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女王——你不得不知的程曼丽

国际传播、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以上关键词在近两年的考研真题中越来越频繁出现,要想答好这些题,你必须拥有一个国际视野。然而细数国内的国际传播学者,程曼丽教授必须稳站国际传播、海外华文传媒的C位。

大家备考时离不开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以及新传学子膜拜多年的“名词解释法宝”——《新闻传播学辞典》,都是由程曼丽教授亲自操刀编撰而成。

如果你想研究接近国际传播方向,如果你的知识储备想囊括近年来国际传播中类似“一带一路”、“对外传播”、“话语权”等热点,如果你想从此拥有国际视野,那么,关注!粉她!背她!准没错!

一、女神本人

(一)个人简介

程曼丽,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海外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任。

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硕士学位;1986年9月留校任教至2002年7月;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5年在职读博,1998年获博士学位;1999年晋升教授,同年担任博士生导师;2002年9月调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二)论文大会两不误

(1)论文

以下是程教授近年来的研究论文列表,可以看出80%都是国际传播的重点啊!程女神的研究领域涉及:世界新闻传播史、海外华文传媒、国际传播、公共关系等等。

(2)理论研讨会

近日,程曼丽教授在第六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新时代中国企业的对外传播”分论坛会议上针对当前中国形象的对外传播,做出来新形势下的剖析与判断。

程曼丽教授表示,十八大以后,以书记为中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上中国政治舞台的前沿,并在国际社会的瞩目下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中来。而在此过程中,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为中国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关于国际传播,你需要知道

那么如何更好进行对外传播、如何理解透彻当前国际传播中的重要关键内涵,以下关键词已经被程教授打包完成,等你签收:

(一)数据时代的国家品牌传播

国家品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商业品牌,其传播活动具有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它与国家形象、国家政策、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在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品牌传播时,要充分考虑国家品牌传播的特殊性。

(1)国家品牌传播的认同属性

在国家品牌建构中,更要注意这种“流量的幻觉”或流量陷阱,不能为追求一时的曝光度,进行过度的信号刺激,以视觉“暴力”和听觉“暴力”单纯追求数据流量,将品牌接触误以为品牌认同。

(2)国家品牌传播的知识属性

一方面,数据作为一种有效工具,可以在国家品牌传播的产品定位、用户测量、效果验证等方面为我们提供基础性的依据。另一方面,数据本身也是一种知识产品,或可用作知识产品的生产。

(3)国家品牌传播的国家属性

因此,国家品牌传播要充分考虑到国家属性,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国外两个舆论场的具体情况,并将企业产品、文化信息产品纳入国家理念和价值观的传播构建中,整体体现国家品牌的特性与内涵。

利用数据做好国家品牌构建:(1)整合优势资源,扩展品牌外延,优化传播效果;(2)挖掘数据的社交属性,实现精准传播,讲好国家品牌故;(3).善用数据新闻,弥补解读误区,做好答疑解惑;(4)重视数据安全与数据主权,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维护数据主权

(三)从“互联网+”到“智能+”
没有5G,就不可能实现“智能+”。5G不同于之前的几代移动通讯技术,它将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介入速度(相当于4G的20倍)、“零”时延使用体验,并且具有海量设备的连接能力,可以便捷实现人与万物的智能互联。如果把之前几代移动通讯技术看作传输提速过程中量的增长的话,5G则可视为量变基础上质的飞跃。那么,基于5G的“智能+”对传媒业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首先,在传媒领域,基于4G技术产生的新动能、新业态主要表现在媒体融合上。一些非主流传播平台具备新业态的潜质,并有可能借助5G技术形成产业规模。
其次,5G将从根本上突破4G时代的“微”特征,“微”与“巨”就“丰俭由人”了,选择余地也会更大。而由短视频传播或局部传播发展到整体无死角的信息全员、全息传播,势必对主流媒体及政府信息管理形成新的挑战。
最后,当前我国移动通信技术有望在5G时代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全球引领者。为此,进一步加强未来信息技术的研究,探索“智能+”模式下媒体将会产生怎样的新业态,如何有效运行并予以监督管理,以便使5G技术更好地造福于民,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四)中国国际公关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基本特征
(1)中国国际公关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一,国家公关的主体意识将会进一步增强。基于这一思维格局,中央在内政外交方面不断推出新举措,相继提出“亚洲新安全观”、“新型大国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立足于地区和全球战略的新思想、新理念。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成为共识。从2013年起,书记在一系列双边及多边重要外交场合多次阐述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旨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从宏观上看,这也正是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突破口与立足点。
第三,“一带一路”将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保持健康良性发展势头的基础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下一阶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
(2)中国国际公关发展的基本特征
首先,更强的针对性。针对性是就落地效果而言的,强调对目标公众实施的精准传播。这种针对性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中尤显重要。
第二,更大的创新性。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他还要求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客观、真实、生动地报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促进外国观众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
第三,更高的战略性。无论是前面所说的针对性的增强,还是话语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战略规划以及顶层设计之下的协同联动。2009年6月中央下发的“2009-2020年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可视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
(五)“走出去”的影视产品等精准传播
精心制作是精准传播的必要条件。事实证明,只要面向目标受众进行精心制作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精准传播的另一个说法是“精心运作的传播”(deliberate communications),它来自2010年3月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向参众两院提交的《国家战略传播构架》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奥巴马强调,要实行“精心运作的传播和接触”,需要全面深入了解受众的身份、态度、文化、利益和行为动机,增进各级政府和境内外民间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有效融合发展与战略传播相关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术。美国涉外影视产品的制作,就体现了这种“精心运作的传播”。例如早年美国官方的《中国电影市场》报告以及《功夫熊猫》等电影的制作都可以体现美国涉外影视的精准传播。
借鉴美国的经验,我们首先需要做好国际影视市场的调研,对海外不同区域观众的接受心理、观影习惯以及消费类型进行细化研究,使“走出去”的中国影视产品实现精准对接,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
(六)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话语建设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创造性地使用了“话语”这一术语并赋予它特殊的思想内涵:“被某种制度所支撑组织起来的陈述群”。
国际传播话语建设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的一项核心能力。在这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和共同话语应当成为我们的话语基石。国际话语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价值观的较量,为此中国的国际传播话语建设应当找准突破口并上升一个层面:由战术层面上升到战略层面,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引导下对话语资源进行组织建构,形成超越语言、言语范畴的、具有思想内涵的系统性的“陈述群”。
总之,国际传播话语建设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的一项核心能力。在这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和共同话语应当成为我们的话语基石。它不但有助于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新闻传播新秩序的建立,还有助于突破“二元互斥”的思维逻辑和叙事框架,使中国的国际传播话语获得科学的支撑和道义的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