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慈禧太后》有感
「举天下以奉一人」,说的就是慈禧。
买贵的东西不算奢侈,真正的奢侈是把钱花在无用的事情上。(一)遥望晚清的紫禁城,午间的太阳照耀过琉璃金顶,日光粼粼。
慈禧一直居住在储秀宫,因为这里是生下同治帝的地方,也是她步步登高的起点。
她刚入宫时,只不过是个嫔位,咸丰帝后宫争奇斗艳,慈禧在后宫位置并不牢靠,直到生下儿子才母凭子贵,一路晋级到贵妃。咸丰帝去世后,五岁的同治帝继位,慈禧也顺利成为了太后,以及「摄政王」。
慈禧在儿子17岁时放弃对于朝政的把控,但两年后同治却去世了,慈禧不得不立三岁的侄子为光绪帝,并再次垂帘听政。兜兜转转,慈禧就在清朝暮光中,控制了中国近半世纪,也一直。。享受着国家权力巅峰的奢华供养。
慈禧的奢侈到了什么境界?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一一举天下以丰一人。
慈禧一个人的日常开销巨大,足以轻松与军费匹敌,站在历史长河中,她仅用「奢侈」二字就稳占一席之地。
想要了解慈禧的奢侈,就从她的日常起居开始。
(二)安眠
储秀宫是五间结构,共有三个明间是慈禧的闲居,用来休息、活动、「退朝而出」。宫里一切行动坐卧的安排都是以睡觉为主的,慈禧每天早晨五点左右就得起床,七点之前必须洗漱完毕,中午要睡午觉,晚上最晚十点也必须要睡觉了。
睡觉是她的时间标尺,其余一切都的紧着个来。
慈禧睡觉,这一个众宫女太监的头等大事,至少需要五个人来守着,每个人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分工明确。
在宫里,晚上八点的梆子声一响,宫门就要落锁,所以这个时候,晚上准备伺候慈禧的太监们就已经都到达李莲英那去安排夜班了。储秀宫的五个人是这么安排的:门口要安排两个人,这个人在慈禧眼里是就是个工具人,俗称「看门狗」,负责在宫门关上的时候把一切人员拒之门外,任职位再高也不得入内。
更衣室外要留守一个人,这个人要耳朵特别灵光,屋里一旦有一点声音动静,她就得马上过去协助。
静室外一个人,一个看守,负责整间静室和那排大窗子。
卧室里面一个人,这个人是慈禧睡觉时最主要的人物了,天底下再没有任何人能比这个「侍寝」的人和慈禧亲近,军机处的头、太监的总管都比不上。
但这都是用极度的辛苦和机灵换来的,别人上夜班,没事的时候多少个垫子可以休息休息,这个是没有的,只能靠在距离慈禧睡觉两尺左右的墙边。
而且这个人要时刻仔细关注慈禧的动静,学会一双耳朵「听慈禧」,从呼吸均匀程度判断睡得是否安静、慈禧翻个身咳嗽一声也得在心里记着报告给档案室、要是喝水或者起夜这些大动静,更得听出个先兆来赶着去伺候……伺候的好是理所当然,伺候的不好就是杀身之祸。
严格的宫廷选拔训练体系筛除了很多「不堪用」的人,留下的已经是机灵敏捷的服务型人才,但只有做到这些人中拔尖的水平,才能进入储秀宫服务。
耗费大量的选拔,培养成本,留下的最优秀的人,也不过就是伺候慈禧睡觉的,她睡着,你听着。
尽管工作内容简单,但这个岗位依旧被所有人歆羡。因为皇宫所有人都尊敬这几个最亲近慈禧的人,有时候李莲英办不成的事,他们都能办成。
(三)食物
把人才耗费在「看慈禧睡觉」上,不过耗费三五人,更浪费的是伺候慈禧吃饭。
慈禧吃饭在体和殿,做饭的的地方称作「寿膳房」。每天,寿膳房里都有三百多人专门负责慈禧的饮食,每三人共同负责一个炉灶,每个炉灶上一人掌勺、一人配菜、一人打杂,一人配菜,一人打杂,每天的工作都要记录在案,责任到人,几百来号人从清晨食材进宫就开始忙活,一直到慈禧就寝。
现代的一家三五口,两个灶眼就够,为何慈禧一个人的吃食需要这么多人来负责?
