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赵哲||胶州秧歌的来历(传说故事)

 主编:非   
姜子牙平定了殷纣封神之后,被周武王封爵于东海岸边来建造齐国。
齐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紧傍大海的国家。有一天,他正率领文武百官在海边上视察,突然间,狂风大作,黑云弥漫。只见东海里面有一条头长双角的蛟龙翻波逐浪口出人言:“姜子牙,你封神不公,为何没有我的神位?”
姜子牙立于岸边,手执打神鞭一指说:“你乃不入流的东海小泥鳅,怎敢索取神位?”
那蛟龙一听,姜子牙轻蔑它是东海小泥鳅,顿时,怒火万丈,凶猛地把尾巴一摆说:“姜尚,你不要欺人太甚,看我不把你的弹丸齐国给淹没掉!”
蛟龙说罢,便开始发威。摇头摆尾,兴风作浪起来。让它翻江倒海地一闹腾,海水陡然暴涨,急流汹涌,海啸怒吼,浪潮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呜……呜……呜……”地吼叫着,冲向齐国大地。
姜子牙看到滚滚而来的海水,急忙挥舞神鞭,举手便打。只可惜元始天尊赐给他的这柄打神鞭,只打神,不打龙,二人久战不下。
那蛟龙欺姜子牙年迈,越战越勇,不一刻,大水便涌上岸来。
这时,一旁边却惹怒了哪吒,只见他肩挎乾坤圈,脚踏风火轮,混天绫一抖,便冲了上去,口中大叫:“师叔,我来也。您且退下,让我来收拾这条老泥鳅!”
哪吒生来就是东海龙族的克星,七岁那年,在陈塘关洗澡,三拳两脚就打死了一条小白龙。今天遇此恶蛟,精神抖擞,混天绫就那么轻轻地一挥,东海蛟龙的龙鳞便被他凌厉的疾风给剥落下来。
东海蛟龙疼痛难忍,身体剧烈地扭动着、翻滚着、挣扎起来……东撞一头,西撞一头,把一个完整的海岸线直撞出了个月牙形状的豁口。姜子牙便把这一豁口,称之为:蛟龙湾。
后来,人们嫌蛟龙湾带有凶意,就把蛟龙湾改变成了胶州湾。
蛟龙死后,余怒未消,为了报复胶州湾的人民,它的鳞甲变成了蝗虫,每到插秧的时节,便飞上岸来,啃噬庄稼,给胶州湾的老百姓带来了莫大的灾难,使胶州湾的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饥寒交迫之中。
姜子牙得知这一情况,便派遣哪吒每年都手持混天绫前来消灭蝗虫。甭看那混天绫像是一块红布,可它的作用却是非同一般。哪吒手持混天绫飞蹦跳跃,前翻后仰,左扭右晃,扭、拧、抻、韧、碾,三弯、九动、十八态,挥洒自如,动作飘逸,打得蝗虫七零八落,星迸云散。所到之处,就再也见不到一只蝗虫。后来,姜子牙和哪吒都肉身成圣,上天归位。临别之时,就把这一法术传授给了胶州湾的老百姓,让她们用红绸剪成混天绫的模样,每到插秧的季节,蝗虫来时,便手持红布、棒槌、蒲扇,凡是能捕捉蝗虫的工具都全部用上,连蹦加跳地驱赶蝗虫,嘴里还念念不忘地呼唤着姜子牙和哪吒的名字。
年深日久,沧海桑田,时代变迁,久而久之,这一驱赶蝗虫的动作,也就演变成了一种优美的舞蹈,而这种舞蹈,驱赶了蝗虫,给人们带来了丰收,所以,胶州人民,每逢插秧必跳,每逢年节必跳。庆祝丰收,庆祝胜利。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这就是胶州红秧歌的来历。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赵哲,曾用名:赵常德。笔名:方士。出生于济宁市微山湖,现籍青岛。转业军人,曾任部队报道员、新闻干事,《大众科技报》记者,《中华创新》杂志主编。作品有《一个退伍军人的爱国情怀》50万字;《徐福东渡》50万字;《血战211》30万字;《村官》40万字;《风雨人寰》60万字;《微湖双英》30万字;《徙向太空》30万字;《秧歌魂》30万字;《中国流民》50万字;《物术》50万字;《赵哲童话故事选》100篇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