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分裂到隋灭南陈这段历史的活化石,“苟”了一辈子的司马消难
“苟”了一辈子的司马消难,叛逃、投降、造反……反复蹦跶,仍是为人所不齿。
大象二年(南陈太建十二年,580年)五月,杨坚以北周外戚的身份夺取了中枢执政大权,随即全面接管北周中央政权,以不流血的方式鱼跃龙门。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杨坚有多么过人的本事和多大的功劳,而是因为北周宇文氏一直急于摆脱豪门勋贵对皇权的影响,不断削弱勋贵,造成北周的元勋老将们对宇文氏皇族冷眼旁观,这才让杨坚钻了空子,乘虚上位。
然而,杨坚的名分尚不坚定,北周大量拥有兵权的地方实力派并不买他的账。相州总管尉迟(Yùchí)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相继起兵,史称“三方之乱”。
这些叛乱都被平定了,并且前后只用了四个月。然而,带头三人的结局,截然不同:尉迟迥在兵败城破之时,引颈自刎;王谦在逃跑途中被一个地方小官抓住,后被处死,传首长安;司马消难最终病逝于家里。
这位司马消难先后经历了四个朝廷,堪称北朝分裂到隋灭南陈这段历史的活化石,而其身世,也相当传奇。其父司马子如是东魏权臣、北齐奠基人高欢的心腹,在东魏开国的事业中立下过汗马功劳,当时与孙腾、高隆之、高岳并称“四贵”。司马消难则做了高欢的女婿。
司马消难身份既高,个性又十分鲜明,在高官显贵中十分吃得开,与邢子才、魏收等当时名士交游频繁。说白了,是一个附庸风雅、腹中空空的富家公子哥,本没有什么十分过人的能力。北齐文宣帝高洋在位时,看不惯司马子如,一度将其贬官。司马子如死后,司马消难也被外放到北豫州(治所成皋县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当刺史。后来,高洋经常无故虐杀大臣,司马消难唯恐祸及己身,再加上与高氏公主感情不睦,于是索性举城投降了西魏。司马消难以北齐贵胄的身份在西魏、北周依然受到重视,他的一个女儿还嫁给了宣帝之子宇文阐——后来的周静帝,他本人得以继续当大官,在郧州总管府当了长官。
尉迟迥起兵,与司马消难暗通消息。论者以为,司马消难之女嫁与幼帝为后,司马氏和宇文氏乃休戚与共,其实司马氏大可不必有此包袱,毕竟杨坚本人就是周宣帝的国丈,在政治面前,这点亲戚关系值什么?而且,当初司马消难从北齐叛逃,是杨坚之父杨忠率兵来迎接的,二人交情甚好,结为兄弟,杨坚每以叔父之礼事司马消难,杨坚夺权后也并无猜忌司马消难之意。故,司马消难本来没必要与尉迟迥一同起兵。如果非要为他起兵找一个理由,大概就是浪荡子弟出身,性格浮滑,轻于去就,北周大乱之时,站哪一队他也拿捏不准,索性凭着感觉走,跟声势浩大的尉迟迥闯一把,说不定还能搏一个更好的前程。
虽说司马消难这场叛乱搞得有些糊里糊涂,但架不住有机会妄想症深度患者跟着凑热闹。司马消难手下的开府将军田广最为积极,在他策划之下,司马消难杀了郧州总管府长史侯莫陈杲(gǎo)、郧州刺史蔡泽等四十余人,于七月二十六日正式扯旗造反。郧州总管府下辖的郧、随、温、应、土、顺、沔、环、岳九个州,以及鲁山、甑(zèng)山、沌阳、应城、平靖、武阳、上明、涢(yún)水八个军镇,都响应司马消难。司马消难同时派儿子司马泳入陈朝当人质,请求陈朝出兵一同对抗杨坚。
杨坚听说后,于二十六日命令襄州总管王谊为元帅,征发荆襄一带四个总管府的兵力讨伐司马消难。当时北周军队主力都用于进攻尉迟迥,天下骚然,处处要兵,荆襄一带不是北周的主要国防方向,当地驻军本来不多,所以王谊能够调动的兵力仅有两万多人。
司马消难的军队与王谊的军队同根同源,都是北周府兵,战斗力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听说陈朝水军已经调动起来,随时准备接应司马消难。从“三方之乱”各自的情况看,倒是司马消难这一方最有可能打败中央军队。
八月二十六日,王谊率军抵达郧州。正当各方都等着看一场好戏,甚至从荆襄这个方向撬动北周整个局面之时,风暴的中心司马消难还没有与王谊正式接触,就在北周大军的兵威之下,不战而溃了……司马消难率领崩溃后的残部,以鲁山、甑山两镇投降陈朝。陈朝曾陆续遣樊毅、萧摩诃(hē)、陈纪等沿长江发动进攻,企图策应司马消难,无奈后者崩溃得太快,没有打成配合。
荆襄一带恢复了平静,但司马消难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入陈之后,陈宣帝没有难为司马消难,封他为都督安随等九州八镇诸军事、车骑将军、司空、随公。杨坚之父杨忠当年以攻克随郡安陆闻名于世,获封随国公,陈朝赐给司马消难这个爵位,摆明了要恶心一下杨坚。
司马消难的这一系列官职都是空头官,只享受一个名号,无兵无权。开皇九年(南陈祯明三年,589年),陈朝被隋朝灭亡,司马消难被抓回长安。隋文帝想起当年司马消难初入北周时两人的交情,而今自己是威行天下的胜利者、皇帝,对方是白发苍苍、垂垂老矣的阶下囚,隋文帝突发恻隐之心,免了司马消难的死罪,把他贬为乐户,过了二十多天,又恢复了他的平民身份。此后,由于两人的故旧关系,隋文帝还时不时叫他到宫中叙旧。司马消难完全成为隋文帝显示功绩的工具。
入隋后没多久,司马消难便病死了,也算得了个善终,在历代叛乱者之中,算得上极其罕见了。虽然他“苟”到了最后,但若回首一生,他估计会为自己的轻于去就、反复无常而感到羞愧。
编辑:谭兵兵
本文摘自《你一定爱读的中国战争史:隋朝》
※ 流星一样的统一王朝,用短暂的“生命”经历了多类型的战争。
上承北朝遗绪,下开李唐盛世,隋朝立国38年,几乎从开国打到亡国:既有朝代更迭时的统治阶级内斗,也有强盛后的对外征战;既有宫廷阴谋,也有民间起义。回顾这些战争,探究隋朝在鼎盛期崩塌的历史必然。
※ 展现个人的选择与时代潮流的交互。
陈叔宝为什么必然灭亡?萧摩诃归顺隋朝后为什么参与杨谅叛乱?冼夫人为什么总能在改朝换代时带领家族做出正确选择?在讲述隋朝主要战争之余,作者还挖掘了一个个鲜活的人面对时代大潮时所做的选择与命运走向。
※ 文雅的语言、理性的分析,兼顾阅读体验与内容深度。
以史料为基础,用冷静的笔触、文雅的词句将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其间穿插对历史事件的深层反思、对战争胜败原因的理性分析、对历史人物得失的客观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