因为她每顿都必须摆上满满120道菜,还要配上些时令水果,除此之外,还有四五十道点心的加餐。
这么多美食慈禧根本吃不完,为何不能做几款她喜欢的菜式?「老佛爷喜欢吃什么」这件事在宫里是忌讳,没人能提,也没人知道。每顿如此浩大的声势不仅仅是因为排场,更重要的是避免有人下毒,只要不是120道菜道道有毒,毒死慈禧的概率就很低。不止做饭的几百号人,传菜还有另外几百人也跟着忙。饭菜做好之后,寿膳房总管要盯着每道菜装,用银制的盘盏、餐具盛好。
盛入盘中的菜交给专管太监,太监会用黄云缎包裹好,依次向宫内递上,在抵达目的地之前是不允许被打开的,这个过程也全程有监视,都是为了慈禧的「食品安全」。
饭菜备好之后,必须有慈禧口谕传膳才能开始上菜,防止私下有什么小动作,每个上菜的人的动作都要在视线范围内。
等菜上齐,慈禧旁边有四名太监侍膳,她眼睛看着哪个菜太监就舀一勺送到慈禧面前的蝶子里。
如果慈禧说,这个菜还不错,那就再来一勺,一般这就极限了,绝不会再吃第三勺。
如果意外吃了第三次,旁边四个太监的最高管理者就会立刻出来发话干涉,大喊一声「撤!」派人撤掉这道菜,然后这道菜概半个月都不会再出现在席面上了。
为何太监敢如此大胆逆着慈禧的喜好?
因为这是清朝先祖留下的家法:谨慎小心,切勿贪食。到了外地,慈禧这套排场也不会改变。
某次地,乘坐火车到奉天(沈阳),光是给慈禧做饭端菜的工作人员以及食材就占了整整四节火车车厢。
炉灶五十座,资深厨师五十人,新手厨师五十人,再加上仅仅负责采备的人员,总数将近200人。
备用的正菜准备了一百种,糕点、水果、糖食、干果等零食也有一百种,堪称移动版「寿膳房」。
(四)宫宴
平日用餐奢华无度,节日庆典的时候就更令人瞠目结舌了。
大年初一的晚宴排场盛大,菜品五百道起,熊掌、鹿脯、猴脑应有尽有,称为「天字第一号筵席」,每隔五步一盏灯笼,像火龙一般在紫禁城盘旋,慈禧那时甚至自比王母娘娘。当天,大殿里会同时摆上三大桌,三大桌分别代表「天、地、人」,天一桌在东,地一桌在西,人一桌在中间。
人一桌由慈禧独占,表示除天地,唯有她一个人是天地间独尊的人物。
整整五百名按照品级排好的太监站在门口严阵以待,一律身着崭新的宁绸袍,粉白底的靴子,头剃的干干净净,一个赛一个有精气神。
随着一声「传膳」,他们鱼贯进入,手中托着的菜一滴不洒,稳稳被端到了殿中,摆放在了桌子上。
这五百名太监每日练习已有月余,每次传菜都全副武装,连每道菜用到的白绸也不能省略,用脏就弃,所以每次练习都会耗费掉数匹白绸。
菜品终于上齐后,慈禧来到座位前,带领着皇上皇后先向东一桌合手致意,再向西一桌合手致意,比喻谢天谢地,然后她端坐自己的桌前,享受着独一份的无上尊荣。
现代人的年味儿,一副对联、一挂鞭炮、一餐带着春晚的团圆年夜饭足以,但慈禧在宫里时,过年堪比折腾人,不止折腾太监宫女,连皇帝和皇后也是锦上添花的工具人。
一系列复杂的规矩后,在众人的「老佛爷万寿无疆」呼喊中,终于开席了,外面的鞭炮开始噼里啪啦燃放起来,需要一直燃放到宴席结束,加上西长街里响堂的鞭炮声,整个宴席都在一片隆隆声中度过。
慈禧可算要吃饭了,但其他人可吃 不了。
慈禧吃饭可不是亲自动手,平时都有太监宫女伺候着,但今天,太监宫女都不够资格了,需要是皇帝、皇后侍膳。
二人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皇帝执壶,皇后念一个菜名,菜名都是被改成了吉祥话,二人携手双双给慈禧送祝福。
国力如此疲弱之际,慈禧却把一国之君像服务员一般使唤着,更令人无语的是,这样冗 长繁琐耗人的宴席能让慈禧有什么快感?
