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失弛缓症的有哪些症状、症状评分以及病情评估方法介绍

1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症状评分系统(Eckardt评分)

2影像学检查评级标准

Ⅰ级(轻度)食管直径<4 cm;

Ⅱ级(中度)食管直径为4~6 cm;

Ⅲ级(重度)食管直径>6 cm,甚至弯曲呈S形(乙状结肠型)。

3食管动力学评价标准

食管测压仍是诊断贲门失弛缓症的金标准,通常表现为食管平滑肌蠕动消失, LES松弛不全, LES压力常显著增高。依据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结果,贲门失弛缓症可分为三型:

Ⅰ型(经典失弛缓症)表现为食管蠕动显著减弱而食管内压不高;即吞咽动作未引发有意义的食管压力改变。

Ⅱ型表现为食管蠕动消失及全食管压力明显升高;即吞咽动作引起食管全段同时增压。

Ⅲ型表现为食管痉挛,可导致管腔梗阻。吞咽动作引出异常的、导致食管腔闭塞的收缩或痉挛。

I 型(经典型):中位 IRP>正常值上限,100% 吞咽为无效蠕动;

II 型(变异型):中位 IRP>正常值上限,100% 吞咽为无效蠕动,食管增压吞咽 ≥ 20%;

III 型(痉挛型):中位 IRP>正常值上限,100% 吞咽为无效蠕动,DCI>450 mmHg 的早熟收缩吞咽 ≥ 20%。

在检测过程中通过患者咽水来评价食管动力功能,即让患者每次吞咽温水5ml,共10次。

解读1:常用技术参数

综合松弛压(IRP)指自上食管括约肌吞咽开始10s时间窗内,EGJ连续或不连续4s的最低松弛压。IRP相当于传统测压技术中的LES松弛残余压,用于评价流出道是否梗阻。

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指近端食管与远端食管形成的低压槽至EGJ近端之间的食管长度、食管收缩幅度和时间的乘积,用于评价食管蠕动收缩的力度。

收缩减速点(CDP)指远端食管推进性蠕动收缩速度减低点,为远端食管S2段和S3段之间的交点。

远端潜伏期(DL)指上食管括约肌松弛至CDP的时限。

DCI、CDP和DL用于评价食管体部蠕动收缩功能。与旧版相比,新版芝加哥标准中不再应用收缩前沿速度(CFV)这个参数。

解读2:EGJ流出道分型

EGJ主要是由下食管括约肌(LES)和膈脚(CD)两部分组成。新版芝加哥分类标准分别阐述了EGJ的形态和压力。

EGJ形态分为3种类型(图):类型Ⅰ,LES和CD重叠,表现为单峰;类型Ⅱ,LES和CD不重叠,表现为双峰,纵向距离1~2cm;类型Ⅲ,LES和CD不重叠,表现为双峰,纵向距离大于2cm。

类型Ⅲ提示存在食管裂孔疝,并且可依据呼吸转折点(RIP)的位置分为a、b两个亚型:RIP靠近CD者为a亚型,RIP近LES者为b亚型。

计算EGJ压力时应考虑呼吸对EGJ压力的影响,简单的计算方法是以胃内压为基线,分别计算3~5个呼吸周期吸气相和呼气相时EGJ的压力。EGJ吸气压是指吸气时EGJ的最高压,EGJ呼气压是指两个相邻吸气中点EGJ压。

IRP>15mmHg(正常值<15mmHg)提示EGJ流出道梗阻;在除外机械性梗阻后,可考虑诊断贲门失弛缓,再根据食管动力的特点将贲门失弛缓分为Ⅰ、Ⅱ、Ⅲ型。

该分型可用于判断手术疗效:Ⅱ型患者疗效最好,而Ⅲ型患者对手术治疗反应最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