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转千回为《转身》

百转千回为《转身》
2015年11月初,接到教研室徐老师电话,说有个沿江七市作文开课活动,让我去磨练。向来怯场又自觉浅陋的我,一时竟不敢接受,迟疑两三分钟后,我还是发短信回复徐老师:我试试。徐老师当下把活动通知和承办此次活动的中学——常熟昆承中学八年级(3)班的学生作文电子稿发给我。
初心未转。打印好电子稿,一看整整三十篇,畏难之心先生,索性束之高阁,用拖字决麻痹自己。然而,看或不看,想或不想,作文就在那里。不管玩石自娱还是出游会友,开课活动的通知总如影随形,缠绕心头。看来想要洒脱,要么心无挂碍,要么胸有成竹。心里开始琢磨,我选什么点呢,选什么点呢?
时间总不饶人,一转两周过去。江苏省全民阅读推广会在小城江阴举行,会上偶遇徐老师,徐老师随口问道:“课备得怎么样了?”整个人发窘,懵懵然应答,“紧张备课之中。”回去翻看日历,距12月9日开课还有三周。惶恐也好,紧张也罢,必须坐下来好好读作文了。
灯下读学生作文,圈点,记录,归纳,分类,从抄诗本上录入到电脑,做完这些,第一个开工的夜晚已经深了。选什么点呢?审题,选材,布局,立意还是语言?睡下去,学生那一篇篇作文还在脑子里徘徊不去。
初转开始,便停不下来。七转八转,初备,再备,三备,四备……请教同备课组老师,听取每一个有益的意见,不断添加和删改内容。不久有个深圳向浩语文工作室来澄上课,正好也是作文课。会场遇见去二中交流的周丽英,和她商量立意提升讲评的是否可行性。周丽英指出立意是否准确,是基本要求,至于立意提升,是不是要求深刻或新颖呢? 一些新的疑惑和问题又产生了:准确的评价、深刻的标准、新颖的尺度又在哪里呢?学生要通过哪些活动才能达到在原来基础上立意的提升?
赴上课前一周,学校刘教导联系了梅老师以及黄厚江名师工作站成员一起来磨课。一堂课下来,感觉两个字:赶和隔。群策群力,说了不少意见,记在本子上重新整合和思考。心里决定,下周去常熟上课前,再磨最后一次就上阵吧。
12月9日,下着冷雨。我们一行奔赴常熟昆承中学,和学生短暂会面之后晚餐。晚餐后,约上敔山湾中学郁老师,峭岐中学张老师,临港实验张老师,给我最后一磨。郁老师为人真诚坦率,此番才得以一见,凡有疑虑处,无不一一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改至结尾处,郁老师请徐老师来最后定夺。最后一转,竟是徐老师将气脉打通,点出契机的价值应在结尾体现。大家散去,剩我对教案琢磨,至深夜三点仍然无眠,凌晨方睡去。
12月10日,上课种种,悲喜得失,不一而论。百转千回,终于尘埃落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