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散文】王斌 ‖ 九大碗上礅子肉
九大碗是四川很多地区结婚酒席的俗称,而礅子肉则是结婚酒席上一道不可缺少的主菜。礅子肉因其颜色金黄油亮,形似方形肉礅,故而得名。在我的家乡川西雅安,传统的九大碗九道主菜一般是指甜烧白、咸烧白、尖刀丸子(肉丸)、烧肥肠、砂锅雅鱼(或砂锅豆腐)、凉拌鸡、卤鸭、礅子肉。结婚酒席一开席,九道主菜便相继摆上桌,再配以其他干菜、凉菜。酒水和烟茶等则放到桌上,由客人自便。
礅子肉是最先摆上桌的一道主菜,一桌八人,一桌一盘,一盘八砣礅子肉。按家乡规矩,礅子肉摆上桌后,参加酒席的人便要先各自用筷子夹一块礅子肉到自己的碗里,以示主人家的菜好吃,大家都喜欢。这也可以看出礅子肉在家乡九大碗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礅子肉好吃,做法也讲究。做礅子肉的食材必须是上好的五花肉,因为五花肉有精有肥,适宜于油炸和烧炖。礅子肉的做法是:先将五花肉开条,下水煮至肉皮变色,捞出沥干再抹蜂蜜。这蜂蜜首选雅安高山地区的山蜂蜜,用手掌反复将蜂蜜在肉皮上抹匀抹透,直至能用手指在肉皮上拈起一层蜂蜜汁。这样,油炸过后的五花肉皮才酥黄可口,引人食欲。抹好蜂蜜的五花肉投入油锅炸好后,再捞出切成一寸见方的大肉砣,到此,礅子肉才算初具雏形。
时代变迁,礅子肉的大小也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礅子肉最大个。砣砣都有两只手掌叠在一起厚,像个小拳头,八砣礅子肉装在大海盘里,就满满当当装满了一盘。而现在的礅子肉最多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了。不过,变其形而不改其精髓,体现了礅子肉这道传统老菜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把油炸好的肉砣和生姜、葱头、八角、山奈、炒起丝的冰糖等调味品下锅同炒后,最后倒入砂锅烧炖,至此,一道礅子肉才算最终做成。
因为制作过程兼具了油炸和烧炖,礅子肉不仅外形独特,颜色金黄油亮,更有其浓郁醇厚的肉香味。一盘做好的礅子肉端上桌,但见最上层的肉皮油黄酥泡,令人食欲大增,中层肥肉肥白不腻,入口即化,底层炸酥瘦肉丝丝缕缕,食时蘸以盘底汤汁,风味尤为独特。无怪乎,一盘礅子肉端上桌来,早早便被一抢而空。
我的表叔是乡间厨师,也是做礅子肉的高手。年年秋冬农村娶媳嫁女的繁忙时节,常常是好几家人排着队请他去操办九大碗。这时节的表叔难得在家吃几顿饭,连我表婶对此也时有怨言。我曾见过一次表叔在九大碗的酒席上做礅子肉。院坝里摆了十多桌酒席。用三孔方砖临时砌成的大灶在院子一角,每口大灶上都有一个热气腾腾的大砂锅。表叔一手各拿一把大汤勺,口里大声吩咐着端菜上盘的人,自己则在案板和砂锅间来来回回忙碌着。那快乐而忙碌的一幕,直到今天都还浮现在眼前。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