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千年古镇一一蔡市老埠头
旧时凡有行船码头的地方,就称埠头,老埠头,就是老码头。埠头加上老字,必有两大要素决定:一是历史悠久。据《老埠头新加义舟记》记载:“潇水自九疑百折而入于永州北十里之老埠头,与湘水会合,为最古之名区。五代时设有镇,曰潇湘镇,明时改设驿丞曰湘口驿。驿前二水横亘,深阔若无限然,为吾乡所必经之要渡……”。五代是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居今有一千多年,故蔡市老埠头存在至少应有上千年的历史,所以潇湘古镇也可称千年古镇。二是要是当地的商埠交通要地。蔡市老埠头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蔡市镇南部,潇水和湘水在这里相汇,逆潇水而上可达永州零陵区(古称永州)、道县(古称道州);逆湘水而上可达全州;顺湘江而下,是可到衡阳(古称衡州)、湘潭(古称谭州)、长沙,经洞庭湖更可到岳阳(古称岳州)、武汉。从老埠头沿古道直走可到东安,往右可通冷水滩。如此重要的位置,在过去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想不发达都是不可能的!
有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故到了明代,老埠头就成了一个繁华的商业市镇了。铁器、木器在这里集散,布行、米行、油行、盐行、鱼行、竹木行、铁器行、杂货行,把个狭小的街道挤得满满当当;客栈、酒肆、茶楼的生意也异常的红火。街上繁华,码头上更是热闹非凡,港湾里泊满了船只,河中央船只往来如穿梭。码头上挑夫们来来往往地往船上搬运货物。此繁华现场一直沿续到解放后。
解放后,老埠头隶属零陵县岐山头乡,1984年零陵县撤销,岐山头划归冷水滩,1996年岐山头乡撤销,合并到了与之相邻的蔡市镇,至今仍是。
古镇现存的一石碑上详细记载了潇湘古镇的来源。
千年古镇自然少不了一些传奇与传说,这里是草圣怀素的故乡,也是红六军团略江口转兵的著名渡口。1934 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屡战失利,未能打破国民党的“围剿”,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先行突围西征,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寻找突围路径。10月10日,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红六军团、中央红军长征先后经过永州,在永州写下了特殊的历史篇章。这里曾是1934年8月23日深夜,红六军团主力到达蔡家埠的略江口,准备从这里渡过湘江。
湘军刘建绪部已判明红军抢渡湘江的意图,早已在湘江西岸的重要地段构筑碉堡工事,又在湘江浅水区安装铁丝网,并将祁阳县到零陵沿江一线所有船只劫持到湘江西岸。此时,又正值湘江涨水, 河宽水急, 红六军团无法抢渡。
8月24日凌晨, 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在零陵县蔡家埠湘江东岸的略江口召开临时军事会议。会议根据当前面临的实际情况分析后决定:改变在略江口强渡湘江的计划,部队迅速向东转移,进入纵横八十里、森林密布、山峦迭障、敌人防守较弱的阳明山区,寻找有利时机消灭追击之敌,并以此为依托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
红六军团从略江口回师向东,进入阳明山。但是,进入阳明山后, 发现这里地瘠人稀、物资匮乏、活动区域狭小, 不利于发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根据地。25日晚,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在阳明山歇马庵召开会议, 决定放弃在阳明山建立根据地的计划, 东出白果市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回师转战调动敌人, 然后经道县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渡过湘江。
26日晨, 红六军团奇袭国民党黄珠田守防队哨所,紧接着过接龙桥, 翻过马迹坳, 早餐时分进入白果市街, 并将司令部设在街上邓甲告家。同时, 红军指战员攻占阳明山特别区公所和旭日乡公所, 缴敌步枪13 枝, 活捉刚上任的国民党阳明山特别区区长奉明托, 并立即召开审判会, 处决了这个血债累累的前阳明县县长。
稍事休整后,红六军团绕过敌第十五师侧翼, 于当日下午急转南下。8 月27 日午后,行至宁远老鸦岭村旁的黄沙坪,此时, 红六军团已从宁远县完全撤出阳明山区。
驱车从冷水滩来到老埠头,一到村口,一棵上百年的稠李象一把巨大的遮阳伞矗立在路旁,好象在欢迎着大家的到来。沿着古道边走边看,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修的乡政府、乡电影院、乡卫生院、乡小学等体制内单位旧址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再往里走,就到了昔日的古镇老街。一条青石板路一直铺到老埠头街上,街不长,不过几百米,没有高高的院墙,没有精美的雕刻,临街有序地排列着简朴、低矮、古老的木质结构的房子。感触斑驳的墙壁,透过岁月的沧桑,依稀可以感觉曾经的繁华,青石铺成的街道被岁月打磨得锃亮,柜台、铺名、酒肆、旅馆依稀可辨。
古街石板路
老乡镇政府
老乡镇电影院
老乡镇卫生院
老乡中心小学
老屋场景。
斑驳的古建筑。
沿石板路走到河边,就是老埠头码头。站在码头的石阶上,遥望着不远处的萍岛,湘水与潇水在这里来了个亲吻,然后汇成湘江源源不断地向北流去。
看着千里潇湘碧波荡漾,童年时的情景浮现在我的脑海。一串串顺流而下的木排,一只只张着风帆的货船,和着放排汉的号子和船工的摇撸声,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谱写出了一代代勤劳勇敢潇湘儿女的奋斗史。更有那两岸绿水青山,伴着朝霞与孤鹜齐飞;渔舟唱晚,独钓寒江雪的潇湘美景,不禁使人吟颂出宋代诗人陆游“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著名诗句来。
古街、古码头、古树,是老埠头潇湘古镇三大标志,据悉,古镇现有古宅20余幢,石板路150米,古樟树20多株。其中最老的一棵樟树已上千年,五人合围才能将其抱住。据当地群众介绍,当地村民为造了一艘大木船用于过渡,仅用该树的一小分枝就够了。至今古樟树上还有一口锅大的疤,就是最好的佐证。
千年古樟树。
古树群
离码头不远有一座老人桥,老人桥横跨刘家涧子,建于明朝,距今五百多年,涧水河上石拱桥长8.8米,宽3.2米,高5米,跨度2.5米,桥不大,却是老埠头潇湘古镇的历史见证者。
古镇已于2011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入冷水滩区“十二五旅游规划”重点项目,并立碑保护。
修建后的古镇新面貌。
江水长流,花开花榭,世之常情。古镇昔日的繁华美好,随着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已如昨日之水一去不复返了。但那些陈年斑驳的民居,那些被踏得青光溜亮的石板路与鹅卵石铺就的湘桂古道,那些古樟树,那些石碑,仿佛都在告诉后人千年潇湘古镇曾经呈现的繁华景象,绝对是历史的原真。生于闹市,劳于生计,当你身心疲惫之际,不妨放松心情来到这昔日繁华的古镇,看着那些历史的见证者,想象先辈们昔日生活场景,触发你的灵感,也许是一汁心灵治愈的鸡汤。沿着古道,按照石碑上所指引的路:转弯走冷水滩,直走乡村东安……
唐天波原创于2019年7月6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