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030):行云流水——释“水”
本文约6300字,阅读约需要13分钟
汉字探微
(030)
行云流水——释“水”
朱英贵
“行云流水”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就是指天空漂浮着的云和地面流动着的水,文人借以形容文章表达自然不受约束。其实认真追究起来,“行云”与“流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是天上的“行云”降落的雨水构成了地上的“流水”,也是地上的“流水”受日光照射而蒸发为天上的“行云”,地面的“流水”与空中的“行云”相互转化,生生不息,这就是地球生命的渊源——水。本文就来谈谈这个“水”字。
一、“水”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水”字的构字理据如何?通常人们认为它很简单,就是一个独体象形字,象自然界的水流之形;然而拙论感觉它又并非那么简单,因为它不仅有象征水流的实线条,它还有象征水滴的虚线条(参见下图):
“水”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甲骨文的“水”字是个象形字,而且表示的是动态之水。在甲骨文中,动态的流水一般写作纵向的,或静止或漫溢的水通常写作横向的,“水”字是纵向的,可见其表示的是动态的水。“水”字通常是由连续的实线条与断续的小点(虚线条)构成,也有只有实线条而两侧没有小点的。中间的弯曲实线条有一条的也有两条的,均可视为河川的象形,表示流动的河水;实线外侧的虚线有两点的有三点的,均可视为雨水的象形,表示下落的雨水。一说中间像河川的主水脉,两旁似流水的水花,或表示水的流动,或表示水的性质状态,此种说法不能解释为什么流水不在河床之内,却要位于“水脉”之外。
拙论认为,“水”字不仅仅是表示地面的河川之水,也同时表示天降的雨水,在古人的认识中,水本是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愚以为“水”字的构形既含有河水的因子也含有雨水的因子,不妨将其实线条视为“川”字的省写,将其虚线条的小点视为“雨”字的省写,河水与雨水共同表达“水”的内涵。但是从造字方法来说,还是只能够将其视为独体象形字,而不宜看作合体会意字。
金文的“水”字承继甲骨文字形,将中间代表河水形象的实线规范为一条(不再是两条),将实线两边代表雨水形象的虚线规范为各有两个雨点。小篆字形跟金文一脉相承,并在其基础上将两边的雨点艺术化为弯曲的线条,使得“水”字象形的意味有所减弱。
隶变以后的隶书、楷书等现代汉字由于产生了笔画,使得“水”字变形较大,中间的“水脉”变成了竖钩,左侧的雨点变成了横撇,右边的雨点变成了撇与捺,成了一个由竖钩、横撇、撇、捺四画组成的独体汉字,“水”字初文的构字理据则消失殆尽。
《说文解字》卷十一水部:“水,凖也。北方之行。象眾水並流,中有微陽之气也。凡水之屬皆从水。”
许慎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水”,是用作平度的标准。在五行中,水代表北方的属性。它的字形象众水同流,中间的一竖表示藏在水中的阳气。大凡跟“水”的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用“水”作为表意偏旁。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水,准也。准古音追上声。此以叠韵为训。如戸护尾微之例。释名曰。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故匠人建国必水地。北方之行。月令曰。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火、外阳内阴。水、外阴内阳。中画象其阳。云微阳者、阳在内也。微犹隐也。水之文与卦略同。式轨切。十五部。凡水之属皆从水。”
段玉裁的解释更要详细一些,除了从音韵方面讲解了“水”字与“准”字的相同关系以及标注了“式轨切”的反切注音之外,主要增加了两方面的信息:一是说《说文》将“水”解释为“准也”,是说水的特征在于“平”,“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故匠人建国必水地。”二是对《说文》的解释中“中有微阳之气也”一句加以具体说明,“水、外阴内阳。中画象其阳……水之文与卦略同。”八卦的坎卦(☵)代表水,与甲骨文“水”字的构形原理相同。
其实,由于甲骨卜辞的过早埋没,东汉的许慎与前清的段玉裁都未能一睹甲骨文,所以他们也只能从水平的性质来理解“水”字的字义,从坎卦(☵)的卦形方面来理解“水”字的字形。
如今依据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来理解“水”的字形字义就比较清楚了,那就是以河水水流与雨水水滴的形态共同表示自然界的“水”的含义,它的造字本义是自然界的河水与雨水。
二、“水”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水”字的造字本义是自然界的河水与雨水。例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又如:“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司马光《资治通鉴》)以上两例中的“水”当为河水。再如:“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汉书·食货志》)又如:“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清·洪亮吉《治平篇》)以上两例中的“水”当为雨水。
“水”字由此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其一,特指河流。古代的溪川江河都可以称之为“水”,例如:“漆沮既从,沣水攸同。”(《书·禹贡》)再如:“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唐·柳宗元《〈愚溪诗〉序》)又如:“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白居易《琵琶行》)又如:“长长长,亚洲第一大水扬子江。”(何叔衡《扬子江词》)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一些意思:
一是泛指一切水域。对陆地而言,大凡有水的地方都可以称之为“水”,例如:“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书·微子》)再如:“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又如:“今谒者一人之力,行天下诸水,无时得遍。”(《晋书·傅玄传》)又如:“那里四围是水,中间有花有亭子。”(张恨水《啼笑因缘》第一回)
二是指大水,水灾。例如:“虽上世之圣主,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水旱不至哉?”(《墨子·七患》)再如:“禹水汤旱,非常经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暖燠孰多》)又如:“八月,江南水,民饥者众。”(《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
三是指水攻,放水淹没敌方。例如:“(襄公)会于夷仪,将以伐齐,水,不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再如:“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围晋阳而水之,城下不沉者三版。”(《战国策·赵策一》)又如:“高皇帝烧栈道,水章邯,兵不留行,收弊民之倦,东驰函谷,西楚大破。”(《汉书·邹阳传》)
四是指泅水。例如:“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再如:“于禁所领七军,皆死于水中。其会水者料无去路,亦皆投降。”(《三国演义》第七四回)
五是指五行之一。例如:“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其二,汁、液的通称。例如:“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水而洎之。”(《史记·孝武本纪》)张守节正义:“水,玄酒也。”再如:“服五云之法,或以桂葱水玉化之以为水,或以露于铁器中,以玄水熬之为水……服之一年,则百病愈。”(晋·葛洪《抱朴子·仙药》)又如:“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以上几例的“水”分别为酒水、药水、口水。又例如:水滴、水分、水花、水果、水酒、水井、水库、水墨、水彩、水印、水银、口水、泪水、泥水、墨水、汤水、药水、苦水、蜜水、水淋淋、水灵灵、水汪汪等等词语中的“水”。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浸泡,润泽。例如:“夏日至,令刊阳木而火之;冬日至,令剥阴木而水之。”(《周礼·秋官·柞氏》)贾公彦疏:“至秋以水渍之。”再如:“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唐·韩愈《杂说一》)
二是表示不纯,掺假。例如:例如:水货、水军等词语中的“水”;
三是表示马虎,不负责任。例如:“这个人办事太水了”一句中的“水”。
其三,用作量词,指与水有关的次数。例如:“以出海一度为一水,率不过月余。”(清·赵翼《檐曝杂记·文塘海盗》)再如:“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不舍得丢弃。总是脏了洗洗,破了补补,穿一水又穿一水,穿一年又穿一年。”(吴伯箫《北极星·记一辆纺车》)又如:这床被单已洗过几水,颜色还像新的一样。
根据上面对“水”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水”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水”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水”字的相关成语很多,“水”字在成语中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形:
