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慢性荨麻疹妙方
治慢性荨麻疹妙方
提要: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临床上多发于女性,尤以中青年为多见。本病西医除给以抗过敏、封闭、自血疗法外,尚无确切疗效。中医在治疗本病时,各家辨治不一,我在临床上多年应用治疗皮肤病“扶正祛邪”的基本治法,采用明代陈实功所创“消风散”,元代医家危亦林的“玉屏风散”为主方加减,以脏腑辨证统之,取得较好疗效。
一、慢性荨麻疹概述:
1、慢性荨麻疹中医无此病名,称为“瘾疹”,则认为是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造成。由于人体正气相对虚弱,且患者体质各异,或内有食滞、邪热,复感风寒、风热之邪;或平素体弱,阴血不足,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气血被耗;或患有慢性疾病(如肠寄生虫、肝炎、肾炎、月经不调等)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交争而发病。
2、慢性荨麻疹现代医学(西医)认为,本病病因复杂,与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产生变态反应有关。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常不定时地在身上、脸上或四肢发出一块块红肿且很痒的皮疹块,常常越抓越痒,越抓越肿。发作次数从每天数次到数天一次不等。
二、慢性荨麻疹典型症状:
皮肤迅速出现风疹块(风团),在风疹块出现前几分钟,局部常发痒或有麻刺感。有的病人在风疹块出现数小时或一两天内全身可能都有一些症状表现,如:食欲不好、全身不适、头痛或发热。典型症状风疹块扁平发红或是淡黄或苍白的水肿性斑,边缘有红晕。有时,风疹块呈环形可称环状荨麻疹,几个相邻的环形损害可以相接或融合而成地图状,可称为图形荨麻疹。有时,损害中央有淤点,可称为出血性荨麻疹,肾脏及胃肠可以同时出血。风疹块中有水疱时称为水疱性荨麻疹。有大疱时称为大疱性荨麻疹。有时,水疱或大疱发生于似乎正常的皮肤上,但常有红晕,这类风疹块较易发生于儿童。
三、我的治疗经验妙方:
1、古方玉屏风散:本病的风疹块常反复发作,瘙痒难忍,缠绵不断,我用古方玉屏风散对慢性荨麻疹有显著效果。玉屏风散为中药名方,由我国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可敛汗固表,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现代研究表明,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之功效,有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美称,临床在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①组成:防风1两(30克), 黄芪2两(60克,蜜炙), 白术2两(60克);
②服法:每次9克,温开水送服,一日2次,1周一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目前药店有玉屏风颗粒售,临床观察不如原中药配制的效果好。
2、临床经验妙方:采用明代陈实功所创“消风散”;元代医家危亦林的“玉屏风散”为主方合用,辨证施治加减。
①组成:药用黄芪、首乌、白术、白芷各15克,当归、白藓皮、丹参(后下)各12克,赤芍、防风、蝉蜕各10克,鸟梢蛇(研冲)9克,川芎、甘草、全蝎(研冲)各6克。蜈蚣(研冲)2条。
②临床辨证施治加减法:
儿童用药量根据年龄酌减。
风寒胜加麻黄、桂枝、透骨草,去丹参、赤芍;
风热胜加青蒿、野菊花、白花蛇舌草、牛蒡子、薄荷,去当归;
湿热胜加黄芩、黄柏、苦参、地肤子,去黄芪;
热毒甚加金银花、大青叶、黄连,去川芎;
血瘀重加桃仁、红花、泽兰,
血热加紫草、槐花、丹皮,去白术;
气血两虚加党参、白芍、熟地、大枣,去全蝎、蜈蚣:
瘙痒剧烈加白蒺藜,浮萍、荆芥、苍耳子;
疹块难消加皂角刺、秦艽、浙贝母、路路通:
病程冗长(持续时间过长)加三棱、莪术、水蛭;
反复发作加地龙、僵蚕、水蛭;
久治不愈加白花蛇、穿山甲、九香虫、地鳖虫。
③服法:每天1剂,水煎4次,分早中晚及睡前温服。
④外洗:将上药渣加水浓煎,滤液擦洗患部再浸泡15分钟,早晚各1次。3周1个疗程,直至疹消痒除。
⑤禁忌:避风寒、忌生冷、香燥、煎炸、海鲜、蛋品、牛奶、饮料、酒类、辛辣之品。孕妇、月经过多者及有出血性疾病禁服。
⑥功能:祛风散寒,清热除湿、凉血解毒、活血通络、化瘀消肿、益气固表、养血和营、去痒止痒。
⑦疗效:轻者1个疗程即风团消、瘙痒止;重者2~3个疗程疹块及瘙痒消失,皮肤划痕试验阴性,血常规复查嗜酸性粒细胞降为正常。
附:陈实功的治风湿疹之名方:消风散
临床观察众多的消风散同名方中,明代的医学大家陈实功所著的《外科正宗》里的消风散较为有名。本方由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一钱[各6g] 甘草和木通各五分[各3g]。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远服。功用是疏风养血、清热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