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萍乡市竹枝词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曾建开
各位领导、各位会员代表:
在这越来越接近庚子岁末,即将拥抱新一年春天的日子里,我们全市竹友相聚在芦溪镇东阳这个美丽的村庄,迎来了萍乡市竹枝词学会的诞生!这是全市诗词界竹友们期盼已久的时刻,也是全国竹界的一个喜讯。我市竹枝词学会的组建,离不开上级和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请让我代表市竹枝词学会理事会,向中共芦溪县委宣传部、芦溪县文广新旅局,向市诗词学会、市直及各兄弟县区诗词楹联学会,向芦溪镇党委、政府,向东阳村党总支、村委会的领导们以及其他与会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的大会,选举出了我市竹枝词学会首届理事会,我谨代表新当选的各位理事向会员代表们表个态:我们决不会辜负代表们的信任与重托,做到既要眼望前方,更要脚踏实地,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完成好本届任期内的各项目标任务,力争把我们萍乡竹枝词品牌做大、做好、做强。
竹枝词学会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这个学会是江南第一家,全国第二家。办好竹枝词学会,目前我们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竹枝词是一种介于民歌与七绝之间的一种诗体,风格比较独特,它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人向民歌学习,创作时在民歌的基调上适度注入文人情怀所带来的一个结果,因此向来被称之为文人竹枝词。文人竹枝词的鼻祖刘禹锡,他的竹枝词作品就是既汲取民歌的养分,又摒弃了某些民歌中的粗卑用语,使竹枝词成为一种风格清新、雅俗共赏的诗歌体裁。因此,由文人创作出来的竹枝词,并不完全等同于原生态民间歌谣,而是在文学品质上有所提升,在歌咏的题材上有所扩展。
纵观一部竹枝词发展史,竹枝词的题材,向来以歌咏风土,抒发真情、反映地方民俗风情、记录社会各行各业现象为主要内容。今后我们竹枝词的创作,仍然要坚持这种方向,努力写出我们萍乡地方竹枝词的特色。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会不断涌现出来。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前想不到的,现在已出现在我们眼前,如微信、抖音、快手、手机视频通话、航拍无人机、智能小车、远程会诊、滴滴打车、扫码付款、刷脸办证取款等等;今天我们想不到的事物,也许你明天一觉醒来,它忽然就冒出来了。所以,竹枝词写作的题材是不会穷尽的。
我们要下大力气提高我市竹枝词作者的创作水平,全面打造萍乡竹枝词品牌。打造竹枝词品牌的意义在于:
一是逐步扩大萍乡竹枝词在全省、全国诗词界的影响;
二是给我们的后人留下一批优秀的竹枝词作品;
三是为正史的不足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
四是与武汉竹枝词学会形成长江南北竹枝词创作与研究的呼应态势。
我们国内现在的大学历史教师中,有很多人在研究历史时将竹枝词作为历史资料来引用。他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本科、硕士、博士毕业论文时,都会让学生去查阅历史上的竹枝词集。还有少数教师是专治竹枝词发展史的,他们在搜集、编辑或研究竹枝词总集时,都作出了很大贡献。这方面的工作以古籍专家雷梦水、王利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慎之、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子今等人最为突出。雷梦水、潘超、孙忠铨等于1997年编辑了《中华竹枝词》六卷,以省市地区为单位分类;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等于2003年编辑了《历代竹枝词》五卷,以朝代为单位分类;丘良任、潘超、孙忠铨编辑的《中华竹枝词全编(全七册)》于2007年出版,收入近六万首竹枝词。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孙杰著的《竹枝词发展史》一书,是第一部就竹枝词文学进行全面而系统研究的专著,开启了竹枝词发展史研究的先河。但是,对于竹枝词创作理论的系统研究,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当代竹枝词作家,因为他们有创作竹枝词的丰富实践,只有他们才能担当起这一重任。
元末明初的文学家、诗人杨维桢,他首创《西湖竹枝词》,和作者有上百人之众,后来他选编成《西湖竹枝集》,收入120家的竹枝作品计184首,创造出了竹枝词史上的佳话。这两天我正在读清末民初人朱文柄(字谦甫)的竹枝词集《海上光复竹枝词》,这本集子是于1913年出版的,集中收入他的竹枝词作品计800首之多。这都是竹枝词史上把品牌做大、做强的例子。古人能做到的,我们通过努力也应该能做得到。当然,要把竹枝词写好,一是要多读古代作者的优秀竹枝作品,二是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社会现象;三是要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和提高。
今天我们的学会才刚刚诞生,它会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但是我们都有在竹枝词创作领域一显身手的梦想,我们有写好萍乡竹枝词的美好愿望。当我们走过五年之后回头看时,我们的每一位会员是不是能够欣慰地对自己说一声:我做得真的还可以!
今天我要说的讲完了。再次谢谢大家!
2020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