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跟拍了6个中国00后少年:孩子之间的差距,不是天赋和家境,而是......

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天才的诞生,只是因为天赋吗?
这个问题在纪录片《小小少年》中,得到了解答。
摄制组拍摄了六位在自然、科技、艺术、运动等不同领域天赋异禀的孩子。
在这些小小的身躯里,装着丰盈而舒展的灵魂。
连大人都佩服他们做事情的热情和动力。
这部纪录片获得了白玉兰最佳纪录片奖,
获奖词是这样的:
“在近距离探寻孩子们的奇趣生活和喷薄热情后。
我们惊叹,即使生活境况复杂多样,
孩子们仍然拥有顽强的精神和力量。”
一口气看完了整部纪录片,生出许多感慨。
不仅感叹于少年的真、少年的热烈、少年的可爱,
更是感叹于“天赋异禀”背后的故事。
其实,所有外人看上去的“天才”背后,
都有我们不知道的原生家庭深刻影响。

有我们看不到的良师益友的托举
也有我们看不到的滴水石穿。
心中种下了渴望
生活就有了光 
第一集里,一个叫“云儿”的女孩,
爱上了芭蕾。
她出身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者腊乡那夺村,
几年之前,这个地方在地图上都是搜不到的。
云是轻柔和自由的象征,
也恰如这一集的主题。
女孩云儿的母亲以卖猪肉为生,没有念过书。
她的父亲是一个大货车司机,
开长途车,困了的话就吃小米辣。
这个出身普通、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女孩,
爱上了芭蕾,
并且,还跳得很不错。
芭蕾是什么?
在大城市里,
孩子们穿着洁白的芭蕾舞服,
从小开练,几乎都颇见专业功底,
孩子们脸上洋溢着优雅与自信。
而这背后,是一个小时上千元的课时费,
是颇有底气的家庭经济收入。
那夺村的云儿,
在猪肉铺里跟着视频练习喜欢的动作。
母亲斩肉,云儿起舞,
环境无妨,
只要跳起来,她就能感受到身为女性的美妙。
一面肉沫横飞,一面舞姿荡漾。
为了盖一间属于自己的舞蹈室,
她独自扛起又长又重的木材堆到一起。
云儿的父母看到孩子的热爱,
想为孩子找老师。
可县城里的老师们都说:
你孩子太有天赋了,
你不然去昆明市或者找北京的老师。
父母不懂,
但幸好她的跳舞视频被北京舞蹈学院的芭蕾舞老师关於看到了。
关老师看完后,说:
“我在北京舞蹈学院教了这么多年书,
都没见过这么有天赋的孩子。”
关老师和舞蹈老师的妻子张萍,前去云南拜访。
这一来,便改变了这个村子的命运。
两人不仅为云儿的舞蹈天赋所惊讶,
更是被这个村子里小姑娘们纯净的眼睛所打动。
同是从云南大山走出来的舞蹈老师张萍明白,
舞蹈对于她们意味着什么。
在女导演孙超的手记中,她这样写道:
我们想说的不仅仅是一个走出大山的故事,
更是一个关于美与成长的故事。
在这片大山里,
除了云儿,大多数女孩都在想念着不回家的亲人。
有的孩子父母离婚,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有的孩子读到初中就辍学打工;
也有的孩子,到了18岁就是嫁人的年纪。
对于她们来说,生活是沉闷的、无光的。
唯独,在舞蹈中,有梦、有美、有身为女性的特有魅力。
2017年,两位老师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在那夺村发起彩云计划,帮助孩子们实现舞蹈梦。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固定的场所,
夫妇俩拿出多年积蓄在村里建造了彩云计划公益志愿中心。
张萍放弃了北京的事业,
长期驻扎在云南山区,亲自指导这些孩子们。
艺术最重要的功能,是美和爱。
在这些女孩美妙的舞姿和清亮的眼神背后,
我们分明能看见一个个活着的灵魂。
关於说:
“女人天生就是向美而生的,我想把这个属性还给她们”。
第一集故事里的云儿遇到了好的伯乐,
有了一对一辅导的机会,
还有了登上央视表演的机会。
通过跳舞,
她感受到从身体里迸发出来的原生力量,
生活照进了不同寻常的光芒。

孩子的优秀需要热爱,也需要伯乐。
正是好的伯乐发生孩子的特别之处,
并且帮孩子把这份热爱发扬光大。
孩子强大自我的来源
父母的格局
在《小小少年》的第二集里,
11岁的殷然爱上了虫子。
所有人都觉得它们可怕,
可他觉得这些虫子迷人又可爱,还很漂亮。
他不看动画片,不打游戏,
除了学习写作业,剩下就是养虫子。
养了200多种昆虫,每天悉心照顾,
偶尔被虫子咬伤,手臂上有不少小伤口。
他却说:“我被咬了,我不怕。”
因为喜欢捉虫子,有同学觉得他很奇怪。
甚至会嘲笑他、排挤他。
可他没觉得有什么:
“没人理,就没人理吧。”
有机会为班里同学上了一堂风趣幽默又成功的虫子科普课。
可是结束后,还是有不少同学退掉他送出的虫子礼物。
对他来说这也影响不大,他说:
“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他的爱好,从不是为了获取认同和关注。
如果不是导演组去学校拍摄,
老师甚至都不知道班里有这么一个昆虫领域的“小天才”。
走进他世界的人,也万分惊讶。

