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将高吴桥郭氏始祖宁威将军郭廷睿

高吴桥“宝善堂”始祖宁威将军郭廷睿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农民起义军的将领,安徽凤阳人。是朱洪武的老乡,从开始举反元义旗就加入了他的农民起义队伍,跟随军队南征北战,在与元军和各路割据势力的抗争中强大起来。在战斗中他不怕牺牲,冲锋陷阵,九死一生中立下战功,成为皇帝的中军保护部队,为卫队的指挥职务,即中军的将领。起义军接二连三胜利,在南方消灭劲敌陈友谅后,北伐元军。他随大元帅徐达、副元帅常遇春统领的军队,剿灭元人的势力,推翻蒙古人统治,从南京一路北上征伐到山东,于1367年底攻占山东。在义军攻克兖州的战役中,郭廷睿战死,葬在高吴桥村西北的土岗之上,即郭家老林。坟地建有墓碑,林门石牌坊,望天吼石柱,神道、龟驮碑等,村里建立郭氏宗祠。
郭廷睿指挥在战斗中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光荣就义,感动元帅。上奏朝廷后被朱元璋皇帝追封为“宁威将军”。他是封建社会一位忠君爱国的民族英雄,当今社会的人们应该学习他为国家、为民族不怕牺牲,大无畏的奋斗精神。
明崇祯六年(1634)《郭氏族谱》及始祖墓碑文记载:“始祖郭廷睿,尝从太祖征阵,身中十余流矢,手执大旗不仆,是战获捷,因奏凯歌,官授宁威将军。即行间赐蟒衣一袭,此指挥所有肇也。”这里记述了他一直跟随太祖朱元璋打仗,冲锋陷阵,在攻占兖州的战役中,身上中敌箭十几支,他是中军护卫军旗,身负重伤手握大旗不倒。
旗在军心在,此战获胜,他官授宁威将军。此战是1367年底发生在兖州的战斗,郭廷睿担任中军的指挥职务。在高吴桥的古战场上,激战残酷,军旗是战魂,“旗不倒,兵不败,”敌人多次进攻,重点争夺。危机时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身上一连中敌十几支箭矢,身负重伤,坚持护住军旗不倒。他表现出来的宁死不屈、威风凛凛、豪气冲天,像天兵神将,威武不倒的精神,令敌胆寒。此战获胜,他却以身殉国。朱元璋皇帝根据他战场上忠勇刚烈地表现,追封为“宁威将军”,其二世长子郭子敬世袭“指挥”职务,御祭其功建塚立庙,树碑立传。
1367年末兖州之战后,朱皇帝把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元帅徐达、常遇春带领北上大都(北京)追歼元军,一路由大将冯胜调卫关西(潼关)包抄元军后路。承袭指挥的郭子敬随冯胜去了潼关,并带去五个侄子前往,留下二世次子郭子明与三世彝、英守塚承祧,为高吴桥郭氏不迁之宗。
郭廷睿战死时60多岁,有两子七个孙子,随军队老营转战南北征途。他祖籍是山西汾阳,宋元时期迁徙安徽凤阳,元末随朱元璋起义立家。高吴桥“宝善堂”后裔,承祧六百年来,宗族繁盛,人丁兴旺,村里与外迁者有七千人之众,遍布全国各地,创建了文明古镇高吴桥。
今天我们要向古代的这个人物学习,他为了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不怕流血牺牲,在敌人面前威风凛凛、豪气冲天、令敌胆寒,在老百姓那里,谦虚、谨慎,一心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
——本文选自《兖州春秋》年刊第8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