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鲁丨我放下破碎的计算机梦,踏上人生下一程

李鲁,19岁,现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6岁出版长篇小说《我去 中学》。19岁出版英文长篇小说 Salvation(《救赎》)。现为《北京晚报》专栏作者。

我从小就对以数学为首的各种理科提不起兴趣,出了课堂便不会去思考那些五花八门的定理,理科成绩也一直停留在“跟得走”的水准。但另一方面,我却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与学业无关的写小说上。这让我越来越确信,我对理科有种天性般的厌恶。

然而就是这样的我,在大二竟学了一整年的计算机科学,理由和大多数在伯克利选择读计算机专业的人一样,瞄准的无非是这个学校坐拥的良好条件和氛围:俯瞰湾区,靠近硅谷,学计算机意味着理想的就业和报酬。但诱惑大竞争也惨烈:伯克利每年选择读计算机专业的人成百上千,但大多数人要么因承受不住繁重的学业而另辟蹊径,要么因成绩达不到要求而名落孙山,真正能进入这个专业的不到一半,能顺利毕业的更少。最终能经过面试、考核重重筛选,进入那些赫赫有名大公司的只是冰山一角,能成为闪闪发光的成功创业者的更是昙花一现。

这些险峻的现实对我而言并不代表不可能,但却实实在在地代表了一条艰难且压抑的路。这个道理在当时我便明白,现在再看也并无差错。

大二的整整一年里,学习计算机语言和编程几乎占据了我的所有生活。在大二的第一学期,我所修的四门课里有三门是“水课”,也就是内容简单且不需要拿高成绩的课,剩下一门是计算机的必修课,为申请专业所需的四门必修课中最简单的一门。我如此选课的目的是为了在学习计算机的初期,最大程度地减轻其他课程带来的压力。然而在最开始的两个月里,这个全新的学科还是带给我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那段时间我每天电脑不离身,脑子里充斥着乱麻般的代码和计算机语言独有的逻辑;能不上的课我就不去上,只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计算机;每天我傍晚六七点钟放学回家,不间断地学习到凌晨三四点钟,但也只是勉强能写完作业。那段时间里,使我身体疲惫的是压得我喘不过气的知识量和作业量,更使我内心疲惫的是我与身边的人的差距——由于我打心底对计算机提不起兴趣,同样的知识对于别人也许是一段新奇的探索历程,对于我则是一洼咬紧牙关才能趟过的泥潭;由于我没有和编程相关的学习背景,同样的知识可能别人在高中就已学过,我却需要在跟上目前课堂进度的同时补齐起跑线上的差距。

在最初的一个月里,我与别人的差距最多体现在学习的效率上,比如别人花一个小时写完的作业,我得花两个小时。但是在第一次期中考试之后,这种差距转变为了被量化的、更直观的成绩上的差距。尽管我花费大量的精力学习备考,那次考试我还是遭受了惨痛的失利--40分满分的考试我只拿到了可怜的2分。

我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得知成绩后的心情,仿佛是长期累积的压抑和苦涩轰然爆炸,一片片扎在心里,伴随着一个巨大气泡被戳破后产生的巨响,在脑中回荡。当晚我开车上了学校的后山,眼下是湾区的夜景,万家灯火中却没有一盏灯为我亮起,就像在那个时间节点,回顾我花在学习计算机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如眼前的灯火一般虚无缥缈。然而就在那个夜晚,我也清楚地知道,再多的感慨面对白纸黑字的成绩也是无力,第二天等一切过去,我也只能更奋不顾身地投入那黑洞般的学习。

越付出,就越期待;越失败,就越想反击。渐渐地计算机占据了我的全部生活,让我没有时间去和朋友相处,没有精力去顾及除计算机之外的任何事,然后猝不及防的,在考试中一次又一次地摧毁我对它所有的期待。或许是我太固执于最初的决定,或许是我不走到尽头就不死心,等到我开始思考“是否计算机真的适合我”,“我如此卖命却又一次次失落是否值得”,“将来即便从事了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我又是否能开心”这种种问题时,眨眼间已经过去了一年。那时,当我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继续前行,抬起头回望过去,我看见的是一个狼狈不堪的自己。

