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减负,不能把学校和老师当做假想敌
01
近读几则关于中小学减负的新闻,感觉哪里有点不对劲。
比如,有的地方规定,家庭作业如果10点还做不完,家长签字后可以不做。
另一个地方则更牛,每个年级的课外作业都规定了具体的完成时间,如果学生总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那么可以根据文件中的举报电话弹劾老师和校长。按照规定,如果违规属实,校长将被撤职!
乍一看,似乎有关部门确实为减负下了狠招。
但细一琢磨,却远不是那么回事。
因为这里面的逻辑是,学生的负担来自于老师留的作业,只要老师少留作业,学生的负担就能降下来了。
让人感觉,学校是学生负担重的根源,留作业的老师好像黄世仁,做作业学生就是杨白劳,留作业是老师在压迫学生,而减负就是学生在反抗老师的压迫一般。
这是把学校和老师当成了假想敌!
02
某些家长,也存在这样的心理。
比如在笔者的一篇文章后面,有读者就留言说:
不减负势必会造成万人过独木桥的现象,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造成太多没意义的无用功,造成大多数普通孩子变成成天只会做精英梦的不快乐的学奴。我们本来就是铁,你却一定要把我们当成金子来锻造,这不科学。
这话说的,好像老师把每一个孩子都当金子来锻造,反倒有错了似的。
不知道这样的家长有没有想过,是谁让他的“铁”孩子进入到“炼金炉”里面来的?
要知道,现在的高中不是义务教育,学生上高中,就是为了考大学,就是默认自己是金子。
如果真的不想让孩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家长完全可以让孩子初中毕业后上个技校,不来读高中。
就算在义务教育阶段,如果有家长肯定地告诉老师孩子不是上大学的料,希望老师不要严格要求,相信只要孩子不影响别人,老师也不会干涉。
03
从本质上讲,现在学生负担重是因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紧缺,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高考仍然是实现自身阶层向上流动的最主要渠道。
于是,为了上重点大学而竞争重点高中,为了上重点高中而竞争重点初中,层层传导,一直传导到了“起跑线”上。
蛋糕就那么大,好吃的部分就那么多,谁努力多一点,就可能得的蛋糕大一点,分的蛋糕好一点,谁停下来,就可能分不到蛋糕,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从利益的角度考虑,让孩子努力家长获利最大,中小学老师给孩子多留作业,只不过迎合了家长的要求而已,于自身并没有多大利益。
老师们也不想早出晚归两头不见太阳,不想绞尽脑汁给学生出题还加班加点判卷子。
显然,真正想让孩子努力的是家长,而不是老师。
现在都盯着老师留的那点作业,根本就没有抓住重点。
这也是在学校减负之后,课外班变得更加火爆,孩子们“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原因所在。
04
当然,在任何国家和任何社会,优质教育资源都是稀缺品。
只不过,大家的竞争方式不同。
比如,很多人都曾提到过中美教育的区别:
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西方教育实际上是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在美国,公立学校只提供有限的基本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买不起的人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
西方的孩子们的确可以有一个开心幸福的中小学,但想将来跻身为社会精英,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与公立教育之外的更多的社会资源。
我们能够想象,有能力为孩子提供这些资源的都是什么样的家庭。
所以在美国,大体上是有钱人的孩子读好学校。
中式和美式教育的区别在于,我们将每一个学生都赶上了高考的战车,孩子们都疲惫不堪,而美式教育则是以隐性的方式提前完成了分类,大部分孩子都过得轻轻松松。
换句话说,我们是把所有孩子都当成了金子,而美国是只把有钱人家的孩子当成了金子。
两者之间的优劣,恐怕很难有定论。
但显而易见的是,我们的作法其实更公平。
而为了实现这样的公平,我们不仅孩子们累,其实老师们也累。
05
从客观条件上来讲,我们的人口基数太大,优质的高校太少,底层的出路太窄。
而从文化、历史和社会传统上,我们对“知识改变命运”有着强烈的需求。
所以,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减负也许永远正确,但短期却是难以彻底解决。
这也就是从1988年国家下发《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决定》开始,30年来一直喊减负却一直减不下来的原因所在。
现在孩子们学习压力大是事实,但这是一个社会问题,问题并不在中小学层面。
我们不能让老师和学校当背锅侠,受了累还两头不讨好。
作者:遗君明珠,教师,时评人,自媒体平台作者。侧重于教育、美文、人生感悟。多篇文章创造千万级阅读。微信公众号: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