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2岁孩子可疑气道梗阻被家长救回,过程却值得商榷

近日,郑州某幼儿园一两岁多男童饭后突然昏迷。正在开家长会的李先生听到呼救赶来,用“海姆立克法”急救,三分钟后孩子吐出酸水,恢复呼吸。李先生称,自己是红十字志愿者,曾用该方法救过人。

医生提醒,如果宝宝吃饭被噎,家长需要曲膝跪坐在地上,抱起宝宝,让其头朝下,身体靠在自己膝盖上,然后把手放到宝宝背部两肩胛骨之间,用力拍打5下,随后把宝宝翻正,用食指和中指按压宝宝胸部5次。如仍未吐出食物,要重复操作,直至吐出食物为止。(来自腾讯新闻)

小孩子气道异物梗阻是生活中不少见的高度危险急症,动辄失去生命。因为当气道严重梗阻时,无法呼吸,短时间内会窒息死亡,单纯依赖急救车或者送到医院,基本都来不及挽回,因此现场第一时间的救助,就至关重要。

目前互联网急救科普良莠不齐,关于急救的新闻报道描述也是逻辑混乱、不知所云,给大众带来困扰甚至误导。

在以上这个急救新闻的文字和视频中,就存在几个明显的谬误:

1. 视频中使用的背部拍击法,并不叫“海姆立克手法” 。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Henry Heimlich教授在70年代提出并推广,专指的是“腹部冲击法,通过冲击上腹部,膈肌上抬胸腔压力增加,从而形成冲击力,使异物排出。”   而背部拍击法被Henry Heimlich教授称为“死亡叩击”,也就是说,Henry Heimlich当年是强烈反对背部拍击法的。当然,目前证据表明,背部拍击法对于完全气道梗阻也是有效的。

2. 背部拍击法和胸部冲击法的交替使用,在最新的急救指南里是推荐应用在婴儿、有反应的状态下。而本案例是幼儿园2岁的孩子,并且孩子是失去反应昏迷状态,因此背部拍击与胸部冲击并不是最佳选择。对于2岁儿童,可疑气道梗阻并失去反应,推荐的急救方法是心肺复苏法,先进行单掌胸外按压30次,然后检查口腔是否有异物排出,再给予人工呼吸两次,如此反复按压-检查口腔-人工呼吸持续施救。

3. 视频中这位急救志愿者判断孩子是食道梗阻,我想应该是口误吧。食道梗阻一般并不会影响呼吸,患者不会缺氧窒息,到医院就诊即可。

4. 对于一个2岁的孩子,在进食时,液体并不会导致孩子气道梗阻窒息。

5. 无论是哪种物体导致的严重气道梗阻,在使用背部拍击法时,都是使用掌跟拍击,拍打时可以向前下方拍击,即使垂直拍击也同样会产生胸腔压力变化从而产生冲击力。

嗯,夜鹰你说的对,急救确实需要清晰的概念、更高效的施救方法,但我们困惑的是,孩子最后吐出来的是酸水,最后也苏醒了,那这个2岁孩子到底有没有发生气道梗阻呢?

1.  孩子在进食时突然无声息的失去意识,看起来呼吸也不能明显看到,首先怀疑气道梗阻并采取急救措施的这个思路是对的。所以要给这个急救志愿者点个赞。

2. 如果这个孩子是气道梗阻,在异物被冲击出来后,孩子昏迷不能吞咽,堵塞物应该会掉出来。

3.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堵塞物被冲击出来之后又被孩子吃掉的可能,夜鹰不在现场无法给确定结论。

4. 如果孩子不是气道梗阻,有哪些疾病会导致这种状况呢?

是有的。

例如癫痫发作,可以不伴有明显的抽搐;

例如吞咽性晕厥,它属于神经介导性晕厥,和吞咽动作刺激相应感受器导致迷走神经激活,引起心脏抑制有关,表现为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引起脑灌注障碍导致晕厥。这类患者多数伴有胃食道异常及心脏传导系统异常。

因此,建议这个孩子到医院做相关检查,排除一些这类疾病的可能。

夜鹰,如果你在现场,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步骤对这个孩子进行急救?

1. 询问老师发生了什么事

2. 同时将孩子仰卧在地上,拍打肩膀、大声喊叫,判断其反应

3. 孩子没有反应,让周边的老师拨打120急救电话,随后观察孩子胸腹部的起伏运动,观察时间不要少于5秒,也不要超过10秒

4. 如果有呼吸,给予孩子侧卧;如果没有呼吸,高度怀疑完全气道梗阻,即刻给予单掌胸外按压30次(速率100-120次/分)

5. 按压后检查口腔,见到异物小心移除,看不到异物就给予人工呼吸2次

6. 反复按压-检查口腔-人工呼吸直到孩子有了反应呼吸或急救人员到达

儿童严重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方法

100秒视频示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