。
她不过听了一晚上报菜而已。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慈禧同期的日本明治天皇,因为苦于清政府的虎视眈眈,每日省吃俭用,最夸张的时候每天只吃一餐,就是为了把经费都节约出来去购买英国战舰。
后来八国联军入侵,慈禧逃往西安的时候这用膳规格依旧没有降低过。
行宫已然非常狭小,跟紫禁城里的没办法相比拟了,可是寿膳房的规模,仍分为局、素局、菜局、饭局、粥局、茶局、酪局、点心局等,每局都要设管事太监一人,厨师数人至十几人不等。到了夏天的时候,慈禧想吃冰镇的酸梅汤,关中平原气候炎热,那时候没有冰箱,存冰成很高,当地也没有存货。
寿膳房的人几经周折,打听到距西安一百里地的太白山中岩洞中有千年不化的老冰,于是就叫西安官员每日派人前往运冰。
但实际上,如此费时费力运了冰,后来慈禧一天也喝不了几口酸梅汤,因为她肠胃不好。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野生动物不能乱吃,生水也得煮开或者净化后再喝,但清未的人可不知道,权势滔天的慈禧就在这样的胡吃海喝下得了痢疾。
(五)如厕
紫禁城两大怪,第一是千年的房子没烟囱,第二是硕大的皇宫没厕所。而肠胃不好的慈禧上厕所频次极高,她要如何解决排泄这种事呢?
慈禧四、五点钟起床梳洗完、用早点、吸足烟,然后「叫起」。所谓「叫起」就是穿戴得整整齐齐,由宫女太监伺候着去养心殿接见王公大臣。
这个时间大概持续两个小时左右,回来后换身在家里的便服,用守膳房送来的加餐,喝完茶,吸两管烟。
一会儿,慈禧就要上厕所了,喊一声「传官房」,便有太监宫女过来伺候,「官房」就是慈禧私人专属高级订制豪华马桶。
在慈禧的贴身宫女荣儿的眼里,慈禧的「官房」,那可是能拿到万国博览会的国宝。
官房本身用的是檀香木做的,被雕刻成一只大壁虎四肢蓄力像捕捉猎物一般的姿势的样子,身上隐隐的鳞,仿佛都张起来了。憋足了气的肚子是「官房」的桶体,紧紧卷起来的尾巴和尾梢折回来的8字形是后把手,壁虎头微仰翘起是前把手,而壁虎嘴略略张开一条缝,缝内恰好可以衔着手纸。
而「官房」的桶盖上,正中卧着一条螭虎,作为提手。
打开盖子后,大壁虎的肚里是香木的蓬松细未,让慈禧的「便便」落下就滚入香木未里被包裹起来,根本看不见脏动西,也不会有什么恶气味,这个原理和猫砂使用方式基本一致。
慈禧不仅马桶精致,手纸也不例外。
慈禧用的手纸是宫女特制,凭借繁琐的工序,手纸的品质简直赶上了现代工业产物了。
宫女们先把一大张白绵纸分开裁好,再轻轻地喷上一点水,那时候可没有什么喷壶,只能靠嘴,多年的训练,宫女们可以把水喷得比雾还细。
纸喷得发潮发蔫后,再用铜熨斗轻轻地熨两遍,随后再裁成长条,垫上湿布,用熨斗在纸上只要一来一往就做成了。熨两遍,一是图干净,二是要把纸毛慰倒了,慈禧只用得不带毛的纸,带毛的发涩,属于粗制,可配不上她的屁股。
(六)臭美
慈禧不喜欢熏香的味道,她总是用新鲜的水果让房间充满果香。
因此每天都要耗费大几十斤水果熏殿,而那时的水果珍贵,平民百姓甚至一辈子都不曾见过,却被慈禧拿来闻味儿而已。无论是上等的「官房」与手纸,还是水果熏香,都不过是慈禧奢侈生活的一小部分。
