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具体叙事的发端
一个具体叙事的发端
文/江一
“一篇流水账。”老师对学生的文章评价道。
“这件事情,写的毫无意义。”又一个评价。
“索然无味,一堆文字。”再一次表示不满。
在语文教学方面,我越来越认为初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初中生是思维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读书认知的关键期。曾有一个说法,即小学明古今,初中通元典,高中懂方略。说的就是初中生应该阅读经典,以备高中调用。高中时也可以再阅读,但稍微晚了,且高中时间较为紧张。
既然初中语文很重要,那么初中语文写作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可以以写作为轴心将初中语文贯通起来。初中语文写作主体是记叙文写作,所以,我就来谈一点叙事的具体发端问题。文章开头的几个评价是我们常见的,说的是文章没有艺术构思、言之无物。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源头做起,追问一个具体叙事的发端,虽然答案不一定全面,但应该还是有有价值的答案的。
起初,一个观点要进行简要辨析,即语文写作是否等同于文学创作。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不等于,我也这么认为。但我还认为语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有很多相似之处,无论语文教师多么强调写作要源于真实的自己,但事实上,基本所有的学生都是在写他人的故事。这是事实,这个工作是学生们根据事实完成的,有错吗。其实,我认为不好判定,也不能简单地判定对与错,因为其中还有很复杂的互动与关联。
在生活中,有一点儿艺术思维是否是一件好事情?当然是好事情,可以调节生活、缓解压力,给周围人带来轻松、快乐和美。生活中一件真实的事情,姑且说是一件滑稽可笑的事情,有的人可以讲的绘声绘色,从而让我们捧腹大笑,有的人则讲的生硬、呆板,从而让我们哭笑不得。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前者的口才好,那么什么叫口才好呢?肯定是在讲述时他运用了某些方法,比如做铺垫、设悬念、埋伏笔、巧照应等,我们总会说他会吊胃口,就是这个意思。而这些方法就是艺术方法,这个人也就是具有艺术思维的人。
这就顺便带出另一个问题,对于一件真实的事情,当要将它写出来时,我们是否需要一些艺术手法,比如做铺垫、设悬念、埋伏笔、巧照应等,我想这已经无需作答了。既然如此,那我认为初中语文写作与文学创作就有着朦胧的形影关系。而且,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当我们把一件事情作为写作对象时,笔下的这件事情可能与真实的这件事情可能存在着出入,因为写作时,我们的对象是进入头脑中的那件事情,而不再是那时发生的那件事情。所以,那件事情被付诸笔端时就不可避免的带有了主观性。在写作过程中,这种主观性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轻微的改变,因为真实事件本身在某个细微的部分可能不符合作者的主观愿望,这样的地方很有可能被修改。
辨析了语文写作和文学创作的关系后,我们要探讨叙事的具体发端问题了。显而易见,这个问题说的是,合理而有趣的叙事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这个地方我认为有两层理解,其一,是指叙事的精神属性,其二是指在具体文章中的时间点。一篇流水账,一篇毫无意义、索然无味的文字,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弄不清楚该从什么地方进行叙事。所以,接下来,我们要探讨叙事的精神属性,我们要研究叙事文章中的时间节点。
无论笔下的文章是语文写作的产物,还是文学创作的结晶,一旦成为了文章,它就应该具有一定的精神属性。否则,就是我们经常评判的,一篇流水账,记的都是什么时间用什么东西做了什么事儿,没有给我们任何的心灵触动,就是一篇毫无意义、索然无味的文字,这样的评判,即便是没有读过书、不会写文章的人,听到之后也会做出的。所以,艺术性的、有趣味的、能感动人的文章,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出,但却是每个人都希望读到、欣赏、领悟到的。而这个读到、欣赏、领悟到的过程就是精神活动,不是吗,文章不会填饱人的肚子,唯一可以的就是填充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精神。从这个角度说,文章存在的尊严就是能够作用于人的心灵与精神,因为从根本上说,文章是一种精神产品。因此,叙事的具体发端就应该是人的心灵、精神,这是文章的起源。在实际的写作实践中,很多学生没有这个意识,于是就觉得很痛苦。对学生而言,事情(题材)成为了写作的最大困难,他们苦于没有事情可以写,一旦找到了事情可写,写完却发现是一篇流水账,或者是一篇没有思想情感的文字。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忽略了心灵、精神中的波动才是自己真正要寻找的,有了这个之后,再回忆自己有什么事情可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可能避免流水账和僵尸文。
叙事的第二个发端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事情,在流水账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个发端被弄丢的情况。因为我们会看到作者是完全按照真实事情的时间来写作的,从一个事件开始的时间写到一个事件结束的时间,这就成了像记账单一样。最终,文章显得没有重点、没有情节、没有趣味。实际上,在每一篇文章中,都有一个矛盾的焦点,它就是文章的重点。可是,由于是完全按照时间来排列的,当写到这个本来应该重点写的焦点时,文章已经成为了强弩之末,因为篇幅所限,只能草草收尾了。这样的情况实在太多了,比如一位同学写雨后的蔷薇花,蔷薇花的美以及面对蔷薇花时的情状应该是写作的重点,而实际上他写了很多自己如何失落、如何痛苦、如何追寻,最后只留一点文字写遇到蔷薇花,蔷薇花感动了自己、鼓励了自己。
在这样的文章中,有几个时间点,即失落时、痛苦时、追寻时、感动时、成长时,流水账的做法就是按照这个时间序列写下去,而破解流水账的做法就是以感动时和成长时为核心,重点写当时的情景,失落时、痛苦时、追寻时可以在感动时和成长时的过程中以回忆或对话的方式呈现。这也更易于体现叙事中的倒叙、铺垫、照应等手法,实际上,过程可能更细腻、微妙。
总之,一个具体的叙事一旦发生,它肯定会有两个发端,一个是作者的心灵,这个发端,作者足够自觉才能发现,另一个是文章的时间,这个发端,作者需要有一些艺术思维才能发现。叙事的心灵属性和时间节点是很有意思的,很常见,对写作很有指导性。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编剧,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荣获教育部关工委和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好老师”主题征文特等奖,写作教育事迹被国家级教育人物杂志《中国好老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