庆幸的是,我虽狼狈,但在我身边也曾有那么两三个战友陪我一起走过艰难险阻。大二下学期的每个周四下午,我都会和我的一位朋友一起去上计算机课,遇到不会的问题互相帮助,有人做伴仿佛时间也过得更快。下课后大多已是傍晚时分,每当我们走出计算机楼,夕阳映上脸庞,加利福尼亚耀眼的阳光,伴随着丝丝的凉意,送我们走上回家的路。

那是一阵短暂的却源自内心的平静,和在认真上完课后对自己小小的嘉奖。于是我们会在十字路口抽一支烟,腾起的烟雾在微风中很快消失不见,落日西下阳光照得我们睁不开眼,出了教室再也不谈课业,只是聊聊天,随之笑笑结束这一天。那是当我回眸时心生温暖的瞬间,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犯人们在屋顶喝啤酒的傍晚,那个瞬间他们感觉到自己仿佛是自由人——这也许不是一个好的比喻——然而我却也感觉到自己仿佛回到了过去,仿佛逃离了生活的怪圈。

陪我度过这般岁月的朋友着实可谓“患难之交”,只是在我大二结束最终决定放弃学习计算机后,他依然坚持走在那条我未走完的路上。最近和他闲聊,问起这学期计算机课的进展,他说无非是作业更多考试更难,我也只能勉强笑笑,心疼他如今要独自面对我还没能来得及面对的、更加险峻的未来。过了良久,他说即使他现在有希望进入计算机专业,他却更怀念从前,那时他把我看作是他的靠山,因此心里踏实,然而当时一起拼搏过的兄弟如今只剩下了他一个,不禁心生留恋。那之后我才突然明白,原来是非成败早已不再重要,即使这段学习计算机的路曾经走得是那么狼狈,即使在别人看来是那么无谓,当它给我留下的创伤慢慢退去,我依然把它看作是一段峥嵘岁月。

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我都从未后悔选择学习计算机,尽管对于一个像我这样把全部热情都投入进写作里的人而言,这决定显得异常不合理。但是我也不禁思考,当初是否应该一意孤行地走上这条道路,以至于前行的过程中撞得头破血流,停下脚步时已然遍体鳞伤。事实上,我从未把“学成计算机”当作梦想;相比起“梦想”,那更像是一个美好而飘渺的梦,给我希望又使我彷徨,然而固执的我却沉睡在那梦里迟迟不肯醒来。那也是一年后的今天我才明白,有种距离比所谓“梦想”更遥远,那便是盲目跟随潮流,追逐某个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梦,随之迷失在前人留下的杂乱脚印中,再也找不回方向,直到梦醒时分才发现原来自己还在原地,心中却已满是伤痕。

然而是梦,也是感慨良多的旅程;是伤痕,也是通往下一段路的大门。这段经历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使我具备了与计算机相关的技能,亦或是给我增添了学习计算机的背景,而是在于让我面对了人生中第一次完完全全的失败,一次无法回头、没有机会反击的失败;并且让我在跌倒后有勇气正视自我,正视这段苦涩的经历,以及这段经历里包含的所有付出和失落。最终让我能心平气和地讲述我的故事,再敞开心扉踏上人生的下一段路。

(0)

相关推荐

  • 叶圣陶的28堂阅读进阶课,拉开你与他人的人生差距

    读书是一门技术活儿. 如何阅读一本书?应该读些什么书?如何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如何让你读过的书,变成你的财富?--不弄懂这些,只盲从"开卷有益"的高论与"为读书而读书 ...

  • 如果,不擅长的事情也能做好

    有人说:自己工作没做好,是因为一直从事不擅长的行业. 遇到类似的问题,我通常会劝慰:人生短暂,一定要做真心喜欢的事情.实在不行,就换一份工作吧. 然而,很多人即使换了工作也难免还会遭遇很多挫折,那如果 ...

  • ​心疼!上辈子连环“杀人”,这辈子安徽学文?

    愿你 心中有梦想 眼中有温柔 脑中有哲学 ● 作者 |橙子      ● 来源公号|正经婶儿 这几天,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分数线也陆续出来了. 用衡水中学的一句话来说: 今天,很多土猪,要飞出大山了. ...

