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罕见病诊疗指南-β-酮硫解酶缺乏症
概述
β-酮硫解酶缺乏症(β-ketothiolase deficiency,BKD),又称线粒体乙酰乙酰基辅酶 A 硫解酶(T2)缺乏症(mitochondrial acetoacetyl-CoA thiolase [3-oxothiolase] deficiency),是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 β-酮硫解酶缺乏导致异亮氨酸代谢障碍和肝外酮体分解减少引起,临床以酮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有机酸尿症为主要特征。
病因及流行病学
β-酮硫解酶在异亮氨酸代谢和酮体分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负责催化异亮氨酸代谢过程的第 6 步由 2-甲基-乙酰乙酰基辅酶 A 分解为乙酰辅酶 A 和丙酰辅酶 A,同时也在酮体分解和脂肪酸氧化过程中催化乙酰乙酰辅酶 A 生成乙酰辅酶 A。乙酰辅酶 A 乙酰基转移酶-1(ACAT1)基因突变是导致 BKD 的病因。当 ACAT1 基因突变引起酶活性缺陷时,异亮氨酸的正常分解代谢和肝外酮体利用受到阻滞,致使大量酸性中间代谢产物和酮体在血液、组织中积聚,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及酮症。ACAT1 基因定位于 11q22.3,基因全长约 27kb,包含 12 个外显子及 11 个内含子,在其 cDNA 翻译后加工及修饰形成包含 394 个氨基酸的 β-酮硫解酶。
自1971 年第 1 例 BKD 患者被报道以来,ACAT1 基因已报道 104 种突变,类型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剪切突变等;多数是单个核苷酸变异,也有 DNA 片段的缺失及重复报道。国内见有 6 例 BKD 报道,发现 4 个已报道变异及 2 个新变异,均由错义突变引起,目前尚无有关热点突变的详细报道。该病的发病率为 1/333000~1/111000,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中国浙江省在对 1861262 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技术筛查,发现 2 例诊断为 β-酮硫解酶缺乏症,发病率为 1/960 600。
临床表现
婴儿及儿童期起病。首次发作时年龄在 5 个月至 7 岁。临床表现为反复的难72治性呕吐及重症酮症酸中毒,伴有萎靡、脱水、呼吸急促、昏迷等临床表现。通常有明确诱因,可在禁食、胃肠道及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应激或过量摄入蛋白多后急性起病。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糖升高或正常,部分出现低血糖,血气显示代谢性酸中毒,血氨可以正常或轻度升高,肝功能、肾功能及正常,尿酮体阳性。
酮症及酸中毒可反复出现,发作间期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以表现为正常。约 1/5 的病例出现神经系统的改变,表现为认知障碍、智力发育落后及锥体外系异常及脑卒中的症状,头颅 MRI 可发现包括白质广泛的脱髓鞘,基底节区在 T2 可见对称性高信号改变。患者早期可无症状,在新生儿期或高危人群通过血、尿代谢筛查时被诊断。起病年龄、发作频率与预后无明确关联。发作随年龄增长有减少或停止趋势,多数病例随访其生长发育未受影响。反复发作及严重者可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诊断
1. 临床上有反复发作的难治性呕吐合并酮症酸中毒者要警惕该病。
2. 通常有明确诱因,可在禁食、胃肠道及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应激或过量摄入蛋白多后急性起病。
3. 常规检测可见尿酮体阳性,血气分析 pH 降低,部分患者可有血糖明显升高或降低,血氨浓度正常或升高。血常规及肝功能多无明显异常。
4. ①血串联质谱检测酰基肉碱谱可见血 3-羟基戊酰肉碱(C5OH)、3-羟基丁酰肉碱(C4OH)及异戊烯酰肉碱(C5:1)浓度升高;②尿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可见尿 2-甲基-3-羟基丁酸(2M3HB)、甲基巴豆酰甘氨酸(TIG)及 2-甲基乙酰乙酸(2MAA)明显升高;③外周血白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硫解酶活性明显降低;④基因检测明确有 ACAT1 基因突变。
鉴别诊断
1. β-酮硫解酶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及常规生化检测与 C5OH 增高的其他有机酸血症相似,需要与 3-甲基巴豆酰辅酶 A 羧化酶缺乏症、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 A 裂解酶缺乏症相鉴别。鉴别要点是要同时进行血酰基肉碱谱和尿有机酸分析,前者除了 C5OH 升高外,同时伴有 C4OH 和 C5:1 升高,尿中可检出 2-甲基-3-羟基丁酸、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及 3-羟基丁酸浓度明显升高。
2. 伴有血糖升高时,需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鉴别。
治疗
急性期应及时给予生理盐水及葡萄糖静脉输入、碳酸氢钠纠酸等对症处理;解除发热、感染等诱发因素,静脉输入葡萄糖以减少蛋白质持续分解、保证热量供应,同时补充左卡尼汀促使患者体内蓄积的酸性代谢产物排出。如果急性期治疗及时病情可以快速缓解,患者可以恢复至完全正常。病情缓解后应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予高热量、低脂肪饮食,少量多餐,避免饥饿并口服补充左卡尼汀。另有研究报道胰岛素对 BKD 患者非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的治疗确切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