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课堂”是颗蛋
“生命课堂”是颗蛋
作者:李广生
探索和推广“生命课堂”这么多年,我也想给“生命课堂”一个严谨的规范的定义,至少是符合科研的基本范式的说法。尝试了很多次之后,不得不承认,到目前为止,我还不能。因为我发现,我所给出的任何一种定义,都不可避免会引起歧义,被一些擅长做理论研究的人进行学理和逻辑上的质疑。于是,我不得不放弃基于科研范式的“生命课堂”的定义,虽然这样做更有助于“生命课堂”登上大雅之堂,而转向实践,立足于真实发生的课堂,按照实践的逻辑表达我对“生命课堂”的追求。“生命课堂”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它不存在于概念中,而存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和一线教师对教育的执着探索中。
课堂是什么?
通常人们会认为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这一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统治了教育很多年。知识固然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把课堂视为传授知识的场所,过分强调知识,则使我们忽视了很多知识之外的珍贵的更值得追求的东西。我们都承认一点,其实用不了多少年,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都被渐渐淡忘 。当我们追忆课堂的时候,曾经为之费尽心思绞尽脑汁的知识变成模模糊糊的影子,甚至连影子都找不到。如果说课堂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那我们不得不承认,课堂的意义和价值是非常渺茫的,甚至是不靠谱的。至少,很多知识,而且是非常有用的知识,不需要通过课堂获得。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课堂,重新定义课堂,以此真正的建立课堂的尊严。
课堂是以生活为基础、学习为关键、生长为核心的环境和活动——我用这样一句话概括课堂。课堂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或一段固定的时间,不是一间教室或45分钟,课堂是一种环境,由一系列活动组成。课堂之所以是有个性的、有差异的,走进这个教师的课堂和走进另一个教师的课堂,之所以感觉到明显不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创设的环境不同、开展的活动不同。从环境和活动的视角定义课堂,更助于我们在实践中建设课堂。课堂不是一个物理概念,它是一个生态概念——课堂是有生命的。
生活的课堂
师生走进课堂,实际上是进入一种生活。这是一种与师生的日常生活虽然不同但绝不能割裂的生活,就像他们在家里,从一个房间进入到另一个房间,比如从餐厅进入到卧室,是生活场景的转变,但也是生活的延续。课堂与生活是一脉相承的,或是说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而课堂不过是生活的一个小房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师生是生活在课堂中。对!他们不是被封闭在课堂中,不是在课堂中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在课堂上,其实就是在生活中。
他们在生活中如何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就应该如何解决问题;他们在生活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在课堂上就应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就是对课堂的期许;他们不用走出课堂再去面对生活,他们在课堂上就与生活融为一体;生活中他们需要爱、理解、尊重、平等,课堂上他们就创造爱、理解、尊重、平等。
小孩子放学回到家中,父母通常会这样问他们:“今天高兴吗?”孩子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和学的怎么样之间,父母更为关注前者。当然,也有些父母会这样问:“今天学什么了,学的怎么样?”但他们得到的回答往往与“学”无关,孩子们会兴高采烈的向父母讲述课堂上发生的趣事,告诉父母喜欢哪个老师的课或讨厌哪个老师的课,还会向父母倾诉自己上课时的心情。即便是孩子自己,也是更加关注过得怎么样。
无论家长还是孩子,潜意识中都把课堂视为生活。如果教师硬是把课堂从生活中剥离出来而成为一座孤岛,硬是为课堂设置一道藩篱把生活驱逐在外,硬是违背生活的基本常识对课堂提出过分的要求,毫无疑问的将会受到家长和孩子的反对。孩子不喜欢某位教师的课堂,通常是因为不喜欢那种生活。而孩子喜欢某位教师的课堂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喜欢过那种生活。
一位任课教师,其职业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从一定程度上讲,他创造了什么样的课堂,就赢得了什么样的生活。课堂与教师的生活不仅是一脉相承而且是相互作用。教师对生活的追求会投射到课堂上,使课堂成为他想要的生活;教师对课堂的探索会影响到他的生活,使生活成为他理想的课堂。有人说教师的活法就是他的教法,反过来何尝不是如此,他的教法就是他的活法。