作为既是老佛爷,又女人,每日的化妆和洗漱才是重头戏。慈禧太后常用的东西,一般都是养在宫里的匠人们制作的,一不怕肥料、二不怕费工,所有的都用最顶尖的,只求精益求精,也就是所谓的「内廷制造」,皇宫外的人是没有资格用的,有钱也买不到。慈禧所用的「御制」胭脂,工序就特别繁杂,怕是如今最昂贵的口红也比不得。
首先选花:花和花的颜色并不一样,一个瓣的颜色也不会一样,所以要一瓣一瓣地挑,一瓣一瓣地选,这样造出胭脂来才能保证纯正的红色。
最后,几百斤的玫瑰花,也只能挑出一二十斤瓣来。
选好以后,用汉白玉的石杵捣,捣成原浆再用细沙布过滤,这块沙布也有讲究,洗过需要熨平,不许带毛丝,就这样制成清净的花汁,然后一起放在胭脂缸里。
再把蚕丝绵剪成小小的方块或圆块,叠成五六层放在胭脂缸里浸泡。十多天后,蚕丝绵带上层厚汁,拿出来隔着玻璃窗子晒,不能沾上尘土,胭脂才算做成。慈禧化妆时,宫女用指尖蘸一蘸温水,轻洒在胭脂上就可以上色了。
慈禧爱干净、爱美,她洗澡、贴身衣袜说起来才是「讲究」的最高境界,这当然也不是后人凭空想象,都是贴身宫女荣儿亲口说的。慈禧洗澡一次就得用掉上百条毛巾,毛巾本身价值不菲,每条毛巾绣着黄龙,以显示皇家尊贵,毛巾一旦碰了水,,就不会再用二次。
洗澡时第一次是用湿毛巾蘸着香皂擦,第二次即是用湿毛巾擦掉香皂沫,两次下来,毛巾会用掉一大半。本来,不仅是擦,说更精确一点是在熨,毛巾湿浸了热水后,会在慈禧身上敷好久,待到不冷不热的时分,再拿掉,每一个毛孔都会打开。
洗完上身,然后即是洗下身,两次洗澡的水是肯定不能混淆的,否则管水的人就会被砍头,因为慈禧坚信「不能没上没下」。这哪里是洗澡。简直是做sPA,而慈禧洗澡的频次是,冬季两三天一次,夏季一天一次。
(七)家事
慈禧在家事上的花费,更是令人大开眼界、大吃一惊,更感到大厦将倾,举全国之力来修园子,掏空了国库。
19世纪70年,慈禧有三个大事需要烦恼:
一是左宗棠率大军西征收复新疆,
二是李鸿章筹建北洋水师,
三是丁戊奇荒饿殍遍野。
三个事儿,都是大事,都是急事,都需要耗费大量的银子。
可是作为女人(其实女人也没办法背这个锅),慈禧更擅长把注意力放在家事,而不是国事上。
当时对于她来讲,压倒一切的大事,是为她死去的儿子同治帝修建陵墓。
左宗棠西征银子不够,慈禧让他向外国银行借债一千多万两,北洋水师不急一时,慈禧让李鸿章缓缓,然后还拿出70多万两去救灾。
而国库里650万两,一分不许动,那是慈禧用来修墓的。
北洋海军建军三年后,日本完成了扩军计划,但北洋海军却未添购任何一艘军舰,甚至后来连枪炮弹药都不再购入了。
慈禧为了光绪大婚,花了700万两银子。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当时北洋海军主力战舰是向德国和英国购买的9艘大型军舰、11艘鱼雷艇一共690万两银子。如果光绪的婚礼「领个证」就完事了,北洋水师军力直接可以doUb|e,
甲午战争的结果或许可以直接改变。
忙完了「家里人」的事儿,慈禧也忙一忙自己的事一一六十大寿。慈禧在1884年中法战争的炮声中度过了一个极不开心的五十岁生日,所以,对自己更重要的六十岁生日,慈禧非得挣个大面子。
五十岁生日刚过,她就昭告天下说自己要修园子,还得大修,这园子一修就是八年,每天都要一万多人在施工。也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颐和园。
