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逃避自由》 2024-04-06 17:47:00 作者简介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伽诺。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造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精彩解析一、什么是自由?简单来说,自由就是人有自我意识,独立人格,能够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创造性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其实,一个人在出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没有自由的。弗洛姆把这个时期人和外部环境的联系,比如说和父母、家庭的联系,称为“始发纽带”。也就是人与生俱来带有的某种社会联系。他认为,这种始发纽带一方面意味着人缺乏“个体性”,也就是说,你没有独立人格,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也给人带来安全感。但是长大后,你开始意识到,自己和父母是各自独立的个体。从这个时候开始,你就开始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分离了,你就开始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了,渴望自由与独立的愿望就会变得越来越强。这个过程就是弗洛姆在书中所说的“个体化的过程”。但是,自由给我们带来的后果也是复杂的:第一,脱离始发纽带,使我们的自我力量得到增长,我们开始建立完整的独立人格。第二,就是日益加深的孤独感和焦虑感。二、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为什么要逃避自由?首先,在分析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对现代人的影响时,弗洛姆也肯定了资本主义对人的心智、社会和政治生活都具有解放作用。其次,他认为资本主义也使个人更孤独、孤立。弗洛姆认为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迫使人学会自力更生。在经济上,人们把实现经济目标视为个人最终的目的。在人际关系方面比较冷漠。最后,战争的威胁也给人带来巨大的不安全感。三、人是如何逃避自由的?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弗洛姆提出了三种人们逃避自由的方式。● 是把自己和其他人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权威体系中的一员。弗洛姆认为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服从于权威,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受虐”;另一种则是把自己变成权威本身,来控制其他人,也就是“施虐”。无论你是施虐还是受虐,其实都是剥夺了独立的自我。● 搞破坏就是有些人对他们自己的生存状态不满意,他们对抗世界的方法是:我要毁灭地球。如果一个人搞破坏的欲望被环境压抑了,比如说他能力很弱,没能力破坏外界环境,那么他就会转向自我毁灭,他就伤害自己,也就是自虐。● 机械趋同。就是说机械性地趋向于同一种行为方式,通俗点说,就是随大流。四、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呢?弗洛姆认为自由的扩大并不一定导致恶性循环。人是可以自由但并不孤独的。但是这种自由不能依赖于别人去获得,而需要依靠自己,靠自己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就是要多尝试自发性的行为,让自己更多从自己身上获得满足,而不需要依靠别人。读后感作者艾里希.弗洛姆在该书中阐述了两战时期社会政治现象,并利用了心理学的方法来讲解孤独与自由的联系及逃避自由的心理。作者文中逃避的自由是属于“积极自由”(即人自由地发展)。作者写此书时处于二战时的德国。法西斯主义在当时民主自由的欧洲国家产生,并吸收了许多民众。这种现象是整个社会严重的问题。在获得了对于当时人的心理精神分析,作出了深刻的思考。我认为,自由就是一种本能的选择。自由是需要勇气的,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正如书中所写,这个代价就是心灵的孤独。弗洛姆所全面实现以人的独一无二及个性为基础的积极自由,是那时的西欧及现今中国所共有的问题。如书中p.161中所描述,教育的不自由,遏制学生思想,造成了感觉和思想缺乏创造性。这与当今中国所提出的创新,素质教育不是不谋而合吗?学生从小学甚至早期教育就开始接受填鸭式的学习。试问这样的学生知道有选择吗?学生用统一的格式、统一的方法解答,用同样的思维方式思考方式。学生们自身就无法独立思考,培养自身健全的个性,只能人云亦云。在获得相对完善的消极自由来说,大多数学生已经遂步地去安于常态(因为富个性的解答会使得你的学习及升学方面造成影响)。即便你的问题上的看法与其他不同,但是又有几个人站出来呢?富有青春活力的青年都如尚且如此,那中年人呢?全社会呢?毋庸置疑中国在一些方面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真正的创“新”在哪呢?作者题目为“逃避自由”,那自由是什么?作者理解的自由又是什么?