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胡同的故事
史家胡同
山东现代恒大电气有限公司 禚永谦
据《兖州县地名志》记载:史家胡同位于城区的西北部,南北走向,南起息马地街,北至息马地市场,沙土路面,长五十米,宽三米。为长安息马地居委会居民住宅区。治安及户籍属公安局西御桥派出所。
此处原来住有史姓人家,相传明代驻兖州鲁王的女儿嫁与史家,鲁王专为这位郡主建了这座高楼,以备她想家时登楼望母。俗称史家楼。胡同以此得名。一九三五年《滋阳县城区图》注为史家胡同。
以上为《兖州县地名志》关于史家胡同的全部记载文字所知信息甚少。我记忆中的史家胡同,只是孩童时代的记忆。小时候跟随父亲去给长辈们拜年,从息马地东头往西走不多远路北的一个小四合院,在给三爷爷禚国权(字子恒)二位老人拜过年之后,往西继续走,经过房家胡同,关帝庙街以及诸多住家之后,就来到史家胡同,史家胡同西边没多远就是考棚街南头了。
走过两边略显破败的平民院落,路西史家胡同略显深邃。大门及影壁早无踪影,只有简易的木门尚可遮掩门户。进入院落,映入眼帘的就是老百姓俗称的史家大楼啦,又称望母楼。楼前左侧一棵高过楼顶的古槐,一人环抱不及,苍郁而劲拔。寓意着三槐只许三公面,子孙后代位列三公的期望。一条砖铺影路从大门直到楼前,史家大楼为砖、木、石、土坯结构皇封郡马府建筑,三间二层里生外熟式。底层基础为数层条石砌成,一层方砖铺地,二层木楼板,重梁八柱,八砖登顶,上覆筒瓦,板瓦,脊背和戗脊上都有螭吻砖雕,瓦当、滴水上饰以吉祥文字、花卉、猫头图案。走廊为巨石板铺就,楼门前有数层石台阶。拾级而上就是史家楼的一楼客厅。左边三间厢房尚在,东厢房止余残垣。
史家楼是一座以木制精雕为主题,砖石雕刻相辅筑就的两层楼房,一、二楼,前有出厦走廊,廊柱和立柱下有圆鼓石雕柱础。上二楼的楼梯为木质结构,从一楼的西端拾级而上至二楼,沿走廊前行,窗棂上玲珑剔透的雕花,人物故事,房间内的雕梁画栋,内外间的隔栅,古色古香,至今犹映现眼前。
史郡马府楼是保存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兖州城内三大鲁王建明代郡马府楼之一。青砖黛瓦的史郡马府楼与周围的土坯草房相比,可谓是鹤立鸡群,显得格外高耸威严,非常有年代感。
现在想来,史家楼位于鲁王宫的正门左前方,通过一片园地,约有里许路程,鲁王在这里给女儿建郡马府,极具亲情感。此建筑极具古建筑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参考价值。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扩建息马地市场时,平平常常被拆掉了,连一张照片也没留下来,令人扼腕叹息。
史家胡同,包括息马地街在雪雨天都是泥泞难行的。走进史家胡同,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种莫名的亲切和神秘感,这里就说到史家楼的主人,清末民初兖州城里人著名的四大贤之一的史海秋先生。其夫人为息马地禚德俊次女。(文后附注史家与禚家的一段小文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史海秋生于光绪末年,卒于一九六七年。住史家胡同史家楼,开明士绅,在解放初期兖州始建文化馆,他曾向文化馆献出许多古书,包括《四库全书》手抄本部分。据兖州政协志记载,史海秋曾为一九五五年政协第一届委员,一九五九年政协曲阜第二届委员(时兖州曲阜同一辖区),一九六三年政协兖州县第三届常委,以城关公社长安大队社员身份特邀参加,一九六六年政协兖州第四届委员,同时特邀人士还有衡皞骋先生。
又据兖州县教育志记载,史海秋曾执教于山东第四乡村教育师范,民国三十三年曾在滋阳县立初级中学女生班教授国文,国学。同年6月,滋阳县立初级中学女生第一级师生合影时,史海秋坐在前排中间。
史海秋先生温文儒雅,极富学识,在学校的师生心目中威望极高。也是街邻族亲敬慕的老者。建国前后,城乡名门望族曾以能得到史海秋撰的诗词楹联为荣,1962年他为考棚街文化学者杜心融其母撰四言诗生平,由著名书法家郭子中以楷体书写,珠联璧合代表兖州当年最高水平。该诗在破四旧前被没收,由省博物馆收藏。据其街邻说:先生一生爱书如命,文革破四旧时,史海秋所藏的一棺材古书、古董,尽被抄家后焚毁,令先生痛心不已。一九六七年,史海秋于息马地史家胡同家中寿终正寝,时年六十八岁。
殡葬时,街上人传言,史家陪葬了不少古董。其实那都是外人猜想而已,除去解放初期捐赠国家图书外,在文革中又被搜去不少“四旧”,家中所余也就几本没有流毒的书籍啦。所以史海秋下葬时,只是带走了几本他平时喜欢的书而已。他的逝世与其家历代珍藏的古籍善本、孤本书被毁有直接关系。
史海秋生有一子二女。儿子史鉴,一九二六年生人,赴苏联留学生,专事自然科学,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退休。长女史绍惠,执教于北京化工学院六系。次女史绍兰,在潍坊工作,后调苏州工作。
史鉴,人在北京,心系家乡。在一九八六年史鉴与城关镇长安大队原党支部书记王云岐的复信中这样写道:“前些日子陈书记,佟书记来京寻求技术合作,有幸与他们会晤,畅谈很久。对兖州的现状及发展有所了解……绍惠和我也在研究和物色一些利大可行的实用技术,以便移植到家乡去,同时也在为兖州寻觅引进外资的路子。我们虽在异地,但心仍系故里,当竭力为家乡的发展尽微薄之力。”拳拳之心,赤诚可表。在一九八六年七月十号,并向时任长安大队党支部副书记陈书记一行,引荐清华大学冯教授以及北京合成木材工艺的胡工,姚工等人座谈。具体后续事项本人不太清楚。
在信中还谈及正在退休之年,国家急需科技人才之际,延期四年退休。再谈及“兖州房管所一位干部来京商谈房产确权问题”等等。
在随后的兖州房屋归属政策落实过程中,史海秋后人放弃房屋所有权,并极力主张赠与长安大队,拟作社员作为图书馆藏书或作图书阅览之用,惠及家乡后代。不知什么原因,美好愿望没能实现。
附注:
禚德俊,兖州中御桥人,兄弟五人,行四。住息马地街房家胡同东边路北。为史海秋岳父。素喜文墨,以枯荷、古旧物品擅长。生有一子二女。皆有文采。长女,嫁本县王因戏楼村顾姓营长,住考棚街。自幼聪颖能干,有文化,解放后被选为息马地街道主任。直至年迈恳辞离休。次女,嫁史家胡同史海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病逝于潍坊。儿子禚国权,字子恒,文通数理,文哲。被当时兖州文化界誉为“活字典”。早年在家教私塾,解放后教过中学,曾是兖州解放初期文史馆馆员。所收藏印有禚国权印章的一套清光绪版《滋阳县志》文革抄家后流失到民间。
——选自《兖州春秋》年刊第8期
观兖州 知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