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命拴在裤带上曾经的关中——挡井人
陕西关中地区,黄土深厚,河流稀少,曾经的关中农村,生活用水大多是靠水井。
而古老的关中地区的井水,都是从地下蓄水层的泥沙中过滤出的,数十丈深的水井,绳索的晃动、沉重的木制水桶的磕碰,井下泥沙日积月累垮塌,到一定的程度,水井就因为泥沙的沉积超过水位限而报废!
—木桶(拍摄于“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内)
睿智的关中先人发明了“井档”,就是用非常耐腐蚀的“青砖”,切割成的梯形体,在井下以“上底”(短边)在内,“下底”(长边)在外围城的多边形,一层一层的垒起来,结实的“青砖”做成的井档,有效的阻挡了水桶、绳索对井壁的磕碰,泥沙就尽可能少的垮塌,有效的保全了水井的寿命。把“井档”成功的安置于水井底的师傅就是——挡井人。
我们村位于礼泉东部,三十多年前使用辘轳绞水的时候,二十多丈的“痲质”井绳,必须两个壮劳力才能抬动,而在这样的条件下,“挡井人”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挡井人的工作大多在冬天,地下水位下降,当井水不能满足全村人的时候,生产队长就央人请来挡井人,给水井进行维护。印象中有一位四川的“挡井人”,口碑非常好,经由他挡的井使用期限长,隔几年我们村子就请他来。
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挡井师傅即将上井的时候,他非常勤快的爱人就会生起一堆旺旺的火,我们小伙伴就非常开心的围在旁边,看着被两个壮劳力费劲绞着的辘轳,吊着的挡井师傅上来后,师傅先坐在井口喘着气,摘下头上的“柳条帽”,四川女人迅速的接着,我们村的队长和会计不顾师傅身上的泥水,赶忙搀扶着他离开井口,挡井师傅解开绑在身上的井绳,浑身冒着热气快步走向火堆,这时“老先生”大伯就呵斥着我们小孩子走开,让挡井师傅赶紧烤火。
师傅脱下的衣裤被四川女人用手稍微一拧后,黄乎乎的泥水哗啦啦的流着,队长、会计帮着给师傅递过来干净衣裤,四川女人端着焦黄的“油饼”是我们小孩子最为羡慕的东西,看着我们一个个“贪婪”的眼神,老先生大伯又一次呵斥我们“起来,看啥呢!师傅是拿命拴在裤带上挣下吃的,你们走远!”
有一次,看见挡井师傅刚刚水井就一脚踹倒了四川女人,从队长和会计的劝架中才得知,是没有揉匀的“碱面疙瘩”让挡井师傅发火了,看见凶巴巴的师傅,我们也害怕了躲得尽量远地,却又忍不住继续看着师傅手中的吃食。
看到师傅吃着油饼,喝着“烧酒”,不时地打颤的样子,我至今记忆犹新。后来,老先生大伯告诉我们:井下暖和,师傅干活出力,上了井冷得难受,不喝烧酒是不行的,打颤是师傅受冻了。每年挡井时候的井绳都是新买的,结实的井绳也是给师傅安全的保障,二十多丈深的井下,任意一个小东西的掉落,都会使挡井师傅毙命,因此博学的老先生大伯说,挡井师傅是“拿命拴在裤带上”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勇敢的挡井师傅更加受到我们小伙伴的崇敬。
挡井师傅不仅仅是为我们一个村子工作,几十年前,广袤的关中平原靠的是挡井师傅们的辛勤劳作,才会有甘醴的井水。现在,全国性的给水工程的推进,高大上的自来水进入千家万户,迈步幸福生活的关中农村人,再也不用扳辘轳吃水了。
——随处可见的国家给水工程的供水水塔
危险的行当——挡井人,也早已消失了。勇敢的四川大叔,当年围着看你吃油饼的小孩之一,还记得您和同行们艰辛的工作,在这全国人都过得幸福的时刻,也祝福您安享晚年,幸福安康!
郑重声明:尊重原创作者成果 转发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