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巴蜀之地 | 三木:老家的年味
【巴蜀之地】
文:三木
图:堆糖
版式设计:玉丽
主播:自在花开
老家,居川东北,接壤陕南。田肥地壮,物产丰富,溪涧随意,水秀山青。祖辈靠山吃山,将清淡的日子放在风雨里浣洗,真实地演绎着生命的轮回。
父母健在的时候,与伯父、禄二爹、云大哥、华二哥等几大家同居一宅。我们的血脉很近,还没有出五服(五辈),三十余人丁守护着祖上留下来的那座瓦屋四合院。四合院是被几十株古柏掩着的,有鸟儿在树上筑巢,炊烟与薄雾常年在竹林里飘来绕去,林子里就生菌类,鸡犬、牛羊出入于篱笆墙,篱笆墙上开着丝瓜花,偶有干苕藤、长盐菜晾晒在上面……
从我有记忆开始,不论哪家有红白喜事,都要在四合院里摆几天饭席,特别是大年三十这天必须团年,将过年的饭菜全部端到院坝的几张方桌上去吃,一吃就是几个小时。吃团年饭是沿袭前辈人的规矩,约定俗成,几十年未间断。那浓浓的年味啊,现在无法复制。
天刚麻麻亮,当家人就挑上木水捅去井边取水,把大的石水缸装满,然后开始劈柴生早火。姑娘、小孩们把牛羊牵上坡打敞放,顺便割一背篼青草、捡些干柴。早饭后,父亲开始写春联,要把所有的木柱、门框贴满,致全院飘红。禄二爹给父亲当下手,端上一蔑筛刀头肉、纸火去堂屋、坟茔给祖先上香献淆。
主妇们提前就商定好了每家要制作的不同菜品,特别要求土火锅里的底菜不能雷同,应该有鲜萝卜、萝卜干、蕨菜苔、干豇豆或冬瓜汤。至于肉食类则各尽所能了,可将鲜猪肉、活鸡鸭、干腊肉、野味等系列变换着花样烹煮。因只有盐巴需拿钱买,其余食材都是自产,就绝对的纯天然,原生态。
云大哥、华二哥正值壮年,负责打扫院子的卫生,老早就将大木桌和长板櫈搬到院坝里搭好,还在桌子下面生一堆炭火,上面架起铸铁敞口火锅灶,灶里燃着㭎炭。伯父还泡了几壶酣茶,静等开席的那一刻。
太阳正午才从云层里钻出来,有些阴冷,几串鞭炮炸响,开始团年了。男人们提一瓦壶滚烫的土酒入席,壶口塞一苞谷蕊子,酒就从蕊的空隙溢出,有“嘶嘶”的响声。
厨娘们将已烹饪入味的腊猪肠、肚片、冻肝、心苞、油炸豆腐皮等层层叠叠地铺在装有底菜的火锅面上才端上桌,架在火锅灶上“卟嘟卟嘟”地煮,煮沸出满院的浓香。母亲还用红萝卜、灰菜(魔芋)、碱水馍馍、酸水豆腐、酥肉开了片,蒸成品碗菜,每桌翻一碗。伯母――我的郑娘,用水豆豉加蒜苗炒的回锅肉三指宽,颜色金黄,肥而不腻,奶奶牙口不好,就往她的碗里拣。华二嫂的咸菜烧白、红(臭)豆腐开胃口,很送饭。云大哥煨的铁罐饭地道,能将米锅巴整块揭下来,像钢盔,是我们小孩的最爱。禄二爹年猪没喂肥,就宰了一只大红公鸡炸成干酥肉,酥肉肉嫩骨酥,是下酒的首选菜,小孩妇女们饭后还拿上几块在手里吃耍耍。几位老人在寒风里劝酒,直到耳赤面红、脚手发热才离席。
晚上的饭食从简,鲜摘些经霜雪冻过的香菜、瓢儿白等绿叶菜在火锅里生烫,再放些手工挂面在汤里边煮边吃,像北方人煮水饺,很享受那个过程。晚饭少有小孩入席,大都在院子里逗猫狗玩,去风车、拌桶里捉迷藏,大人们似乎颁发了特赦令,任其乱窜也不闻不问,自顾宽坐在桌子上尽兴地把盏至夜幕拉下。酒足饭饱后,呷几口浓茶,再装上一袋叶子烟,吧哒着满心的醉意,摇摇晃晃,去转角屋陪疙蔸火守岁。
守岁如同现在的看春晚,老小人等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塘边嗑瓜子,虽没有电灯照明,但疙蔸火的光能把满屋映得亮堂。父亲书读得多,爱用长烟杆的一头在火塘的灰里写写画画,有说文解字的派头。伯父和禄二爹是木匠,常年在乡间走动,把熟记的龙门阵重新翻版,我们尖起耳朵听,却不知真假。后来上中学时才知道,他们竟然将三国演义的人物扯到水浒传里面去了。母亲们则不斟究那些虚实,只忙着烧热水给我们洗澡,换洗脏衣服,说是不能把“狗甲”(脏东西)带到新年里去,否则撞不上嘴(吃不上好东西),行霉运。
鸡叫头遍,再喝一碗清水醪糟,宅院关门落锁。陆续上床的我们,尽做些正月初一穿新衣拜新年的美梦……
2021年1月15日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