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祖传秘方【中】
13.黄芪五物汤(李乐愚方)
【处方】黄芪30g 桂枝15g 芍药15g 生姜10g 大枣 15g
【用法】水煎服,加水600,煮取200ML,温服,日2次。
【功效】补益气血,温通经脉。
【主治】血痹及气血亏虚、体质虚寒的各类病证,症见平时缺乏运动,肌肉松弛,体倦乏力,面色萎黄,怕风寒,易出汗,肢体麻木或困重,舌淡有齿印,脉细弱,部分尺沉。
【加减】方中常加当归、炙甘草,以增强养血通经的功效。如关节、肢体疼痛明显者,加桑枝、羌活、葛根、全蝎;血虚明显者,加阿胶、鸡血藤;血瘀明显者,加蒲黄、桃仁、红花等;兼脾虚虚弱者,加党参、白术;中焦虚寒者,加干姜、小茴香等;虚寒甚者,加制附片等温阳之剂;阴寒凝盛者,加细辛、麻黄等温通之品;肾虚者,加菟丝子、桑寄生、杜仲等。
14.眩晕停(李淑荣方)
【处方】清半夏15克,炒白术15克,天麻10克,陈皮15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党参15克,丹参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上药除生龙骨、生牡蛎外加水浸泡1小时,生龙骨、生牡蛎加水先煎30分钟后,加入浸泡药物共煎20分钟,取汁,再加水煎20分钟后取汁,两煎混后分2次早晚口服。
【功效】燥湿化痰,益气健脾。
【主治】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脑梗塞,以及其他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眩晕,临床表现为头重如蒙,视物昏花,胸闷脘痞,食少,形肥,嗜睡,舌质胖,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加减】耳鸣加磁石,纳差加炒麦芽,颈部僵硬加葛根,失眠加夜交藤。
15.加减大黄牡丹皮汤(李盛甫方)
【处方】 牡丹皮、桃仁各9g,冬瓜仁30g,大黄、芒硝(冲入)各6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效】 活血化淤,通腑散结。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
16.止血化浊明目汤(李丰常方)
【处方】黄柏12克,知母12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车前子20克,瓜蒌仁20克,竹茹20克,枳实12克,茯苓15克,早旱草20克,夏枯草20克,紫珠20克。
【用法】冷水浸药、文火水煎30分钟,过滤取汁。药渣再加冷水煎30分钟取汁,两次药汁混合共约400毫升,分2-3次饭前温服,每日1剂。
【功效】止血开郁、健脾化浊、通窍明目、育阴养阳。
【主治】内眼出血病。
【加减】本方主治内眼血管性、炎性、变性出血,但要临证变通。湿热重加茵陈、龙胆草;肝阳亢加僵蚕、钩藤、石决明;气阴虚加太子参、芦根;肺胃热盛加竹叶、石膏;便秘加大黄。视网膜静脉周围发炎加银花、黄连;视网膜静脉栓塞加三七粉、怀牛膝;糖尿病加鸡血藤、花粉;视网膜动脉硬化加龟板、鳖甲;黄斑出血加黄芪、阿胶;视网膜水肿加白术、猪苓;视网膜有渗出物加鸡内金、山楂;玻璃体内出血时间长可加水蛭。只要依据主方,变通灵活,用药精当,是可以获得满意疗效的。
17.黄芪汤(李汉俊方)
【处方】 生黄芪15克、鱼腥草30克、赤芍9克、丹皮6克、桔梗6克、瓜蒌9克、生大黄(后下)9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益气托脓,泻火解毒。
【主治】肺脓疡。
【加减】 风热袭肺型(多见初期)加桑叶、菊花;痈脓型加苇茎、冬瓜子、桃仁;正虚邪恋型(多见后期),加太子参、沙参、知母;热陷厥阴型,加犀角、生地、钩藤、羚羊角;正虚阳脱型配合人参、附子、龙骨、牡蛎。
18.益肾谷精汤(李万山方)
【处方】熟地24克,山萸肉、山药、茯苓各12克,丹皮、泽泻、谷精草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肾明目。
【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
【来源】李万山《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加减】肾阳虚,加熟附子9克,肉桂3克,夜明砂、葛根各9克;早泄,加芡实、金樱子各9克;性功能减退,加淫羊藿、巴戟天各9克;水肿,加车前子9克;肾阴虚,加枸杞子9克;肝血不足,合四物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