研讨,来论证红山玉文化在中国玉文化史上所占据的位置,研究为何中国玉文化史上第一个高峰出现辽西,为何玉是中国传统文化主要载体。牛河梁玉器确有吸引力,出土数量不算多,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造型,好多学者和文物爱好者都在研究和解读,发表了不少新观点。当年牛河梁遗址的发现为世界所关注,中央各大新闻媒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报导一个考古新发现,把一处中原地区主流文化之外的边缘文化一下子推向社会。玉器是中国文化含量最高的文物,牛河梁红山文化玉器为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佐证,拉近了考古与历史的距离。
郭先生在本次国际论坛上发表的论述,带有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性质,题目为《红山玉器的历史定位》。他从学术界对红山玉器研究所有关结论的怀疑说起,从考古发掘的实证出发确立研究观点。首先是史前考古研究和玉器研究的推动作用,包括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说的建立与红山玉器研究,以及从研究进展看红山文化玉器发现的作用。其二是红山玉器在中华文化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史前玉文化两大中心的形成、中国文化与文明起源的道路与特点。由此他认为,红山文化及良渚文化等玉器、巫术文化发达地区的考古文化,在中华文化与文明起源形成过程中,都绝非配角。
郭大顺是牛河梁遗址的主要发现者,因此对遗址环境曾经遭受过的破坏倍感痛惜,对遗址保护格外关心。他认为朝阳应对遗址及玉文化的保护、开发、研究三者并重,此次国际论坛是朝阳的第一次,政府方面下了很大的力量,在各地都忙于搞经济的情况下能做到这一点实为不易。政府抓文化产业抓对了,从前没重视起来是个失误。这次研讨吸引来诸多海内外学者,可风牛河梁的吸引力和名气,好多学者实地踏勘牛河梁非常激动,牛河梁确有这种吸引力。现在牛河梁遗址保护仍不算理想,近年还有在保护区挖矿零星偷采铁矿的。另外二号地点有游人进去踩踏,损坏了原貌,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应该设立栏杆,严禁游人进入,更不能往里带游客。现在牛河梁遗址及保护区管理已移交朝阳方面,目前属于管理衔接的空白时段,可以说保护面临着危险。他严肃地表示,牛河梁遗址去年再次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预备名单,必然按申遗的标准来管理,要强化这种意识。
转载自2007年7月25日《朝阳日报》 记者:姜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