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4.11【2017-6-23】
【原文】
子曰:“孟公绰为(wéi)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wéi)滕(ténɡ)、薛大夫。”
【译文】
孔子说:“孟公绰的才能做晋国赵氏、魏氏的家臣绰绰有余,却不能胜(shēnɡ)任滕国、薛国那种小国的大夫。”
【微言微感】
晋国是大国,魏氏、赵氏是晋国大官,在他们家做家臣(也就是“老”)也是很牛的官。比如子路在卫国大夫孔俚家做过家臣,阳虎在季孙氏府上做过家臣,公山不狃是季桓子的家臣……
有一本书叫《二号首长》,书中的唐小舟是省委书记赵德良的秘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家都开玩笑喊“二号首长”。首长的吃喝拉撒睡,每天见谁不见谁的行程安排,包括一些家庭私事,都是“大秘”负责安排的。
再往前推,现在的“大秘”或者“二号首长”,过去叫“师爷”或者“管家”,也有叫“家老”“家臣”。当然,称呼不一样,工作也不尽一样。“家臣”比“管家”更牛,他还管工作上的事;比“师爷”也牛,他还管家里的事,还亲自带兵管钱粮,管理封地。
也就是说,孟公绰先生做赵、魏老,权力很大,地位显赫,很牛。
但是腾国和薛国呢?毫不起眼的一个小国。做这样小国的大夫,权利不大,地位不高,影响不大。
但是,孔子说:孟公绰做赵、魏老,绰绰有余,毫不费力,会做得很好。但是要做“弹丸之地”的小国大夫,却举步维艰,非常吃力,也干不好。
为什么呢?
什么是天才?什么是蠢材?这本没有本质区别。天才就是放对了地方的人才,而“蠢材”也只是放错了地方的人才。
毕加索是绘画天才吗?原本他自己并不知道,他打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诗人,他爱诗如命,废寝忘食地创作,希望得到大家赏识。然而很不幸,他的诗被鉴赏力极高的斯泰因夫人评得一文不值,批得他从此死了做诗人的心。于是,一位蹩脚的诗人消失了,一位伟大的画家诞生了。
我初中毕业时候,体育老师信心满满觉得我可以走体育特长生,但是很不幸,我名落孙山了。恩师很不甘心,动员我家长找找人,活动活动,毕竟我在门口。
很遗憾,我没有什么亲戚可以帮忙托关系,只好叹息放弃。
后来两个月,我拼命补文化课,竟然三级跳,成绩一比一次好,出人意料地考上了师范。
现在想想,我并没有体育天分,只能身体强壮,体育爱好而已。如果一本心思走体育,我充其量只能是一个普通的乡村体育教师而已。
后来,一起要好的几个朋友都在仕途春风得意,乡长、局长、县长的,很是风光。我还是一个“孩子王”。
我21岁就开始做校长,24岁手下教职工就有近百人,学生一两千人,在同龄人中,还是比较能干的。
有一次,一位老领导劝我转行,说我能写会说,吃苦耐劳,如果转行做个什么长,不是困难事。
我依然选择在学校,因为我的灵感,我的才华,只有在学校这块热土才会喷涌而出。面对师生即兴演讲,我可以滔滔不绝,行云流水,思维活跃异常,但是面对采访或者质询,我却常常无话可说。
我常常想,唐后主李煜如果不做皇帝,只是一个衣食无忧的词人,那该多么幸福啊!明熹宗朱由校如果不做皇帝,凭他那巧夺天工的木匠天份,还能没有饭吃?
明人吕柟的《泾野子》中有一个故事:
一老者有五个儿子,一个木呆呆,一个鬼精灵,一个眼瞎,一个背驼,一个腿瘸。面对五个不健全的儿子,老人没有悲观,没有抱怨。一番思考之后,他根据每个儿子的情况为他们各自安排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木呆呆去务农,面朝黄土背朝天;鬼精灵去做生意,只占便宜不吃亏;瞎眼老三去算卦,打扮起来蛮像样;驼背老四搓麻绳,正好低头又弯腰;瘸腿老五纺线织布,坐在织机前不用老走路。经老人这么一安排,儿子们倒也能安身立命,不愁衣食,哪一个也没有成为家里的负担。
五个儿子虽各有缺陷,但也各有长处,甚至可以说,其缺点所在也正是其长处所在:木呆呆的人不见异思迁、投机取巧,可以踏踏实实地把田种好;瘸腿之人更能坐得安稳,在织布纺线上花的时间与心思必然比一般人会更多。老人头脑清醒,直面现实,他用自己并不深奥的智慧,让一家人的生计得以维持。
鬼谷子说:“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
我们做教师的呢?教育者的使命,就是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可能性,并且尽可能帮助他们打开这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