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折腾,只是为了善始善终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一眨眼又过了一个学期。”一个学生在最后一次课的作业上用这句话表达她的感慨。其实我也有同样的感觉,开学第一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到现在刚刚勉强能把每个学生的名字喊出来,能够对绝大多数学生有所了解的时候,却不得不和学生说再见,还真有些舍不得结课的感觉。这种感觉对我而言很难得,也弥足珍贵,我想也一定会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中。
以往,在学期的最后一次课,我是不会让学生做作业的,因为学生也不会乐意在最后一次课做作业。不做作业,学生很开心,我也落得轻松。但是,这一次,我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狠狠地折腾他们一下,不仅布置了作业,还一下当堂让他们做了两项作业:一是让他们写出课程反思报告;二是说出一个本课程对自己生活真正产生影响的知识。
02
我为什么既要他们写还要他们每一个同学都说呢?这与我贯穿在整个课程的教学理念有莫大的关系,因为从第一次课开始,我就不断地激励同学们要学会表达,在敢于表达的基础上逐步变得善于表达。
我曾和同学们分享过德雷克·博克在《回归大学之道》上强调的大学生应该培养的几项能力或素养。他认为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间培养好自己的表达能力、批判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适应多元文化能力、公民意识以及全球化素养。在这些能力和素养中,德雷克·博克把学会表达排在最前面,认为大学生首先要培养自己精确而优美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清晰而有说服力的口头表达能力。
为了帮助同学们培养起良好的表达能力,我从学期伊始就不断地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能够培养表达能力的活动中,也布置了相当多的作业对他们进行训练,不仅要求他们写两篇经典书籍的读后感并在课堂口头分享、写对管理者的访谈记录并分享,让他们以团队形式做ppt分享不同企业的文化,还让他们做创业策划以及模拟招聘等。当然,最让他们觉得耗时耗力的是拍摄和外国人交流的视频。
有同学对我说:“老师,你这门课的作业真多。”的确,这些作业中的每一项都要折腾掉他们不少时间和精力,何况他们还要费力去啃有砖头厚的大块头英文教材呢。但让我十分开心的是,绝大多数同学都较高质量地完成了作业,并且少数同学表示自己认真把英文教材全啃了下来:“开学的时候,看到这么厚的英文教材头都大,觉得自己不会读几页,没想到我竟然全部读下来了,我发现我不仅学习了管理学知识,还提升了我的英语阅读水平,现在见到英文书籍再也不怕了。”
03
我听到学生说“不怕”的时候特别开心,因为恐惧是阻碍人进步的心魔。很多同学就是因为害怕而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其实很胆小,就怕说话时大家都看着我的脸,总觉得自己说得会错,每次脸都胀得通红,所以没有老师喊我发言的话,我永远默默地坐在位子上做一名旁观者。”正是因为这种恐惧产生的紧张,很多同学缺乏口头表达的训练,虽然在内心也知道自己需要提升口头表达能力,但一直迈不出第一步,“我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也认真地组织自己的语言,也想和他们一样勇敢地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堂课思想斗争了很久,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下课铃响了……”,当然,随着课程的推进,很多学生逐步适应了主动发言的节奏,“几乎每位同学都踏出了那一步,我也不例外,每一节课我都逼自己发言,哪怕说得少,或是没什么意义,但勇气、自信增加了。”
如果不和学生交流,不听学生反馈,根本无法体会到学生在课堂上微妙的心理变化。有时老师一个简单的眼神或是随意的话语,可能就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我想到第一节课,在我回答完问题后,您问了我的名字,这多多少少让我觉得有一种特殊的感觉。现在回想这件事,我认为和霍桑实验一样,因为觉得自己被关注了,表现欲望上升了。按照那个日本管理大师三种火(注:稻盛和夫的自燃型、他燃型和不燃型的人)的比喻,我应该是需要被点燃的火焰,老师您就是点火者了。”
“努力记住别人的名字”是多么有用的管理原理呀,仅仅因为记住了学生的名字,学生就可能有了非常大的学习动力,“因为老师认识我,我就有一种压迫感,如果不好好学习,就觉得内心有愧,所以每天都坚持读英文教材,每次课上都主动发言,现在我就变得更加自信了。”
当然,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像她一样积极主动,总是有些同学因为各种恐惧而不敢或不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且在两个班级中的表现也不一样,一个班级整个学期都有同学积极主动发言,并逐步感染和激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讨论发言中。
然而,另一个班少数几个同学的积极主动发言并未能激发更多的同学参与,以至于我打破了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不点名让学生发言的惯例,竟然也有几次点名让学生发言了,因为我意识到坚持所谓的惯例不如让学生得到更好地锻炼实在。即便是我点名喊同学发言,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也不可能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为了不落下一个同学,最后一节课,我决定使用“强迫”的方式,让每一个同学都在写完课程反思总结后,再口头表达自己的一个最大的收获,用折腾他们的方式结束这一学期的课程。
04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有个好开头固然很好,但能慎始慎终更好。我在最后一次课还让学生又写又说,估计他们要“心怀怨恨”地牢牢记住这门折腾他们的课了。就如一位学生写道:“刚开学的时候,我以为老师说的‘把课堂交个学生’只是一句客套话,上了几周课后,我才发觉老师是真正想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一学期下来,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学会更好地表达和自学。”“老师连最后一次课也把课堂留给我们,让我们真正地感受到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重要。”
如果不让学生写课程反思,我根本不清楚学生对我的怀疑,“我原本以为老师开学就布置的视频拍摄作业会不了了之,没想到十几周后,老师依然按计划让我们找外国人拍摄视频,我们小组很兴奋地开始了工作,主动去寻找外国人访谈,最后做出了不错的视频。”
当然,我更开心地看到一些同学写出对课程不足之处的真实想法,“我觉得老师花很多时间让大家表达观点虽然很好,但我还是习惯于老师带着我去梳理书本上的知识点。”“我感觉老师激励大家主动发言是想锻炼我们,想让我们自我突破,但我还是希望老师能够喊我发言,那样我就会觉得心安理得了。”“我能感受到您想尽办法,利用各种形式活跃我们的气氛,调动我们的学习热情,但效果还是不好。教学相长,教与学相辅相成,传统的教学模式自然时有问题的,但您的方式也未必十全十美,但这种敢于突破的态度已经让我惊喜了。”
课程结束的时候,我通过对学生的折腾,看到学生认真地反思这门课的学习经历,真实地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这不仅帮助我了解这学期教学的得与失,更能帮助我在下一轮的教学中更好地激发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是教学相长。从这种意义上讲,我觉得我不再是教师,反倒成了学生们的学生,或者是朋友。感谢一位同学所说的“我们的课堂氛围很轻松愉快,什么问题都可以和老师交流,感觉不想是师生,倒像是朋友。”
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我觉得我的教学改革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我期待着下一轮课程的到来。
公众号
安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