其一,成语中的“水”字表示河水的意思。例如:
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源自《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语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抽刀断水——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比喻无济于事,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语见唐·李白《宣州谢杋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源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流水不腐——流动的水不会发臭,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语见《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山高水长——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也比喻恩德深厚。语见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语见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源自唐·张乔《寄维阳故人》诗:“离别河边绾柳条,千山万水玉人遥。”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语见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其二,成语中的“水”字特指河流。例如:
巴山蜀水——巴、蜀指四川一带。意谓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语见萧白《晚祷》:“多少思怀在这圆圆月中,一次偶然的月下促膝,常成一生追念,于是巴山蜀水近来,洞庭湘河近来,扬子江钟山也近来……”
白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也可泛指我国东北地区。语见《金史·世纪》:“生女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春风沂水——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源自《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楚水吴山——楚地的水,吴地的山,指古时吴、楚两国所属地域。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语见唐·白居易《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牙书》:“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其三,成语中的“水”字泛指一切水域。例如:
背水一战——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出水芙蓉——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源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登山临水——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语见战国·楚·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积水成渊——渊:深水潭。点点滴滴的水聚积起来,就能形成一个深潭。比喻积少成多。语见《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蛟龙得水——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语见《管子·形势》:“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近水楼台——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语见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落花流水——原形容暮春景色衰败。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语见唐·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襟。”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语见唐·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语见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青山绿水。’曰‘见后如何?’师曰‘绿水青山。’”
蜻蜓点水——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源自唐·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如鱼得水——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源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山光水色——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语见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语见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源自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源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语见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水涨船高——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源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水长船高,泥多佛大。”
水中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源自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一衣带水——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语见《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其四,成语中的“水”字泛指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例如: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源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冰寒于水——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源自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臣心如水——心地洁净如水。比喻为官清廉。语见《汉书·郑崇传》:“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滴水成冰——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语见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覆水难收——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源自《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水滴石穿——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源自《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靋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水乳交融——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源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致使玄黄不辨,水乳不分。”
水深火热——像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源自《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饮水思源——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源自北周·庾信《徵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心如止水——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语见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公独何人,心如止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