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将会进入到教师的生活中,并不会随着课堂的结束而结束。那些成功的教师、快乐的教师、幸福的教师,几乎无一例外的把课堂与生活融为一体,他们的生活中有课堂上结识的朋友,他的课堂上有生活中积累的智慧。因身体或年龄原因不得不离开课堂时,他们会恋恋不舍,内心充满伤感。那些在课堂上遭遇困境的教师,被课堂折磨的快要发疯的教师,其恶劣情绪也不会随着下课铃声而结束,他们的生活因为课堂的失败遭受困扰。
“生命课堂”是生活的课堂,生活是课堂的基础,课堂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从生活汲取能量、智慧和激情。
学习的课堂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学习,不是知识。知识结果,学习是过程;知识具有客观性,学习具有主观性;知识是接受别人的经验,学习是改造自己的经验;知识是用符号表征,学习是用实践支撑。课堂是学习发生的地方,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知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知识就是力量,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更是如此。对于一个人而言,如果说还有什么比知识更重要,那就是学习,因为学习可以为知识注入生命,让死知识变成活知识、有生命的知识。课堂是学习发生的地方,是让知识获得生命的地方。
事实上人们很愿意用是否获得知识评价课堂,而对于学习是否发生并不关注。人类发明了考试,用以考察知识的掌握情况,但人类至今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考察学习的进展情况。孩子们记住了,但是理解了吗?理解了,但是掌握了吗?掌握了,但是能够为我所用吗?他们看了、听了、写了,但是真的学了吗?他们学会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吗?上了那么多的课,那么长的时间在课堂里度过,学了那么多的知识,有多少时光是虚度,有多少知识最终成为垃圾?
学习,我说的是学习本身,并未得到真正尊重。正因为如此,教师会粗暴地打断孩子的阅读、思考和表达,会无情的压缩孩子观察、探究、讨论的时间,或是用诱惑或强制的手段,让他们接受一些既有的结论、观点。出于对知识的迷恋而不是对学习的尊重,人们对这些行为采取宽容的态度。人们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往往不是因为真的重视学习,而是因为学习能够带来分数、成绩和荣誉等等。
学习的秘密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秘密,虽然人工智能取得快速发展,但我们对自己是如何学习的、如何思考的还仅仅是一知半解。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脑科学专家,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很多成果,但它们不能直接作用于课堂。这些看似很高明的理论一旦和具体的孩子见面,便立即显出它们的不足。一部皇皇巨著可以为一位学者赢得学术上的赫赫威名,但是,它也许无法帮助一位教师解决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如何让孩子学起来。
心理学和脑科学虽然部分的揭示了学习的机理,教育家和社会学家虽然提出了教学的原则,但所有这些都依靠学习活动的支撑。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最简明的回答是:学习是在活动中发生的,没有活动就没有学习。但这不意味着有了活动就一定有学习。作为教师,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必须要考虑活动的目的性、趣味性、实践性、操作性、适应性等等。一个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堪称一项伟大的发明。而这项发明的意义,甚至要超过那些对我们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的某种产品的发明。
“让孩子在课堂上学点什么?”很多教师围绕这个问题设计教学,不由自主的就把某个知识的获得当成了目的。于是他们这样开始教学:“今天我们学习平行四边形。”“今天我们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今天我们学习楞次定律。”学习只是获得这些知识的手段,学习本身并没有价值,如果可以不通过学习而直接得到知识,甚至可以抛弃学习。能否用“做点什么”替代“学点什么”呢?——让学习本身成为课堂的目标,让学习活动支撑起课堂。
生命课堂是学习的课堂,在这里,学习受到最高的尊重,致力于学习的发生,致力于学习的深化。
生长的课堂
孩子们在课堂上会获得什么?假如他今天没来上课,躺在家里自己看教科书,会损失什么?孩子的学习生涯是由一节课一节课构成,教师的教育生涯也是由一节课一节课构成,课堂对于他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下课了,孩子们依依不舍,还在跟同学讨论、教师交流,他们在留恋什么?还没有下课,孩子的心已经飞了出去,他们无比焦急的等待下课铃声响起,迫不及待的冲出教室,他们在期待什么?课堂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能力,除此之外呢,有没有为他们的生命留下某种印记?