  • 高中苦读:我的人生高光时刻

    上学三部曲之二: 高中苦读:我的人生高光时刻 2021.08.02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确定了改革开放政策.就在这一年,我初中毕业考上了高中(但没考上中专,当时初中毕业考中专是很令人 ...

  • 中考各科目分值变化带来的影响

    原创甘肃罗达汇升教育咨询2021-04-02 14:28:10 2021年中考政策发生巨大变化,各科目分值也随之改变:中考考试试题总分变为740分:各科目分值变为语文.数学.外语各120分,物理90分 ...

  • 2020年5-8月科研(线上网络+线下实地),海外顶级教授带你做科研和发表论文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海外实地暑期科研大概率是做不了了.下面是海外牛校教授来中国带你做科研的项目,分为线上和线下实地两个部分,介绍如下. 01 项目收获 1.Evaluation/教授亲笔签署学生学术评估 ...

  • 唐尚珺,不一样的青春年华

    青春年华不应该只有高考!做人不能如此固执.自私! 知道唐尚珺也是非常偶然的事情,那天特别无聊在今日头条放映厅找电影看,突然推出一部影片<高十>,特别让我惊讶,因为之前广西的吴善柳已经够让我 ...

  • “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距,差的不是一般大,真是现实又扎心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参加高考的人就多达570多万人,当时高考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史,一类是理工医农,选择理工医农的学生占了大多数,有一句老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 这句 ...

  • 李鲁丨在硅谷,每颗新星都渴望成为下一个苹果或谷歌

    李鲁在伯克利校园 我作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邻近硅谷,身边自然不乏创业者,现成的就有一位好哥们,去年创立了一家叫Lino的区块链直播平台. 开始我并未在意,经常看见他没日没夜在宿舍里写代码,也不 ...

  • 李鲁丨小说,我写作的唯一方向

    李鲁和阎连科老师在一起 2018年夏天,我以应用数学和经济学双专业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却紧接着当起了一名记者.这个职业选择似乎不那么明智,毕竟记者和我的专业毫不相干,然而考虑到我写作上的才能和兴 ...

  • 李鲁丨关于写作,我妈教给了我什么

    李鲁|文 鲁稚的阳台(ID:luzhi66) 在一年多以前,当我第一次得知我妈开始指导其他孩子写作文的时候,我内心十分惊讶,因为记忆中我妈从未正式"教"过我如何写一篇作文.既然她没 ...

  • 李鲁丨毕业典礼,只能给过去一个总结,却给不了未来一个答案

    李鲁|文 鲁稚的阳台(ID:luzhi66) 关于毕业,我认为大学里丰富多彩又错综复杂的生活如果缺少了一个总结便草草结束,未免显得太唐突.如果说形式上的总结是毕业典礼,那么对我而言更独一无二的总结则是 ...

  • 李鲁丨我坐在海明威生前去过的酒馆,看着眼下和昔日的古巴

    李鲁|文 鲁稚的阳台(ID:luzhi66) 这个春假我从旧金山出发,经迈阿密,到古巴体验了为期一周的自由行.选择去古巴,一方面是图新鲜--在中美洲有很多适合短期游玩的国家,例如墨西哥.巴哈马.波多黎 ...

  • 李鲁丨对留学生而言,节日的意义是模糊的

    李鲁丨文 自从来到美国上大学,我已有三年未在冬天回过北京.偶然间在宋冬野歌的背景音乐里听到"请您抓好扶手,不要倚靠电梯,注意脚下安全,文明乘坐电梯",北京地铁出站的广播,突然觉得甚 ...

  • 李鲁丨唯有思考才是生活的出路

    李鲁丨文 回想起来,这个夏天我似乎度过了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个暑假--我圆满完成了在"NBA中国"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这是我的第一份实习工作,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我和十余位小伙伴 ...

  • 李鲁丨人生第一次,我独自在一个陌生的中国城市生活

    李鲁,20岁,现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6岁出版长篇小说<我去 中学>.19岁出版英文长篇小说 Salvation(<救赎>).现为<北京晚报>专栏作者. ...

  • 李鲁丨我终将回到原点(关于公路旅行的执念)

    李鲁,20岁,现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6岁出版长篇小说<我去 中学>.19岁出版英文长篇小说 Salvation(<救赎>).现为<北京晚报>专栏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