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光明:SUV盛行让我想到了夹克衫?|汽车有智慧
微信ID:Futurauto
『汽车需要智慧』
颜光明先生官方微信|VOL 186
回过头来看当下中国的SUV能成为经典的会有多少?而它的成长性又在哪里?就像当年夹克衫的盛行,现在还有几款能留得下来?问题是,福特T型车发明已有百余年了美国人至今还在感恩,而SUV威猛超凡却被美国人诅咒为“魔鬼”和“毒瘤”,这又是为什么?
◆◆◆
如今大街小巷流行各种各样的SUV。这就让我想起已经久远的夹克衫盛行的时代。我也奇怪,这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物品怎么会在脑子里碰撞在一起?好在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胡编乱造,而是自己所经历的现实……
中国汽车消费历史不长(1949年之前除外)。植入老百姓脑子里的“汽车消费”概念不过20年左右(从1994年官方发布“汽车产业政策”允许私人购买汽车算起)。从鼓励到放开,再到限行和限购,留给国人汽车消费的自由美好时光其实很短。如今,在限购城市里,车好买,牌照则千金难求,成了稀缺资源。
这种过山车的变化,匪夷所思,却又无奈。想想现在的拥堵和出行难也就罢了,问题是现在又在闹雾霾,那就无语了,毕竟事关健康,还有什么可争辩的?不过,汽车销量仍旧不受影响,居高不下,销量年年增长,尤其是SUV持续畅销,一片弹冠相庆,彼此作揖。权威人士说,在短期内,SUV势头降不下来。何故?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消费那么简单,而是存在感的一种符号。这就像当年夹克衫流行那样,被从众所绑架时的集体无意识,谁也没有提出过异议。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汽车大致经历了进口车(上世纪80年代初期)、老三样(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三样(新旧世纪交替)、国产豪车(新世纪初期)、汽车自主品牌(2015年至今)几个发展阶段。如果论车型,国人至今还是不太认可两厢车和旅行车,而且喜欢大,由普通轴距到加长,无论是经济型轿车还是中高档车,甚至是豪华车,凡车都要加长,“L”现象也就成了汽车消费的一种特征和心理。如果研究这一消费现象,就不难看出,其实这是一幅时代变迁的风俗画,或者说是社会的表情。琢磨起来,大有学问可做。有意思的是,在众多的车型中,能被大家接受并约定成俗的“家轿”最终却被SUV抢了风头(专家们早年设想以小型车为代表的小康目标却提前被透支了),而且发展到无SUV车企就没戏的地步。
这就使我想起文革后,当人们告别蓝灰黑的中山装和军便服,出现夹克衫流行时的情景。当时上海尝试举办服装展销会,不料风靡全国,引起海内外关注。有人把它看作是时尚流行的开始(后来演变为上海国际时装周)。汽车也是这样,上海是中国车展始作俑者,后来也像服装展销会一样,办成了国际车展。所以,看到各种各样的SUV满大街招摇过市就会想到形形色色夹克衫在马路上晃悠。懂行的对我说,这已不是夹克衫,而是两用衫(春秋两季可穿的衣服)。在内行人看来,穿起来露出屁股兜的才是正宗夹克衫。这又使我想起有关真假SUV的争论。故有人说,有越野功能的就是“纯爷们”,没有的就是“不长胡子的男人”。这场争论持续至今,还有人拿来说事。但现实是,人们已经不关心它的真假,而是面子,不在乎里子。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市面上行驶的SUV有七成以上是“伪SUV”,尤其是10万元左右的SUV,很难有越野功能。遥想当年,“夹克”盛行时有多少人考虑正宗?后来全民都穿,就像现在西服的命运一样,最终竟成了工作服。
所以,真假SUV的争论是瞎操心,没有必要为其皱眉头。说穿了,后来都被沦为营销玩的把戏。其实,SUV定义(多功能越野车)一旦世俗就已发生变化。问题是SUV虚火过旺,产生的浮躁和追风热觉得难以持久,担忧的不是热闹,而是内含不足。这就像当年穿夹克衫,很少有人关注它是否合适和品质,多数把它当作一种时髦,被卷土集体从众无意识的洪流之中。