有历史学家曾经提出,日本将慈禧的惯有作风早已尽收眼底的,所以他们选择在六十大寿前的1894年发动战争,是因为已经预料到慈禧有多么看重自己的生日,整个中华帝国都会一再忍让。除此之外,1875年后爆发的「丁戊奇荒」更是让慈禧这样奢侈而无用的生活变得面目可憎,那时因为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发生了干旱,不久饥荒就在这几个地方蔓延了。
从少吃点到吃树皮,从吃观音土到吃孩子,再到后面,饥民连割人肉的力气都没有了,一些气息犹存的灾民倒地之后,立刻就被饿犬、野狼残食。
(八)葬礼
整个国家好不容易把这个乱花钱的女人熬走了,可她走的也不让人省心。早在慈禧去世之前,她早已用了十三年的时间修建了大清国最豪华的陵寝一一东陵。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去世,葬礼竟然持续了十二月。
慈禧下葬后没几年,野史传闻一本名叫《爱月轩笔记》的书在民间流传开来。
民间相传是慈禧的贴身太监李莲英临死之前,自己口述,让自己的侄子李成武执笔,写下了这本记录慈禧陪葬物品的《爱月轩笔记》。说在慈禧入棺之前,先要铺一层金丝制成的被子,上面镶有翡翠珠宝,分多层、多次镶嵌,层层叠叠,好不厚重。
慈禧尸体头顶荷叶,脚踩莲花,寓「步步生莲」之意,衣服上穿缀着大珠420颗、中珠1000颗、一分小珠4500颗,大小宝石1135块。除了镶嵌的珠子,还有很多其他 成品宝物:珠冠1个、金佛、玉佛、翠佛等108尊,镶宝石珊瑚树1颗,翡翠制成的西瓜、甜瓜、桃、杏等寓意吉祥的水果、玉制作的八骏马、十八罗汉等,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奇珍异宝。而尸身被褥与棺材形成的缝隙全部用金银珠宝填满。
笔记中记载仅金丝被就价值八万四千两白银,被子上镶嵌的大大小小总计一万多颗珍珠加上几百颗红蓝宝石粗略估值九十万两白银。翡翠西瓜一个价值二百万两,仅珠冠上镶嵌的四两一个的大东珠就价值约一千万两白银。
整个清朝的国库,甚至整个国家,都比不过慈禧一个人死后的陵寝富足。这本笔记的作用,简直比直接辱骂慈禧还来得狠毒。巨大的财富招来的敢冒险的人,1928年,军阀孙殿英来了。(九)一场空
孙殿英,一个土匪起家的军阀,1928年他率部队经过河北蓟县和马兰峪一带的时候,发现了规模宏大的清朝陵寝,起了贼心。慈禧用整个王朝为自己陪葬后,却被这么一个毛贼一抢而空。孙殿英到底盗走了多少陪葬品这里就不细数,也因为确实查无实证,但想说说孙殿英这个人有多低级。
首先,没文化。
慈禧整个墓葬里,最具有价值的是盖在慈禧身上的那件陀罗尼经被,孙殿英把被子上面的珍珠拆走,就把被子扔在了一边。这个被子为何具有价值?它是用纯丝与真金捻线织成,和龙袍是一种织法,这条大约两米多的被子上汉字经文达到了2.5万多个字,这些字都不是绣上去的,而是在织造时用丝线和纯金线一根根创造出来的。
松了,字大了,紧了,字小了,所以需要工匠用十分的认真对待。这条陀罗尼经被至少要多个顶尖织工花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但当时被孙殿英扔在了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