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天?我命由我不由天?两位老朋友,搞了场辩论赛
开心就好,这是当下一句口头禅。
但是,这句话从哪来的,又对不对,值得深想。
曾经有对好朋友,1700多年,因为这个问题,搞了场辩论赛。
这俩人,是嵇康和向秀。
他俩都是竹林七贤,都是山涛发现的玄学人才。
嵇康爱打铁,向秀就陪着他,在一旁鼓风。
嵇康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时,向秀就在一旁。
钟会陷害嵇康,嵇康临刑抚《广陵散》时,向秀也在一旁。
本来想当隐士的向秀,被逼出来当官。多年以后,他经过嵇康旧居,听到邻居的笛声,写下名篇《思旧赋》。赋中说,“托运命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天由命而已!
这里面,有老大郁闷,老大的不开心!
关于这种情景,向秀和嵇康其实作过一场辩论,只不过他们争论的话题是,到底该不该养生——是我命由天,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嵇康在《养生论》认为,一定要养生,要轻物质,重精神。形神兼养,重在养神。尽管先天给的不一样,但后天给予的养护不同,寿命也不尽相同,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争取长寿。
而向秀故意和他抬杠,在《难嵇(康)叔夜养生论》里说:生命之所以快乐,是因为恩爱相接,燕婉娱心,荣华悦志,美食、声色,都是天理所在,人情所在。如果光活得长,没有这些(物质层面)开心的事情,(精神层面)也不会感到欢乐。
嵇康和向秀争论的焦点是:嵇康认为力争做到无心,才算得大道(长生);向秀认为,无心不可能,应该尊重万物本性,做到自我满足,开心就好。
不过,向秀说完“开心就好”之后,加了三个条件——节之以礼,求之以事,不苟非义。
向秀的观点,既赞同入世的儒,又赞同出世的道,关键的关键,是要符合自己的内心。
他儒家和道家融合的视野,后世演化为“身在庙堂、心在山林”,熬成了一剂专门给读书人的宽心丸。
这样,不管自己是在朝还是在野,无论是得志还是失意,都有理论支撑,精神不迷茫了。
嵇康收到好友的发问,又回了一波辩论——《答向(秀)子期难养生论》。
文中,嵇康对向秀的诘难一一回应。
他说:“有欲望想要行房事,感到饥饿想要吃饭,这是自然规律。”这话的不假,但现在并不是不让人行房事、吃饭,只是想让这些行为合乎养生之理。不经考虑而产生的欲望,是被天性驱使;经过辨识后产生的感觉,是智识在起作用。
对于富贵和快乐,嵇康说:缺少尊贵又向往尊贵的人,得到的是下贱,没有富足又渴求富足的人,得到的是贫穷。今天身居荣华而忧愁,虽终身与荣华相伴,也注定要终身与忧愁作伴。所以《老子》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没有忧愁,最大的富足莫过于知足”。
用现在的哲学来看,嵇康承认向秀所说的本性,但是他说,既要看到本性,即本我、本能,更要超越本我、本能,达到无我、超我。
而无我、超我之后,就“顺天和以自然,以道德为师友,玩阴阳之变化,得长生之永久,任自然以托身,并天地而不朽者”,这才是天下最享受的事情!
当然,嵇康知道做到很难,他总结有五大难:名利不灭,喜怒不除,声色不去,滋味不绝,神虑不专。
嵇康的养生理论,他自己身体力行,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说:和他在一起20年,没见他发火过,也没见他大笑过。
但是嵇康出于正义,为朋友出头,被钟会诬陷而死,时年40岁。
而崇尚自然本性的向秀,也未能本性舒展,而是憋憋屈屈活了45岁。
尽管他们活的不长,他们的本我论、超我论,这些方法,还是有效地让现在的人拿来养生,不管活得能否长一些,起码活得心里好受一些。
所谓理论,往往就是些精神上的拐杖而已。自然,嵇康的拐杖比向秀的,要强一些。
毕竟,向秀开的心,是本能,是兽心,嵇康开的心,是超能,是人心。
《三国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