纵观今天SUV市场,有多少人买SUV是为了越野——翻山越岭,去钻沙漠,过无人区?其实,这是轿车的异化(两驱占多数,四个轮子加个壳)——在城里放牧,招摇装酷。说来有趣,国人对SUV起先并不待见(2004年之前),叫“吉普”,或称“越野车”,视为行业用车,最常见的就是公检法执法车、抢险工程车、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车等,一度还被当作“硬顶吉普”——卡车。在北京,还有不准上长安街的历史等。
现在看来,SUV热,是一帮玩车族吃饱了撑的炒作,后来当作了雅痞和个性,装酷的时髦,最后由厂商参乎,推波助澜,风生水起。先是有钱人的玩具,后是生活方式的杜撰等。不过,SUV之所以被市场所接受的原因看来还是“一车三用”(轿车、越野车和MPV合一)的诱惑,皮实、耐用、高性能、多用途等消费的着力点发生了变化。尤其当以城市冠名的SUV推出之后,实际上已是去越野的多功能车。这种变化使得SUV与越野车若即若离,成为了汽车的一个品类,淡化了专业,趋于世俗和大众化,把消费当作了新趣。
以前我们看不惯美国人喜欢吉普(SUV),横冲直撞,飞扬跋扈。当美国汽车业面临倒闭危机时才开始反思。舆论指出,这是SUV害了美国汽车(无视排放和节油及轻量化,导致产品竞争乏力),认为SUV消费的肆无忌惮就像毒瘤般助长了美国人的霸气,养成了挥霍无度的坏习惯。2008年美国汽车三巨头陷入破产危机,刺痛美国,把帐算在了SUV泛滥的身上,归之于“魔鬼”,导致美国汽车业虚弱不堪(丧失摆脱传统汽车的机会,败给日系车),陈旧的组织架构和运行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复杂要求,曾经不可一世的三巨头垂垂老矣,在光怪陆离的环境中渐渐黯然失色。
现在看来,中国SUV在步美国的后尘,有过之而不及,几乎全世界的SUV都涌入中国,就连宾利也都为中国开发出带酒吧功能的SUV,奢侈到极致,令人瞠目结舌。由此带动豪车卷入中国的SUV大战,极尽高端和奢华之能事,炫耀科技和噱头,无视约束和敬畏。在我的印象中像宝马、奥迪、保时捷、捷豹、大众等,以前都不是善长SUV的车企,如今走火入魔,把市场锁定在中国,并以此为利润源,忙得不亦乐乎。在此影响下,无论是合资还是自主都把产品的重心倾斜于SUV,由此产生的过江之鲫,难免鱼龙混杂。繁荣之下,还能见到鸡毛一地(同质化低水平重复),连合资品牌也都在鱼目混珠,这个市场的脆弱就像海市层楼。
这种脆弱并非唱衰,而是对缺乏创新力产品的隐忧。合资产品的黔驴技穷与自主品牌的羽毛渐丰,充其量只是能级的缩小,在一个盘子里抢豆子的能力开始接近的局限。事实上,汽车竞争重心已经开始转移——转型升级。美国车完败日系车的教训足以警示业界,“不是领先就是追随或出局”。告诫汽车的创新不仅是在行动上,关键是观念和思维的转变。回过头来看当下中国的SUV能成为经典的会有多少?而它的成长性又在哪里?就像当年夹克衫的盛行,现在还有几款能留得下来?问题是,福特T型车发明已有百余年了美国人至今还在感恩,而SUV威猛超凡却被美国人诅咒为“魔鬼”和“毒瘤”,这又是为什么?
所以,汽车决不是单纯的产品,而是有轮子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汽车仍旧是改变世界的机器。
2017年1月2-4日写于上海
汽车有智慧
真实 | 启迪 | 睿智
虽然关注汽车,更关注
新能源汽车的另一种可能
关注Futurauto
拥抱新能源汽车未来
商务微信:weishuo2015
有价值的智慧汽车发声平台
- 推荐阅读 -
日本老妪 | SUV营销 | 凯翼 | 君越 |雪佛兰 | 丰田 | 雷克萨斯 | 宝马 | 奔驰 | 荣威| 名爵| 大众 | 奥迪 | 科鲁兹 | 沃尔沃 | 特斯拉 | RX5 | 奥迪A4L | 雅阁混动 | 成都车展 | 北京汽车 | 三菱 | 捷豹XFL | 辉昂 | 辉昂与上海 | 皇冠 | 宝沃 | 冠道 | 皮卡 |沃尔沃 | 大通 |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