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只待有缘人

最初读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最爱文中关于景物的几段描写,如文初“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句,一个”忘“字便道破事出意外,而这意外对于当时迷路的渔夫来讲是未知继续走下去是好是坏。在心怀忐忑中”忽逢“二字顿时让人有绝处逢生之感,恰恰妙契”缘“之可遇不可求。想像中,一个孤单的渔人在沿着溪水行走了不知道有多远的路时,忽然见到一大片桃花林,心情应该会先是惊讶转而惊喜万分吧。而后面描写桃花林景致的文字更是美仑美奂,寥寥数笔,将一幅芳草萋萋桃花灼灼的春天画卷勾勒描绘的色彩绚烂风光迷人,但在这桃花开的热热闹闹、落英飘的纷纷扬扬的如梦如幻般的景色中,却又隐隐透出一种远离世俗的清幽静谧。不管是脉脉的清溪水,还是青青的碧草地,亦或者是热烈开放的桃花,都在这山水之间静静遵循着四时的自然规律,流淌着、枯荣着、开谢着,尽管这样的美景并不会有几人有缘得见。
  
渔人此刻的心情应该是欣喜的,也是好奇的,在这桃花林和溪流的尽头会是什么呢?会不会是比这里更加美的人间仙境?“欲穷其林”中的一个“欲”字,道尽了世间人心。读到这里时,我不禁掩卷沉思,换我是渔人,我会不会沉迷于桃花林的美景而止步不前,不再对前路怀有好奇之心呢?这美丽的桃花林又多像人生的一个小高峰啊,几人能够做到急流勇退呢?走下去,走下去,内心仿佛有个声音在蛊惑着人心,于是,走向了未知的前路。我如此,大多数世人如此,渔夫亦如此。不过,渔夫是幸运的,因为前路等他的是那个世外桃源。在极其狭窄的山洞中走了不知多久,突然见到明晃晃的阳光,发现洞外自有天地,一切豁然开朗。
  
我们无法得知渔夫望着突然跳到眼前的景色时是怎样的心境,眼前大片平旷的土地、一排排排列整齐的房屋村舍,还有那良田、美池、桑竹,这一切的一切,落入渔夫的眼里,他会不会想到那个外面的世界?会不会下意识的将这里同他的家乡做对比?也许会吧,也许还会心生羡慕。而更让人羡慕的,却远远不止这些,那纵横相通的田间小路,那鸡犬相闻的街巷都会让渔夫想到这里与家乡的区别吧。尤其是来来往往的行人无论长幼,均是一副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神情,这样安宁淡然愉悦的心情,是远离了战祸远离了苛捐杂税远离了世俗尘嚣的人才能拥有的。而“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等字句,看似轻飘飘不着力,却写尽了在这远离世风的地方,人们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
  
在这样风景秀美民风淳朴邻里和睦相处的地方生活着,又何必知道如今是何世呢?就让山中一直无岁月下去吧。而那个误入其间的渔夫,又何必念念不忘着外面的世界呢?以前读这篇文章时,总想不明白渔夫为什么不选择在这里终老。随着年龄增长,内心深深的悲哀着:也许,换我是渔人,也是会选择出去的,桃源虽好,终究不是家乡,离家久了,总会思念吧。就算是真正的仙境,住久了仍旧会习惯,而习惯后,便忍不住想起那个并不完美的人间,才会发现,原来在世间经历的那些苦难,也是我们一直的眷恋呀,只有经历过苦难,才能更好的体会安宁幸福的可贵吧。
  
走吧,走吧,沿着来时的路,回到出发的地点,回到人间。但内心却又满是不舍,那就留下记号,能够让我在再次厌烦了俗世凡尘时随时被指引回到这个世外桃源。。。
  
当真正的回到了生活的地方,见到这样丑陋的人间,忍不住就想起桃源,忍不住就向众人提起了桃源,但是,没有到过桃源的人们不停的嗤笑着那个往日便委琐卑微的渔夫,觉得他一定是发梦讲胡话呢,世上哪里会有桃源呢?这个渔夫一定是骗人的!渔夫信誓旦旦的对众人一遍遍讲着他误入桃源的故事,讲的如此真实,太守半信半疑的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只有在梦中才有的桃源,却并没有找到。
   
那些记号呢?渔夫迷惑着,寻找着,却怎么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当他再次向人们讲起他误入桃源的故事时,人们不再当他是说胡话,而直接当他是疯了傻了。被嘲笑的久了,连渔夫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到过桃花源这个地方,而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桃源了。
  
南阳的刘子骥,是个超凡脱俗的人,他听说了这件事情后,相信了渔夫的话,相信世界上有那样一方净土,叫做桃花源。他兴致勃勃的做着准备,计划前往桃源,定居终老,但还没有等到他出发便病死了。世界上最后一个坚定相信有桃花源的人也死了,那片桃花源也便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缥缈的梦。
  
世上真的有桃花源吗?没有吗?有与没有重要吗?
  
就算是有的话,那也只能随缘指引才能到达吧,不由想起多年前我曾写过的一幅关于桃花源的楹联:
  “津渡迷失,渔叟偶成不速客;
  春秋更替,桃花只待有缘人。“
  
千百年不过一弹指,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名叫桃花源的地方,桃花依然怒放着,怒放着,固执着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