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登瀛:双面间谍?红色特工?

——————————————————
1969年12月19日,杨登瀛去世
原载:《同舟共进》2013年第5期
作者:卢荻

1975年12月20日,周恩来在弥留之际,将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央调查部负责人罗青长约到身边谈话。周恩来提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名字,其中就有杨登瀛。周恩来动情又郑重地嘱咐说:“对这些在我们党最危难时期帮助过我们的人,千万不要忘记了……”

杨登瀛,后人多称其为中共第一个党外特工、国共“双面间谍”——实际上,他是中共首个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高级特工,是名副其实的“一代名谍”、隐蔽战线的奇人。

上海滩崭露头角

杨登瀛,本名鲍君甫,1893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前山白石村(今属珠海市)。自幼在日本生活与求学,在东京读完高等学校后,又毕业于著名学府早稻田大学。他熟悉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者河上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有所接触,思想上受过不少触动。

1919年杨登瀛从日本回国后,来到日本人办的基督教青年会做事,并投身五四运动。他交游广阔,与一些日本商人有经济往来,和上海租界巡捕房政治处很熟,同国民党中人也有来往。同时,他以娴熟的日文为日本一些通讯社撰稿,声名鹊起,在上海滩崭露头角。1924年,他加入了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不久,又结识了当时的中共工运领导人、后沦为大叛徒的顾顺章,通过顾结识了许多共产党人。

1925年以前,杨登瀛经常到上海伊文思洋行书店买书,认识了在该书店供职的青帮中人、洋务工会负责人杨剑虹。杨剑虹也是广东人,两人渐成莫逆之交。后杨剑虹去广东投靠陈立夫,逐渐成为陈立夫的亲信和助手。通过杨剑虹,杨登瀛也结识了陈立夫、张道藩等国民党要人。每次陈立夫、张道藩等到上海,无论公干还是私事,杨登瀛总是悉心招待,无微不至。就这样,杨登瀛成了在十里洋场黑白两道都吃得开、“兜得转”的人物。

杨登瀛与张道藩之间更有一段特殊政治关系。原来,张道藩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有一个俗称“李痞子”的政敌,杨登瀛一口应承帮他消灭这个政敌。不久,李痞子在家门口神不知鬼不觉地被人击毙。从此,张道藩在组织部站稳了脚跟。张因此对杨感激不尽,视为知己。张道藩是继陈立夫之后的党务调查科主任,正好给杨登瀛撑起一把政治保护伞。

杨登瀛原住上海私立大学江湾附近(该校被称为当时的“中共党校”),因此与该校很多师生相识。1926年,杨与陈养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上海交通局发行科长)认识。陈经常到杨家学习日文,时常将《中国青年》《语丝》《向导》等进步刊物带给杨阅读,并与他多次倾心长谈。后陈养山将杨登瀛介绍给中共上海某区党支部书记敖景象,杨参加了几次会议,认识共产党人李季、沈雁冰、赵子昂、陈望道等。因此,杨登瀛1951年在法院申辩材料中强调他是共产党员,自述“1926年由陈养山介绍参加共产党”。据其女儿鲍美云回忆,那是在“文革”前的一天,一家人正在午餐。不知道什么由头,父亲鲍君甫突然很正式地告诉家人说,“我其实老早就入党了,1926年,陈养山是我的入党介绍人”。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杨登瀛大为不满,颇多微词,被抓起来关进了大牢。可没过几个月,又由国民党要员蔡元培等从狱中将他保释,以后便蛰居上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