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还够吃吗?20万只粉红椋鸟到达新疆,灭蝗大战开始!
在我国的新疆伊宁县,20万只粉红椋鸟目前正忙着在这里安家。为了吸引这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的到来,当地搭建了很多巢穴,仅两周的时间就吸引了大量粉红椋鸟前来筑巢。那么,当地为什么要吸引这种鸟类的到来呢?
粉红椋鸟的特征在于它们的腹部和背部都长有粉红羽毛,喙和腿是淡橙色的,头部、翅膀和尾巴呈现亮黑色。与自然界中的大部分鸟类一样,雄性粉红椋鸟要比雌鸟更好看,雄鸟头上长着帅气的头冠,雌鸟的外观则要逊色一些。
粉红椋鸟是高度群居的鸟类,经常形成大型的鸟群,生活在草原、半沙漠等开阔地带。粉红椋鸟在每年夏季会飞到新疆西部,在那里繁衍后代。待到秋冬季节,幼鸟长大之后,它们会一同迁徙到中西亚、欧洲东南部等地越冬。
粉红椋鸟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昆虫,其中尤以蝗虫为主,它们是蝗虫的克星。蝗虫会啃食农作物,它们是农业害虫。蝗虫本身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再加上遇到严重干旱的气候时,更是会助长蝗虫的繁殖,从而引发“蝗灾”。
在2019年6月,东非大量蝗虫破土而出。加上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气候异常变化,结果出现了上千亿只蝗虫。它们吃光一个地方的庄稼之后,成群结队地飞到其他地方,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到了2020年初,大量蝗虫组成了长宽数十公里的方阵,黑压压到处飞舞。它们从东非飞越红海,前往亚洲土地。它们一路向东进发,到达伊朗、印度等地方,对当地的粮食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自古以来,蝗灾一直是人类要提防和面对的自然灾害。过去,消灭蝗虫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喷洒杀虫剂,尤其是用飞机大规模喷洒,我国为此还建造了专用的治蝗机场。不过,这种方法的成本很高,而且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
防治蝗虫的绿色方法还是要去找它们的天敌,我国古籍就有记载过用鸡、鸭等禽类来大量捕食蝗虫。事实上,这种生物灭蝗的方法一直流传下来,直到现在还被用于治理蝗虫。
2000年,新疆发生了特大蝗灾,浙江曾派出3万只鸭子前往新疆支援,每只鸭子每天估计能够吃掉200多只蝗虫,它们为治理蝗灾做出了重要贡献。次年,新疆出动了70万只鸡鸭“大军”,专门用于捕食蝗虫。
2012年,我国多地投入了300万只鸡,它们走到哪吃到哪,覆盖了1400万亩的草原,有效抑制了蝗虫的数量,减少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一亿元。不仅如此,这些鸡在完成治理蝗虫的任务之后,个个都是膘肥体壮,还能卖个好价钱,每只能卖到100元。
从长远角度来看,生物灭蝗是最为合理的方式。除了鸡鸭之外,粉红椋鸟也是蝗虫的天敌,每只成鸟每天可以吃掉一百多只蝗虫。在繁殖季节时,粉红椋鸟捕食的蝗虫数量更是翻倍。
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粉红椋鸟能够有效控制蝗虫数量。于是,自那时候起,当地专门堆砌石头,修建砖房,用这些人工巢穴来吸引大量的粉红椋鸟前来安家。如果当地施工时遇上粉红椋鸟繁育后代,都会主动停下来,给这些鸟类有时间和空间进行繁衍生息。
多年的实践表明,粉红椋鸟消灭蝗灾十分有效,让当地基本上没用过飞机大量喷洒农药来灭蝗。杀虫剂的使用量大大减少,这本身也有利于粉红椋鸟的生存。
由于粉红椋鸟的数量众多,进食量巨大,有时甚至导致蝗虫不够吃了,使得不少的幼鸟面临饥饿甚至饿死。粉红椋鸟为防治蝗灾立下了汗马功劳,它们也被亲切地称为“铁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