生长是课堂的核心,课堂上所有的获得,最终都要指向生命的生长。不要把知识的增加和能力的提高简单的和生命的生长划等号,虽然它们是生命的成长所必须的营养,也可以说是生命的成长所开出的花、结出的果,但生命的生长更强调一种内在的力量、人性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智慧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是由内而外的生命力的发展,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综合的发展。不仅要要关注孩子获得了什么,更要关注他们生成了什么;不仅要学习已知,更要创造未知;不仅要提高能力,还要发展素养……
生长是课堂的核心,意味着人是课堂的核心,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课堂是他们生命生长的摇篮。学生由少年而到青年,由懵懵懂懂而到意气风发,课堂伴随着他们的生命发育,课堂为之贡献了什么?是越来越勇敢还是越来越怯懦、是越来越自信还是越来越自卑、是越来越宽容还是越来越偏狭、是越来越开放还是越来越封闭、是越来越热爱生活还是越来越恐惧生活,是越来越相信世界还是越来越怀疑世界,是越来越会做题还是越来越会做人……我希望课堂上,孩子们获得力量,更有勇气面对未来、开创未来,为自己也为世界,创造更多的美好。
一节课一节课的上下来,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方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送走老生,迎来新生,教师能够从课堂获得什么呢?假如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如果没有生命的生长,教育人生岂不就是煎熬,不仅没有任何趣味可言,而且是浪费大好年华。但是,我们看到有那么多的教师从课堂收获到快乐和幸福,不只是付出的快乐,还有成长的幸福。孩子在课堂上进步,教师在课堂上生长。在生长的课堂中,孩子和老师是生命的互动、共同的成长。
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已经成为教育的老大难问题,严重影响着教育的健康发展。厌学的学生和厌教的教师碰到一起,教育的所有美好顷刻化为灰烬。那么多的孩子选择离开校园,那么的教师选择告别讲台,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看不到、感受不到生长的希望。有人说课堂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扼杀学生的灵性,有人说教师在课堂上奉献着青春的同时也被榨取着激情,有人说教育正在培养一批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人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背后站着争名逐利的教育。不关注生命的课堂日益成为杀手,而受害者不仅仅是孩子。
“生命课堂”是生长的课堂,关注生命的生长,赋予生命生长的力量。
综上:生活是基础,“生命课堂”是生活的课堂;学习是关键,“生命课堂”是学习的课堂;生长是核心,“生命课堂”是生长的课堂。这就是我所追求的“生命课堂”。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把生活变成学习,把学习变成生活,让生活与学习有机融合,最终的目的指向生命的生长。从“生命课堂”走出的人,不是生活的奴隶,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是热爱生命的人,有勇气也有能力对生命负责的人。
我想用一个三层同心球的模型描述“生命课堂”。它的最外层是生活,“生命课堂”扎根于生活,生活是什么样子,课堂就是什么样子,生活有多大,课堂就有多大;它的中间层是学习,“生命课堂”致力于真实的学习,基于生活的学习,我希望学习的一切都能从生活中来,又能回到生活中去;它的最内层,也就是它的核心是生长,“生命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追求生命的生长、焕发生命的活力。“生命课堂”是个美丽的同心球,生活、学习、生长围绕着共同的中心——生命。
其实,我更想说,“生命课堂”是颗蛋。蛋壳是生活,蛋清是学习,蛋黄是生长。在坚实的生活和柔软的学习的包裹中,是一个正在生长的生命!
如果“生命课堂”是颗蛋,我们就是孵蛋的人:)从“生命课堂”走出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