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次电荒中,湖南和浙江都未能幸免,而且都是较为严重的省份。相比往年缺电,今年湖南和浙江更是受到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和低温寒流叠加导致电力需求超预期高速增长的双重影响。
2020年冬天格外冷,湖南、浙江、江西、内蒙古等省份却用电紧张,甚至拉闸限电。
我国人均电力消费量从80年代的不足30千瓦时到2018年后已超过700千瓦时。伴随特高压等高端电网的建设,“拉闸限电”这个词似乎已经离开我们多时,取而代之的是大江南北永不熄灭的万家灯火。
今年部分省份限电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发改委表示,一是工业生产快速恢复拉动用电增长,二是遭遇极寒天气,进一步增加用电负荷,三是外受电(即接受其它省份的输电)能力有限和机组故障增加电力保供困难。
梳理数据发现,我国多数省份的单位GDP用电消耗逐年下降,能耗大省主要是西部地区。
电荒往事:
为省电路口红绿灯都停用
上一轮全国多地出现“电荒”的现象还要追溯到2011年的夏季,而且远比当前更为紧缺。当时的媒体报道显示,2011年4月以后,重庆、湖南、安徽等地出现拉闸限电;浙江、贵州、广东、湖南、江西等地实行错峰用电;从中西部青海、湖北、湖南等传统缺煤省份到山西、陕西、河南等产煤大省都出现了缺煤停机现象。当时央视的新闻还报道停电中的长沙,全市大厦景观灯全部关闭,城市街头十字路口红绿灯因停电而停止使用,为了保障居民用电,长沙市的路灯也只有一半亮着。当时的媒体报道显示,2011年的夏季电荒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远高于电价调整幅度,造成火电企业“发电越多,亏损越大”,发电意愿不断下降,甚至出现煤电基地宁愿卖煤不愿发电的怪象。二是高耗能产业“抬头”导致用电高峰提前到来。2011年之前的又一次大面积电荒非2003至2004年莫属。2003 年的缺电从部分地区夏季高峰或枯水期电力短缺转变为全年持续性缺电和随机性缺电。据《经济管理》期刊报道,2004 年8 月,全国共有24 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闸限电状况;2004 年中国90%的经济总量已经受到电力供应不足的影响。在2003年12月份,浙江电力最紧缺的时间,杭州市还要求所有广告用霓虹灯、灯箱一律停止用电,以最大程度地让电于民,昔日最繁华的路段只剩下星星点点的一丝亮光。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次电荒中,湖南和浙江都未能幸免,而且都是较为严重的省份。相比往年缺电,今年湖南和浙江更是受到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和低温寒流叠加导致电力需求超预期高速增长的双重影响。此外,浙江和湖南都是外受电省份,即所需电力需要由其它地区供应。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浙江电力消费4706亿千瓦时,发电量为3537.65亿千瓦时,其受电比例为24.8%,湖南的受电比例也达到16.3%。
业内人士认为,电源类型越单一的省份,越容易缺电。江浙沪比较依赖外输电,外输电以水电为主。湖南是水火互济大省,冬季水电出力下降,容易因供需失衡导致缺电。2020年供电紧张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南方。然而,从人均用电量数据来看,南方省份的用电量并不算高。以2019年各省份每万人用电量为例,数据显示,宁夏每万人用电量1.56亿千瓦时,是人均用电量最多的省份。西部地区人均用电量明显超过东中部地区,宁夏、内蒙古、青海、新疆四省份占据用电量前四。
2010年万人用电量前五的省份分别是宁夏、青海、 内蒙古、上海和浙江。到2015年后,上海被新疆取代,人均用电前五位中有四个是西部省份。西藏是人均用电最少的省份,2019年西藏万人用电量仅22.22百万千瓦时,还不及全国平均数的一半。
从用电的增速来看,西部省份的增速明显快于东中部省份。新疆和西藏2019年万人用电量较2010年分别增长了275.19%和233.33%,近10年增长超1倍的省份还包括内蒙古、陕西、江西和海南。而同期的北京、上海和天津分别增长了31.12%、14.83%和13.03%。这与用电量基数效应相关,用电大省的增速逐渐下降。
一般来说,用电量和增速与经济结构高度相关。在我国,工业用电是电力消费的主力。今年1-10月,第一产业用电量71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2%;第二产业用电量4034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6.9%;第三产业用电量9958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6.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298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5.4%。近年来,在节能减排、经济结构转型等因素作用下,我国的能耗持续下降。从各省份万元GDP电耗来看,2019年有24个省份实现电耗下降,其中青海降幅最大达到8.67%。不过也有6个省份万元GDP电耗仍在增加,分别是内蒙古、吉林、安徽、广西、海南和新疆。