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效方集锦】胁痛方
升降汤
【方源】丁光迪效验方
【组成用法】柴胡5g 炒枳壳7g 炙甘草4g 广郁金10g 丹皮10g 黑山栀10g 枇杷叶(去毛,包)10g 水煎服,1日1剂,每周服5剂。
【功效主治】升降气机。治疗胁肋胀痛及肝道病症。
【加减应用】痛在右胁,加旋覆花、制香附各10g,辛通下气;痛在左胁,加川楝子、炒延胡各10g,疏肝和络;痛时偏侧为剧,有掣引感,加独活10g,苡仁15g,解痉缓急;胁痛时反复,每随情绪刺激而发作,加佛手花或佛手片、青橘叶各10g,疏气解郁;若见焦虑不安,加小麦、炒枣仁(杵)各10g,宁心安神;胁痛反复,并见口燥便坚,胸腹痞滞,加杏仁泥、桃仁泥各10g,理气润降;胁痛兼见血虚证,加当归、白芍或与柏子仁、细生地各10g,养血柔肝;病为胆囊炎症胁痛、大便溏泻者,去丹皮、枇杷叶,加川芎7g,焦神曲、黄芩各10g,胆胃同治,清化湿热;如果舌红苔白腻,湿郁生热,改用黄连4g,黄芩10g,炮姜4g,辛苦宣泄;病为慢性肝炎,或肝炎后遗症,胁痛、纳呆、大便时溏者,原方加砂仁末(后入)4g,炒白术、茯苓各10g,醒胃健脾;如肝炎尚有活动及乙肝患者,加虎杖30g,茵陈10g,或与土茯苓30g,秦艽10g 交替用,清热利湿;肝胆失于疏降,而见恶心干呕、纳呆化迟的,加姜半夏、焦枳实各10g,炒竹茹5g 。
柴胡解毒汤
【方源】刘渡舟效验方
【组成用法】柴胡10g 黄芩10g 半夏10g 茵陈18g 土茯苓15g 凤尾草15g 草河车15g 生姜10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利尿渗湿。治疗胁肋(肝区)疼痛,厌油喜素,多呕,体疲少力,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肝功化验则以单项转氨酶增高为特征。
【加减应用】舌苔白腻而厚,服本方不退时,为热感湿遏,浊邪根深所致,可加滑石15g,寒水石12g,生石膏12g,以加强清热利湿之作用。如肝区疼痛,掣及腰背时,为气滞血瘀之象,可加川楝子12g,延胡索12g,片姜黄12g,刘寄奴10g,海螵蛸15g,茜草10g,活络行瘀,以止其痛;若出现腹胀而二便调者,可加枳壳10g,桔梗10g,紫菀10g 以利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则腹胀自可消除;如果腹胀而大便溏薄,脉来沉缓无力,则属脾气虚寒,可加炮姜9g,白术9g,党参9g,草蔻9g,厚朴9g 温脾理气,则大便调而腹胀消;若肝功化验转氨酶指标过高,用本方而不效时,可加金钱草30g,垂盆草10g,以加强清热利湿之作用,而转氨酶自降;若脾区疼痛而又脾大,其脉弦而有力者,可加蜣螂10g,蜂房10g,紫葳10g,土鳖虫10g,王不留行12g 。
解郁止痛汤
【方源】凌一揆效验方
【组成用法】栀子9g 吴茱萸9g 香附9g 青皮6g 丹参20g 郁金9g 水煎服。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治疗肝胆疾患,肝区疼痛,舌质有瘀点,脉弦者。
疏肝利胆止痛汤
【方源】章真如效验方
【组成用法】柴胡10g 枳壳10g 赤芍10g 甘草8g 木香10g 黄芩10g 黄连6g 熟军8g 内金10g 郁金10g 川朴10g 山楂10g 一日服一剂,水煎二次,分服。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利胆通便。治疗肝胆湿热导致之胁痛脘胀,口苦口干,食纳呆滞,恶闻油腻,时作呕吐,或嗳气不止,大便秘结,甚则恶寒发热,黄疸,脉弦,舌暗红,苔黄腻。
【加减应用】胁痛较甚者,可加玄胡、川楝子;大便秘结甚者,熟军改用生军,个别患者大便稀溏去熟军加藿香;呕吐暖气甚者,加清半夏;消化不良加炒二芽;苔黄厚腻加金钱草;恶寒发热加银花、连翘;黄疸加茵陈、山栀。
一贯煎加味方
【方源】章真如效验方
【组成用法】北沙参15g 麦冬10g 生地15g 枸杞10g 当归10g 白芍10g 郁金10g 川楝子10g 一日一剂,分两次服。
【功效主治】滋肾养肝,疏肝理气。治疗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脘腹饱胀,胁肋疼痛,口干口苦,咽燥便结,脉虚弦,舌红少津。
【加减应用】有气虚现象者,可加黄芪;舌红而有腻苔者,加苡仁、蔻仁;食纳不佳加砂仁、内金;大便秘结加瓜蒌仁;虚热汗多加地骨皮;舌红而干加石斛;肋胁胀痛或有痞块加丹参、鳖甲;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不寐加枣仁。
舒郁汤
【方源】盛国荣效验方
【组成用法】香附郁金枳壳赤芍枇杷叶白藕节川芎百合(药量临证酌定)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行气解郁,舒肝理肺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因肝气郁结,肺气愤郁之胸胁闷痛或呼吸迫促等气机不得舒畅之证者,临床常用于胆囊炎、急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及肋间神经痛等因于气机怫郁之证者。
明德初心仅作为学术分享使用,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申明: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