跟拍的导演说:

在认识殷然之前,山只是山,树只是树。
但在认识殷然之后,
这一切对于我们的意义都不一样了。
他主动给纪录片取名叫《自然之道》,被导演采纳。
这是一个自成体系、充满大智慧的男孩。
而这背后,离不开足够开明智慧的父母。
对于孩子执迷于玩虫子,
殷然的妈妈说:
“你把他好玩的事情都搞没有掉了,那人生不是非常没趣嘛。”
她尽可能地去了解孩子的世界。
她说:
 “与其旁观,你不如一起玩。”
孩子的爱好,俨然成了父母的爱好。
到了假期,
她和殷然爸爸都会陪着殷然进山捉虫。
在一截枯木里发现了稀有的甲虫幼虫,
一家人高兴地欢呼庆祝。
捉到一只蛤蟆,
因为要不要放生的问题,
他们和殷然进行了一场关于自然规律的哲学讨论。
而殷然爸爸也因为孩子的爱好,
变成了观鸟的行家,
飞鸟摄影作品让人震撼。
支持孩子兴趣的同时,
他们还会培养儿子的时间观念,
按时完成作业打卡、跳绳打卡。
殷然妈妈说的:
 “人的一生之中,不可能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想做的事和应该要做的事,那是一种平衡。”
孩子的稳定自我并不是凭空而来的。

我们看到那些足够有勇气做自己的孩子,
是因为背后有支持他们做自己的父母,
尊重他们本身天性的父母。
  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是孩子闯荡世界的底气
第四集里,女孩怡娜酷爱机车。
机车的世界一般都是以男孩为主导,
这个14岁女孩却想要拼出一番成绩。
当被别人嘲笑,女孩就应该喜欢HelloKitty时。
她二话不说,做起了俯卧撑。
“平平安安干什么不好。”
父母都知道,女孩骑摩托车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也曾阻止过自己的女儿去玩这么危险的机车。
可没办法,因为女儿爱上了。
当妈妈过生日许愿的时候,她说:
没什么别的愿望,就是希望他们俩开开心心的。
当女儿怡娜有机会进入国家队时,爸爸很不放心:
“国家队里全是男孩子,她一个女孩子也不是太方便。”
即便多么想留在身边保护她,
但他们明白,尊重孩子的意愿才是正确的。
他选择做好后勤,帮孩子当机械师,
尽力给他们保驾护航。
也因为这样的家庭氛围,
怡娜有着浪漫有爱、自由冒险的天性,
她有着发自内心的快乐和生命激情。
有网友说:
这样的孩子很了不起了。
其实有这么父母也是多么幸运。
不在于他们多么完美,
而是在真实的反思和成长,
在于懂得自省和成长。

在经历了一番自我斗争后,
愿意克服自我的缺点,
去支持孩子,为孩子做改变。
天才的背后
是持续不断的努力
《小小少年》受到了众多人的关注,
但是并没有搞什么“唯天才论”,
也没有逃避一个真相,那便是:
无论天赋如何,
孩子们都必须彻底投入并为此战斗。
在文章开头的云儿,也逃不过这个考验。
谁都知道,成为一个芭蕾舞舞者,
需要经历多么残酷的痛苦。
刚穿上舞鞋,云儿在张萍指导下压腿开筋,
她发现之前引以为傲的身体柔韧性和软度,
变成了“唬人的”。
她叮嘱云儿:
“软度不够的,
再不压腿,就离开好的年纪了。”

一个9岁的孩子哪里懂得这些,
身体的疼痛是真实的,
忍不住大哭狼嚎。
绷脚练习芭蕾舞基本功时,
没几下就开始大哭,
哭闹着说:
不练了,不练了。
张萍告诉云儿:
“先起泡,再出血,反复反复地你就不疼了”。
是啊,起茧了就不疼了。
这句话很残酷,
但难道不是任何美丽背后的真相吗?
好不容易登上央视舞台,
可由于紧张,
准备不够充分,
云儿表现得并不好。
下台之后,9岁的小女孩面色复杂,
对妈妈说:我今天出丑了。
有难堪,也有勉强的坚持。
原来,没有一炮而红的奇迹,
天赋的背后,是汗水。
镜头的纪录并没有逃开这些真相。
即便孩子有热爱、有天赋,
但依旧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和积淀。

作为全村的希望,冲上云霄却轻轻感受到了挫败。
云儿的人生历练,才刚刚开始。
是拍“天才”
也是拍痴迷 
当所有人都说你的孩子很“普通”,
你要如何看到他的特别?
在他寻求梦想的过程里,
你要如何给予支持和推动?
你要如何帮助他在日常生活中,
获得持续不断的热情?
这部纪录片给了最好的回答。
天才,源于热爱,也源自环境。
热爱是生命的动力,也是生命的灵魂,
而良师益友是孩子发挥天赋的燃料。
最后,借用网友分享的一段话作为结束:
“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
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
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
只因他们是少年。”
愿我们的孩子都永远少年,有着源源不断的生命激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