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事”不断,令人情何以堪
雨珠怎样在
我们七情六欲的羽翼上敲击
纠缠不清的透明体,在残酷的洗礼中
将灰暗的愿望凋敝。
----索因卡 (尼日利亚)
“房事”不断,令人情何以堪
▷菩提之恶花
1
翻阅王澍教授的《造房子》,忽然汗流浃背,羞愧不已。作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得者,王教授在文字里带领我们从建筑出发,却又不止于建筑,开始了一趟房屋文化之旅,最后不免触及当下人人关系重大的居住空间等到了现实问题。
今年上半年的数个时间段,恰好在吴越纵深之地杭州徘徊了几回,因为之前学习工民建榆木疙瘩不开窍的缘故,虽远离了这个行当,却在看了《造房子》之后特意去位于转塘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大师的手笔果然浓淡相宜,步履所至,无一不赏心悦目,人文情怀一览无遗。
王澍的文人情结在他的设计作品上可见一斑,除了上述的校园,还有宁波博物馆、宁波美术馆、上海世博会宁波滕头馆、垂直院宅(杭州钱江时代)、杭州南宋御街综合保护与改造等等,他以文人意气造房子,追溯山水意境、园林情趣,创造出具有恒久性的作品。
可惜王大师们的努力终究挡不住物质欲望滔滔而来,其中杭州钱江时代房价每平方早已逼近三万元,所谓的人文意气,非得有一掷千金的土豪才能hold得住,金钱驱魔乱舞在类似的地方重复不已。
如今,再瞧《造房子》,刹那有了何不食肉糜的寒战。文化和人文对于大多数终身为了一居之宅奋斗的普通人,无异于画饼充饥。追求美错了吗?在城市大拆迁中左右逢源,“这种从小处入手的小观念因其不得彰显而成为一种理想,因其被贬抑而成为一种关于自发性美好社会的虚构图景”,换句话说,幻影破灭,包含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无奈。
2
考古证明,国人老祖先的房屋建筑产生于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无非两种,半坡为代表的北方建筑模式,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河姆渡为代表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建筑模式,架空式干栏式建筑。
当然之后,随着权利的欲望,王侯将相,城头变幻大王旗,房屋建筑越来越是个社会现象。宫殿,府邸,宅院诸如此类,各色人等,各得其所,露天地里,颠簸流离的人儿,照样风餐露宿,居无定所。
时值今时,房屋的问题考验着人一辈子,北上广深杭自不用说,许多人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在那里更像个童话。在大量人口迁入之后,一二线城市房价不是由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决定的,而是由经济体整体财富、贫富分化水平、富有阶层迁入、房屋供应能力等决定的。
这一切普通人读懂无疑天方夜谭,这个问题越来越像个心理学命题。倾其全家之力的房屋,由于价值巨大,增幅惊人,除了基本的居住功能,房子的多寡、大小以及所处的地段等等使用价值被完全忽视,更成为财富的象征乃至成功、奋斗的标杆。
其中房价的暴涨已经触及大多数人价值观的底线,无论如何,谁想要摆脱这种冲击,非金钱不能,至于房屋所附加的人文文化等等,在物质的面前溃不成军。房屋于许多在底层打拼的蝼蚁们而言,终于变成幻影一般的梦境,像卖火柴的小女孩点燃完手中的火柴取暖,只能各安天命,继续生活。
【油画:约翰 弗雷德里克(挪威)】
- The End -
【菩提之恶花】
公众微信号:zhl172901515,欢迎关注原创微信公共账号
个人微信号:ahzhanghl,欢迎添加交流
纯属个人呓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微词,微下便知,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关注,读书、看电影,让我们一起在路上用心灵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