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俱乐部05:把自己活成算法

请尽早放弃分开工作和生活这种有害的想法,请尽早学会在工作中享受生活,在享受生活中工作的办法。——李诞

大数据时代对我们有什么用?

如何利用数据算法?

人生算法?

1

数商

拥有对数据的控制能力,就是数商。

我们可能都以为大数据是大公司的专利,但是在这个遍布数据的时代,你只有有发掘数据和洞察数据的能力,你就拥有数商,你就拥有权力。

《数商》这本书里提到一个女记者,通过检测两个固定收费站进出车辆的时间,找出超速违章的警车。结果这份新闻报道获得了2013年的普利策新闻奖。

涂子沛在《数文明》中有一个观点:传统意义上的数据是人类对事物进行测量的结果,是作为“量”而存在的数据;但是今天的照片、视频、音频的作用可不只是测量,而是源于对周围环境的记录,是作为一种证据、根据而存在的。

从数量到记录,记录可以被所有人使用。

从带计步器的土鸡,到带脚环的跑步猪,所有的数据都可以被记录,也因此过去那些隐藏的看不到的价值也能被看见。

深圳一名男子打算申请贷款的时候,信用审核被否决了。因为他在5.20这一天给多名女性转了520元。

在大数据时代,所有的数据都在被记录。

只要被记录,就有给每个人赋能的可能。

你只要留心,去搜索、挖掘、分析、整理数据,这些记录就都能为你所用,帮助你找到过去无法找到的后门。

2

标签label和tag

label的头衔、名称、logo。

tag是互联网时代碎片式的标签。比如买了一个产品,流量了一个网站,看了一篇文章……都会被贴上大大小小的标签,算法就能通过这些标签数据推测你这个人的行为。

你的标签越多,你这个人的颗粒度就越细,你形成的画像像素就越高,机器对你的了解就越丰富。

tag就是维度,对于你了解的维度越多,你这个人就越鲜活越饱满。

label是一个固定的标签,是一个固化的身份,会让人简单化。

而大数据时代,tag才是人们真实的标签,无数个tag逐渐拼凑起来一个立体的人。

因为碎片化的tag,使得我们每个普通人,可能都和那些大人物都有着隐秘的联系。

比如罗胖说吴清源下棋思考的时候,也像一个普通小女孩一样咬手指头;患有阅读障碍的人可能和爱迪生、爱因斯坦的小时候是一样的。

做知识服务、从事教育的罗胖,发现自己和蔡元培居然是同一天生日,居然有了使命召唤。

那我作为和胡适先生同一天的,是不是也对自由和民主有着使命担当了呢。

少用一些label去定义人,多用一些tag去连接人、认识人。

3

从分工时代到算法时代

为什么崛起的大国人口越来越多?因为分工和合作。

工业时代的基本逻辑是,人是分工的载体,每一个人都是数据包。

但这个时代,有一种人,不在于本身储存多少信息和技能,却有一种神奇的算法,可以把各种信息、技能和资源整合起来。

无论是四处帮忙的罗胖的大姐,还是医学通识课的薄世宁,他们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都是网络节点。(社会网络02 | 中心度:谁是微信群里最重要的人?

在网络时代、数据时代,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连接比要素本身更重要,节点比信息更重要,拥有数商的人比拥有数据的人更重要,算法比数据更重要。

罗胖说,这个时代,是从“分工时代”到“算法时代”。

所以,罗胖说他为什么买保险?因为那些身怀绝技的保险经理人,是对医疗、健康、养老领域接触最深的人,他们是一个个关键的节点,他们本身就是算法资源。

同样,白领做公益,刘润向陌生人学习,都是在向算法靠拢,接触各种不同的算法,让彼此链接,让自己和圈层的人的算法不断迭代进化。

罗胖讲到为什么要孩子学围棋,说的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终身受益的算法:一是做事有规划;二是行动有主次;三是善于感知他人。

如果都抽象到这个层面,那学啥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学围棋还是象棋,是不是学麻将也能如此呢?

4

人生算法

北京十一学校的语文老师和其他普通老师有什么不同?

过去的语文老师,自带知识,自带数据,他要完成的,像是把数据拷贝给学生。

而十一学校的语文老师,是设计一套算法,让学生把知识和数据串联起来。

就像罗胖说的:如果你认为自己是“数据“,那么只会缓慢增长。而如果你认为自己是“算法”,它会以惊人的速度快速迭代。

数据只是积累,算法却可以迭代。前者是线性增长,后者是指数型增长。

世界只是提供数据,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就是不断迭代属于我们自己的算法,整合数据,输出更好的结果。

人生需要算法,所以,老喻的人生算法对我的影响这么大。

面临完全一样的情况,一样的条件,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选择,也就有不同的命运。

算法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打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算法,成为人生赢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