正如p24作者写出“摆脱束缚、获得自由”与“自由的鸿沟”越来越大,人挣脱了束缚自由的纽带,但又没有积极实现自由和个性的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失衡在欧洲的结果便是人们对自由的逃避,对权威的崇拜。也正是人们为什么生活空虚的根源,选择回归社会的人他们失去了自我,但换来的却是思想上的行尸走肉。只有做个真正的自己,勇于并善于思考,才不会为人云亦云,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读完这本书后,我们更要通过爱与劳动中与世界相连接,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如书中所写任何退缩、放弃自由试图消除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人永远无法融入于社会。 赞 (0) 相关推荐 用爱拯救孤独的你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无论我们意识到与否,最大的耻辱莫过于我们不是我们自己,最大的自豪与幸福莫过于思考.感觉.说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弗洛姆 " ... #早读#246《爱的艺术》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 今天是小一大书建群的第526天 #早读#246 2016年10月5日 周三 <爱的艺术> [美]艾·弗洛姆 著 幼稚的爱是:"我爱,因为我被人 ... 占有还是存在 又看了一遍弗洛姆<占有还是存在>,以前看过的内容大部分都忘记了.这种经典的书,是值得看多遍的. 弗洛姆把人生活的方式分为了"占有"和"存在"两种方式 ...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 每个人对爱的领悟是不一样的,爱是一种情感,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爱的艺术>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 ... 回避型人格,如何在社会上生存?崎骏讲书《把不安当朋友》 回避型人格,如何在社会上生存?崎骏讲书《把不安当朋友》 藏书推介|《健全的社会》埃利希·弗洛姆著(1988年版) <健全的社会>(The Sane Society) 埃利希·弗洛姆著,欧阳谦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埃利希·弗洛姆(Erich Fromm) <健全的社会>作者简介 ... 荐书<<米小圈上学记>> 陪娃读书将近7年,也算得上资深陪读达人了,我也来推荐一些好书. 下面这张图是我朋友的女儿的班级群,她说她最苦恼的就是孩子的阅读这块,孩子根本不愿意配合阅读. 作业写的特别积极,唯独阅读特别排斥,让她每 ... 上学后,孩子只爱看《米小圈》会有问题吗? 说起来,公号这么多朋友,能跟我结下这绵长而深刻的革命友谊,都是因为"阅读"这件事. 亲子共读.绘本演读.独立阅读.非虚构阅读--每个跟阅读有关的话题,我都写过不少文章,也和大家进行 ... 《米小圈》、《马小跳》一类书籍适合孩子看吗? 导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看书阅读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了上学以外,阅读能够为孩子建立起更丰富的知识面,并且也能够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认知.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如何给孩子选择书籍就 ... 小时候只听故事、读《米小圈》,将来语数外学习肯定会吃亏 小长假期间,要和大家聊一个比较不轻松的问题. 川爸因为它还要开启人生的第一次直播: 中国儿童中心资深教育专家高云老师也为了它放弃休假: 并拉来了她清华学霸儿子一起来直播: ...... 只因为对孩子来 ... 小天天上学记:小天天的纸飞机 小天天幼儿园毕业了,紧接着就成了一名小学生,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在小学校园里还真不适应. 小学规矩真多,上课要坐好,不能乱动,老师在上面讲课,不管能不能听懂,坐在下面的同学们都要作出认真听讲的样子,哪 ... 小天天上学记:六年级欢乐多 六年级,本来应该是小学最紧张的阶段,没想到却出现了分化,有些同学抓得很紧,有些同学却放松了,整个班级就像没有目的地的旅游团,所有人都心不在焉地等待着什么. 这不,小升初一会儿说要摇号,一会儿说要面试, ... 加油,十一班!(连载035 11班的米小圈和李黎) 许涵 4岁 女[中国] 孩子们都很爱看<米小圈上学记>系列,书里的米小圈古灵精怪,和李黎既是好朋友又是"死对头",可在我们11班,也有一对类似"相爱相杀&qu ... 荐书 | 新眼界 / 国外印象记 / 访苏两月记 杨钟健 著 ISBN: 9787108070555 定价: 79.00元 [内容简介] <新眼界>是杨老的欧美考察游记.时值"二战"后期,他从重庆出发,飞往美国加利福尼 ... 查理九世、斗罗大陆、米小圈……聊聊那些在孩子中间流行的读物 查理九世.斗罗大陆.米小圈--聊聊那些在孩子中间流行的读物 文/蔡朝阳 这是一个事实.在孩子们中间,总会自然而然流行一些读物,这些读物让孩子们沉迷,乃至于废寝忘食,茶饭不思,使得我们这些爸爸妈妈忧心忡 ... 荐书 | 王小波: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 王小波,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